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3.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文明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要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包括气候、动植物种类、农牧业、衣食住行方式等;……第三,文明也就是经济,每个社会,每种文明,都有它自己经济的、技术的、生物的和人口的情况,物质的和生物的状况常常决定着文明的命运。”由此可知( )
A.气候变化是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 B.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的前提
C.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 D.早期各地区的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2.古希腊教育家伊索克拉底说:“富人宁肯把钱投入海中,也不愿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而后快——这种不通过互相谅解以求共享太平的心态已达如此不共戴天的地步,真令人可悲!”作者认为古希腊( )
A.民主制度弊端凸显 B.公民素养亟待提高
C.贫富分化矛盾尖锐 D.海外贸易日益衰退
3.腓尼基字母文字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字母又由厄脱鲁利亚人传给罗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还分化出阿拉马字母,由此产生了阿拉伯字母。这表明( )
A.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 B.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领先
C.字母文字有利于学习使用 D.欧亚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
4.《作坊里的日本》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了第一位老师……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 )
A.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走上了奴隶制社会的道路
C.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5.《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下图)反映出庄园的特点是( )
A.商品经济 B.自给自足
C.封君封臣 D.市民自治
6.以下是1494年1月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的报告(节选)。哥伦布的目的是( )
“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直到我们在这里播种和栽种的(作物和果菜)收获为止。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期待今后从中缓解我们的食物匮乏……”
“应该运来一些活羊,最好是羊羔……”
“应看到,为了养活要在这里定居的人,这里多么需要有角的牛羊和驮载的役畜……”
A.解决殖民者生存问题 B.改变美洲物种分布
C.减轻人力劳作的强度 D.丰富人们饮食结构
7.16-17世纪中叶,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足迹遍及全球,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主要通过中日丝银贸易和“马尼拉大帆船”跨太平洋贸易,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世界贸易网络逐渐形成。这一贸易网络的主要中转站是( )
A.菲律宾马尼拉 B.印度果阿
C.中国澳门 D.中国香港
8.以下节选自薄伽丘的《十日谈》,材料内容表达的主题是( )
章节 内容
第一天第一个故事<引语〉 “那些圣徒也是凡人,跟我们一样……”
第三天第三个故事<引语> “那些神甫都非常愚蠢,不通人情世故,却自以为高人一头……”
第十天第二个故事<引语> “国王慷慨是他的美德,而教士的宽容却是一个奇迹…教士们呢,他们总说要宽容忍让,其实他们比谁都更热衷于报复。”
A.反对宗教信仰 B.宣扬慷慨美德
C.呼吁社会宽容 D.揭露教会虚伪
9.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以上评价意指卢梭思想( )
A.过于理想易引发混乱 B.成为暴力政治根源
C.追求共性而忽视个性 D.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10.据美国学者记载,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宪法批准的过程中,宪法并未提交人民批准;在通过宪法时,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 )
A.专注谋求经济利益 B.制宪过程并不民主
C.没有体现民主主义 D.力图实现权力制衡
11.1836年美国行业工会联盟女工问题报告中,历数工资劳动对女工道德的摧毁,并控诉分包制下女工带来的毁灭性经济竞争,即在机器辅助下妇女在短时间内便能成为熟练工,能够完全取代对男工的需求。这反映当时美国( )
A.男工工资水平下降 B.女工政治地位提高
C.性别分工受到挑战 D.民主制度尚未健全
12.下表是英国1760-1913年间城市住房建设投资表。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年度 住房建设投资占国内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的比重 年度 住房建设投资占国内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的比重
1761-1770 22.4% 1841-1850 15.4%
1771-1780 19.6% 1851-1860 17.7%
1781-1790 19.5% 1861-1870 16.5%
1791-1800 23.4% 1871-1880 20.3%
1801-1810 27.6% 1881-1890 18.1%
1811-1820 28.4% 1891-1900 19.5%
1821-1830 31.5% 1901-1913 17.4%
1831-1840 26.6%
A.人口增长速度趋于平稳 B.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倒退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工人阶级住房问题突出
1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被誉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以下是马克思发表于该报的文章节选。内容变化反映了( )
发表时间 文章 内容节选
1848年11月 《柏林的反革命》 “资产阶级把贵族血统的统治变成一纸公文的统治,把王国的太阳变成资产阶级的星灯。……要拒绝交税,以饿死王权。”
1849年4月 《雇佣劳动和资本》 “资本家利润的增长与工人工资的增长永远是不对等的,因此造成了工人工资的相对下降。”
A.工人阶级已经完全成熟堪当重任 B.革命形势变化促使马恩转移关注重心
C.现实政治与工人运动已紧密结合 D.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14.巴黎公社专门成立民生供给委员会,负责全国的民生事务,宣布对谷物、棉油、烟酒、肉类等进行集中管理,还颁布关于民生的相关法律、决定及布告。公社还要求各区建立地方自治政府,成立各种社会组织等,自主管理基层内部事务。这表明公社力图( )
A.实现国家对经济全面管控 B.提升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寻求与资产阶级政府合作 D.探索新型的社会治理体制
15.《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提到:19世纪印度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这说明殖民主义( )
A.激发了印度民族独立的意识 B.影响了印度整体文化氛围
C.培养了反对殖民统治的中坚 D.推动印度逐步走向现代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有关国家的特许状。
●[法]康拉德二世授予弗赖堡城市特许状:公爵保护全体居民,市民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
●[英]亨利一世授予维尔纳伊城市特许状:每一位市民取得城市土地,无论他在其上盖多少房子,他都只需每年交纳12丹尼尔,享有在城市中出售的权利。
●[英]亨利一世授予伦敦城市特许状:伦敦市民可以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在特许状中规定:如果我召集我的市民们为了我的任何军事事务出征,那么此次出征费用由市民们自己承担……如果他们获得了任何战利品,他们必须与我均分。
