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北师大版生物七下第13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把常见垃圾分类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过期药品——“可回收物”桶
B.废旧报纸——“厨余垃圾”桶
C.果皮、废弃菜叶——“其他垃圾”桶
D.废旧电池——专用回收箱或“有害垃圾”桶
2.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雾霾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
A.气管炎 B.贫血 C.糖尿病 D.红绿色盲
3.在我国北方的温室大棚内,常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有关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B.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
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D.养殖为种植提供了丰富的二氧化碳
4.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东各市积极行动。下列活动中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乘坐公交;②出境旅游,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③电池直接扔进垃圾桶;④大力推行垃圾分类;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⑥退耕还林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5.数百年前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和无边的草原,现在却消失了,到处是沟壑纵横,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植被无法生存
B.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地壳的频繁运动
D.长期干旱,植被死亡
6.下列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
A.种植业 B.养殖业
C.生物科学技术 D.以上三项都正确
7.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多
B.全球降雨量过多
C.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8.“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9.创建文明城市是赣榆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全区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有利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创文”和保护生物圈的是(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
B.节能减排,少用煤作燃料,禁烧秸秆
C.工厂为节省废水处理经费,直接排放废水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0.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燃烧烟花爆竹
B.汽车排出的尾气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11.在保护环境方面,最根本的方法是( )
A.增加清洁工人 B.打扫清洁更彻底
C.不生产能污染环境的用品 D.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12.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在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大力开垦荒地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1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14.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
C.开山、围湖种粮食
D.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的使用
15.下列不是酸雨的危害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B.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
C.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叶 D.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
16.如图示: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
A.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
B.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
C.甲组和乙组的植物都正常生长
D.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
17.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 )。
A.玻璃包装物的回收利用
B.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
C.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
D.由食肉者改为素食者
18.2019年10月25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该条例将本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四大类。以下垃圾不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 过期药品 B.废旧灯管
C.废水银温度计 D.破旧陶制品
19.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是( )
A.回收旧纸张、旧报纸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垃圾分类处理 D.毁林开荒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二、资料分析题
21.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徒弟荒漠化,化学污染,基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讲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换气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A.臭氧空洞 B.酸雨 C.温室效应
(3)我们因该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入表格中.
①步行、骑自行车 ②乘坐火车 ③搭乘公交或地铁
近处
短途
长途
三、实验探究题
22.春雨潇潇,滋润万物,酸雨却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那么,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请设计模拟实验加以探究。
(1)请你根据“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 ”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具体问题 。
(2)针对上述具体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 。
(3)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与模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池塘里的水 D.不是酸雨的雨水
(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 。
四、简答题
23.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就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号召全国人民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目的是在发展高效经济的同时,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今年6月17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倡导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请你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谈一谈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们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五、综合题
24.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2)食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3)假设由于某种原因,猫头鹰数量大量减少,试问鼠的数量将会 ,植物的数量将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因此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A错误。
B.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的废纸类,B错误。
C.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即果皮、废弃菜叶属于厨余垃圾,C错误。
D.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因此废旧电池的处理应使用专用回收箱或放入“有害垃圾”箱中,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非金属、废玻璃和废织物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果皮、菜叶、剩饭菜等)和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2.【答案】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直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故选:A.
【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生长的无机盐,同时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A错误;
B、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B正确;
C、冬季养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正好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C正确;
D、养殖的动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A.
【分析】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同时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
4.【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②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③废电池中含较多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果乱扔,有毒物质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白色垃圾很难分解,破坏生态环境;①④⑥均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北方寒流的侵表不是导致黄土高原变成荒山禿岭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最终变成荒山禿岭的,可见B符合题意。
C、地壳的频繁运动,不是造成黄土高原荒山禿岭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在黄土高原不会出现常年灾难,不会长期干旱,这不是植物死亡,变成荒山野岭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熟知: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负面的影响,比如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开垦荒地等,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动物和人类都是自然界 生物链中的一环,共同维持平衡的生态环境.现如今宠物的不断受欢迎,动物也成为人类的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 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 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仿生船舶魅力无限,种植业,养殖业,生物科学技术都表现出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故选: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 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 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 (非典的肆虐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说,自然界中的生物最终将要消亡,人的消亡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7.【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但酸性较弱,因此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全球降雨量过多,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C、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等,会生成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后导致形成酸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森林火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但酸性较弱,因此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酸雨的形成方面来切入.
