20金字塔 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金字塔 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6 09: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金字塔》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 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釆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 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说学情
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泡泡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交流平台”对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体现出的景物的独特魅力;“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表达。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仪态端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的牛、马、羊等动物的与剧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3.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仪态端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的牛、马、羊等动物的与剧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教学难点:
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五、说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交流:你们见过什么有名的建筑吗?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金字塔。
2.课件出示金字塔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3.过渡: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金字塔,不同的人笔下也有不同的金字塔。本课就有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金字塔。
4.教师板书两篇短文标题,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后思考:本课的课文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课文的地方?初读之下,你觉得两篇文章各有什么特点?
5.小结:《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文中有文字描述、数据介绍、图表说明、辅助问题等,初读可能会让人觉得内容比较零散,但认真阅读,就会发现篇章之间、语段之间、图文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板书:非连续性文本)
环节二、比较阅读,寻找印证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如“遐”和“暇”“瑕”读音相同,可以通过组词“遐想”“闲暇”“无瑕”等进行区分。“湛”和“滥”不能只读右半部分的音。
2.学生读《金字塔夕照》,思考:作者写到了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3.指名交流,板书重点。
预设:
(1)金字塔是金色的,在阳光下很美。(板书:颜色——金色)
(2)金字塔位于开罗的尼罗河边。(板书:位置——尼罗河畔)
(3)金字塔很大,十分壮观。(板书:外形——高大如山)
4.学生默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到与《金字塔夕照》中第1、2自然段内容有关的语句。
预设: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设计意图:
在师生合作交流中寻找两篇文本中相关联的信息,在读通读透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金字塔建造过程的好奇与阅读兴趣。追问: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金字塔不仅又重又大,而且它的高度之最一直持续了几千年之久,真是不可思议!
5.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篇短文介绍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文中所写的一些内容是可以相互印证的。除了刚刚梳理的与金字塔位置、外形有关的信息,请大家继续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一找两篇文本中与金字塔的“不可思议”有关的语句。
6.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设计意图:
以课题中的一个关键词切入,在比较阅读的思考中启发学生:文章中相互印证的信息不仅可以是“显性”的内容,也可以是“隐性”的情感。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金字塔“不可思议”?快速默读并作批注。
②浏览《金字塔夕照》,用“找相同”的方式,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印证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2)小组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语句。
教师相机点拨:“不可思议”和“人间奇迹”表达的是两位作者的同一种感受,那就是惊叹。(板书:人间奇迹)
(3)小结:刚才我们又通过比较阅读中“找相同”的方法,找到了两篇文本之间在情感上相互印证之处。
设计意图:
点明方法,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运用方法;以问题去总结整节课,为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作业,为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环节三、回顾总结
1.小结:刚才我们围绕两篇文本中金字塔的位置和外形,找到了内容上相互印证之处,这就是比较阅读的一种方式:找相同。(板书:找相同)它能帮助我们打通两篇文章之间的“界限”,从而让我们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2.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两篇文章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它们在表达相同内容时所用的语言又有什么不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通过比较阅读来揭开金字塔那神秘的面纱。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1、朗读品味,体会金字塔夕照之美
在《金字塔夕照》中,作者一方面运用浓重笔墨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了人类伟大创造的同时,体味文章意境之美。 意境美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淡,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的。”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言固有的诉诸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融渗透的产物。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2、读读想想,体会古埃及人的伟大智慧
运用想象。 在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时“当时没有车辆,又没有机器,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学生的这种想象衬托了眼前事实,使文章读起来波澜起伏,妙不可言,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空前的释放。 价值问题引领,引人深思。
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交流,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设计时我曾想,学生到时候一定会捧着书本一字一句的把他们找到的读出来,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用一句话就概括全了。体会“作比较”的好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
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