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5 09: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B.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g D.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5%
2.自然界的水大多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B.净水时活性炭起杀菌消毒作用
C.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3.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一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烧杯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乙中溶解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4.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合理的是
A.鉴别蔗糖和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现象
B.除去氯化氢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装碱石灰的干燥管
C.分离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溶解、蒸发
D.制备Fe(OH)3:将FeSO4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反应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B NaOH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蒸发结晶
C 氯化钾 碳酸钾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蒸发结晶
D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
A.A B.B C.C D.D
6.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硝酸钾溶液的不饱和溶液.
7.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钡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 D.③④
8.下列描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 B.灯泡通电发光
C.实验室制蒸馏水 D.自来水厂投药消毒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FeCl3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B 碳粉 氧化铜 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加热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过量CaCO3、过滤
D 氯化钠溶液 硫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0.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A.碳酸钠小苏打 Na2CO3 B.氢氧化钠纯碱 NaOH
C.氢氧化钙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钙消石灰 Ca(OH)2
1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 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Na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有Na2SO4或K2SO4,一定没有NaCl
D.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NaCl
二、填空题
13.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g/100g水)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g/100g水) 35.8 36 36.6 37.3 38.4
请依据上述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图中能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a点的含义是______;通过溶解度曲线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
(2)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实验中⑤所对应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__。
(2)t3℃ 时,将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
(4)将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_(填“甲”、“乙”、“丙”或“无法确定”)。
三、实验题
15.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______ 端(填“a”或“b”)进入F中。
(4)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__ (填写序号),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中回收二氧化锰,现有以下四步操作,正确顺序应是 ________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 。
16.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__________色。
(3)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除酚酞外,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加入盐酸时,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7.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其中A是红棕色固体,B由两种元素组成,侯德榜改进了F的生产方法。它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部分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
(2)写出C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向D溶液中加入足量的E溶液后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1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____________ 。
五、计算题
19.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请计算:
(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最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D 6.B 7.C 8.D 9.C 10.D 11.A 12.D
13.(1) 乙 20℃时,物质甲的溶解度为31.6g t1℃时,物质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2) ①③ 131.6
14.(1)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75
(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4)甲
15.(1) 酒精灯 集气瓶
(2) D D
(3)b
(4) AE
(5)bcda
(6)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6. 2NaOH+CO2=Na2CO3+H2O B中的液体倒流入锥形瓶内,A装置内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Ca(OH)2=CaCO3↓+2NaOH 红 NaCl、CaCl2 Ca(OH)2+2HCl=CaCl2+2H2O
17. Fe2O3 HCl 2NaOH+CO2═Na2CO3+H2O 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18.(1)
(2)将步骤③中“稀硫酸”改成“稀盐酸(或稀硝酸)”;如果产生气体,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和NaCl;如果产生气体,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Na2SO4和NaCl。
19.(1)2.2g;(2)78.8%;(3)13.62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