8.【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现状及保护
【解析】【解答】A、废旧金属依然有其使用价值,且许多废旧金属中含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有较大危害,所以应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所以需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农家肥可以有效保持土壤肥力,而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所以应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能创建生态安全文明城市,故A不符合题意
B、节能减排,少用煤作燃料,禁烧秸秆,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直接排放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生物圈。故C符合题意;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生物圈,防止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宣传主题,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这一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很多,如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
10.【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燃烧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
B、汽车排出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符合题意;
D、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会造成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1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在保护环境方面,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故选:D
【分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能源的使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
12.【答案】C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
【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明确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根本目的,知道绿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3.【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符合题意。
B、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故B措施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此措施不易形成相反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4.【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能够保护树木,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煤、柴火等传统燃料可保护环境,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故答案选:C
【分析】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西部地区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行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15.【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A、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
B、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
C、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会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
D、酸雨中并不含有汞、银、镉,所以土壤中的汞、银、镉含量增高,不是酸雨造成的,应该是水污染造成.
故选:D
16.【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该实验的变量是酸雨。实验结果: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该实验证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故选:D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7.【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就是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并带头遵守这一法规,所以B选项才是最有效的个人行为。而A、C、D三项都是个人局部的行为,虽然对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其作用极为有限。
故选:B
【分析】明确环保的计划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西药中有些成分不能降解,如果将这些药品像普通生活垃圾一样随意丢弃,可能会让这些化学成分一直存在环境当中,进而污染水源、土壤,危害人类的健康,属于有害垃圾,A不符合题意。
B.废旧灯管里面含有有毒金属汞、铅等,当废旧灯管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有毒金属汞、铅等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害,因此废旧灯管属于有害垃圾,B不符合题意。
C.废水银温度计里含有重金属汞,会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属于有害垃圾,C不符合题意。
D.破旧陶制品属于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19.【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回收旧纸张、旧报纸、垃圾分类处理等都利于环境保护;而毁林开荒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0.【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A不符合题意;
B.围湖造田,扩展用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绿色出行: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1.【答案】(1)A;B
(2)B
(3)①;③;②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2)、酸雨的危害极大,可破坏土壤的肥力、酸碱度,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使鱼虾死亡等,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长途时乘坐公交车或坐地铁,短途时采取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以及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分析资料解答.
22.【答案】(1)“酸雨对种子的发芽有影响吗? ”或“酸雨对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吗?”
(2)“酸雨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或“酸雨不利于幼苗的生长”;酸雨能够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应该也会危害植物的幼根、芽和叶,从而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3)B
(4)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高度”“叶片的数量或颜色”“幼苗的死亡率”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1)根据“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探究“酸雨对种子的发芽有影响吗? ”或“酸雨对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吗?”(2)酸雨能够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应该也会危害植物的幼根、芽和叶,从而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我们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或“酸雨不利于幼苗的生长”(3)探究实验的变量要唯一。所以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与模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自来水。(4)可以通过“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高度”“叶片的数量或颜色”“幼苗的死亡率”等来呈现实验结果。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3.【答案】(1)从我做起,说服家人和周围的人,共同参加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2)杜绝电力、煤气(液化气)、汽油等能源的浪费;如尽量不使用空调、取暖机,使用时尽量将其调至最小耗电量.不要在电冰箱中放过多的东西,取东西后马上把门关上.洗衣服时尽量省水省电.尽量少使用电热水器、煤气热水器,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近距离出行时不乘汽车,要步行或骑自行车.(3)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污染;如将背面没有字的纸用做草稿纸、记录纸.将报纸、纸箱、杂志、饮料瓶、酒瓶作为废品回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巾等.买东西时自己带包,尽量不用纸袋或塑料袋.尽量将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不要向河流、湖泊、海洋中倾倒垃圾.用过的干电池,要放入分类回收的垃圾筒里.(4)尽量减少化学物质污染的危害;如尽量不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尽量买未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蔬菜.少食用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品.选用洗涤用品时要适量,不要大量使用.(5)爱护森林、绿地,保护有益动物;如不损坏树木,不践踏绿地;不打鸟,不捕鸟,不食用野生珍稀动物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4.【答案】(1)4;植物→鼠→猫头鹰
(2)捕食
(3)增加;减少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鼠→猫头鹰.
(2)食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3)猫头鹰数量大量减少,鼠将会就会因失去天敌大量繁殖,数量将会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增加下去.鼠大量增加,导致植物的数量将会减少.
故答案为:(1)4、植物→鼠→猫头鹰(2)捕食(3)增加、减少
【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