●[英]亨利三世授予克劳彻斯特城市特许状:除非是涉及市外地产持有权,否则一切诉讼都在该市内进行,任何郡官都不得对该城的诉讼进行干涉。
——据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中世纪的西欧流传着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谚语作出历史解释。(13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材料三
1880年,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著《帝国时代:1875-1914》
(1)说明每则材料对研究近代殖民扩张的史证价值。(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8分)
18.(14分)以下是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目录与正文摘编。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章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工业文明行进中社会问题的凸现
第二节 工业文明的批判者与辩护人
激烈的批判者
二、工业文明的辩护人
第三节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工人运动的勃兴
……
三、巴黎公社一一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第四节……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理论探索
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剖析
三、超越工业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工业文明“批判者”与“辩护人”的观点。(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拟定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标题或主题。(2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元视角下的德意志统一
材料一
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843-1861年,机器织布机由5018台增加到15258台。1850年德国铁路长度为5822公里,到1870年增加到21471公里。正如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后的德意志在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材料二
普鲁士学派代表人物特赖齐克曾感慨:“我们还缺少一样东西一一国家。我们是唯一没有共同法律的民族,我们不能派遣代表参加列强会议。在外国港口,也没有礼炮向德意志的旗帜致敬。我们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没有国旗,像海盗船一样。”
材料三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造成功新内燃机,其以汽油作为燃料。
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成一种更为实用的内燃机——柴油机。
1897年到1907年,合成氨的产量从84000吨剧增到287000吨。
1913年世界电气产品贸易,一半掌握在德国,德国电气行业规模欧洲最大。
——据陈美玲《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初探》等
上述材料各是从什么视角论述德意志统一这一主题的。另外补充一个视角并作简要说明。(14分)
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2023.04
1.B 2.C 3.D 4.A 5.B 6.A 7.C 8.D 9.A 10.B 11.C 12.D 13.B 14.D 15.C
16.(13分)随着西欧社会生产的恢复,工商业走向繁荣,城市特许状的出现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
城市工商业者通过和平或暴力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从上述特许状可以看出市民人身自由和安全得到一定保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和司法独立的权利;免除了一定的义务。因此特许状的颁布营造了相对自由的环境,有利于突破封建牢笼,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但他们并未完全摆脱束缚,还要为国王承担一定的义务。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贫富分化明显,最终城市的自由只成为资产阶级的自由。
总之,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应该辩证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谚语。
17.(1)材料一的两幅地图可用于研究列强殖民扩张的方式、进程和范围等;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可用于研究列强殖民实力的强弱;材料二是现代学者的学术观点,可用于研究对殖民扩张影响的认识。(6分)
(2)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民族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各地交流是平等的,而不是所谓的“主宰”“依赖”的关系。19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亚非拉地区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的。霍布斯鲍姆只肯定欧洲的中心地位,而没有说明亚非拉地区的付出与灾难。由此可见霍布斯鲍姆的上述观点是片面的。(8分)
18.(14分)(1)工业文明的开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批判或辩护。(2分)
“批判者”: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分化严重,社会不平等加剧,劳资矛盾突出等方面批判。他们认为,人人享有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资本的本质就是剥削,从而导致社会对立;资本的投机性,使社会生产出现危机;必须用新的“和谐社会”体制超越取代等。(4分)
“辩护人”:从工业革命产生的积极作用,诸如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等入手辩护。他们认为,资本就是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实行经济自由,才能迅速推进个人和国家财富的积累;强调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性,以此实现理性的“文明社会”。(4分)
由于立场、动机等不同所进行的批判或辩护,都闪烁着时代的思想光芒,极大地影响着19世纪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之-。(2分)
(2)标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与超越。(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4分)材料一:德意志统一的可能性(即条件),该材料倾向于关注德意志帝国统一前生产力提高,孕育着统一的有利条件;(角度1分,说明2分,共3分)
材料二:德意志统一的必要性,侧重于德意志未统一的时候暴露出的政治、经济等问题,其国际地位是很低的。(角度1分,说明2分,共3分)
材料三:德意志统一所带来的影响,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显著,经济发展迅速,是德意志帝国统一带来的积极影响。(角度1分,说明2分,共3分)
示例:补充视角: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或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统一过程中作用或帝国统一的方式,即三次王朝战争(选择其一2分)。简要说明: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为例。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通过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以及决定对外政策等。该宪法对于巩固统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3分)(其他视角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