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11: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温故知新
1.中国梦的内涵
2.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新发展理念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保障)
1.确立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与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区别
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①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②在哪些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的依据是什么?
④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
前提
区域
依据
权限
4.确立过程
1949年:确立
1954年:载入宪法
1984年:颁布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最早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自治区域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三级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5.实施情况
材料研读: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有利于民族平等)
意义3: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义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民族团结)
6.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经济基石)
1.背景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庄园里的农奴居住的房间
戴枷锁劳作的农奴
云南的佤族等处于原始社会
四川凉山彝族处在奴隶社会
西藏地区农奴占人口95%,完全没有人身自由,保留着断手、剁足、剜目、割耳等极为野蛮的刑罚。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农奴制下西藏人民的悲惨生活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纪念日
新生的西藏
2.举措及成效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湖北省援藏工程
(3)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我国兴边富民行动不断加大专向投入
中央财政对西藏的支持(单位:亿元人民币)
(4)国家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
含义
意义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发展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好
共同繁荣生活优
西部大开发
课堂小结
兴边富民行动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文成公主入藏
张骞出使
西域
魏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
帝改革
土尔扈特部东归
回族形成
历史特点
结合以下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结合地图及地理知识,说说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有何特点?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
大散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
现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