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童年的发现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6 09: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童年的发现》




1
2
3
4
5
指导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特点
6
一、指导思想
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各门功课都和思维的训练有关,特别是语文课是着重训练思维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永远的童年
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的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层次清楚,结构严密。
2.先果后因,倒叙手法吸引读者。
3.人物形象鲜明。
童年的发现
(1-2)
发现的过程
(3-13)
得到证实
(14-19)
梦中
飞行
询问
老师
观察
思考
二、教学背景分析
调研问题 学生情况 学情分析
1.自读课文,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只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能联系课外资料理解
2.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人物评价不准确
只从一方面评价人物
知识调研:
二、教学背景分析
80%以上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不全,50%以上的学生用词不准确。可见,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66.07%
42.86%
19人
27人
能力调研:
二、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思考:
综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但是,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理解人物,而且对人物的评价缺乏深度,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比较浅显。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倒叙的写作手法。
3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2
3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读中感悟,对比分析感受人物的特点,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准确、全面地评价费奥多罗夫这个人物,以及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物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设疑导入。
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分层教学,抽丝剥茧。
能力迁移,提升水平。
精心设问,层层剥笋。
默读课文,自学感悟。
4.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设疑导入。
回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么叙述自己的发现的?
1
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
4. 教学过程
环节二: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1
默读课文,自学感悟。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至少找到两点)
2.在文中找到依据,用横线画下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由。
选做:试着用自己的话把理由简洁、连贯、清楚地表达出来。
A.这是学生课堂上第一次与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B.提示学生至少发现费奥多罗夫两个特点是为了训练学生学会全面、立体地看问题,观察问题的各个层面,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大胆设想,综合思考。
C.选做题的设计是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训练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4. 教学过程
环节二: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2
精心设问,层层剥笋。
预设:
A.对人物的评价只局限在一个方面,这是学生不具备思维广度的体现。
B.对人物的评价停留在聪明、爱提问等这种浅显而且不够准确的词语上。这是学生思维不够深入的体现。
4. 教学过程
环节二: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2
精心设问,层层剥笋。
默读4-11自然段,画出作者一共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
4. 教学过程
环节二: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2
精心设问,层层剥笋。
“ 为什么我们会在梦里飞行?”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这四个问题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刨根问底
4. 教学过程
环节二: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2
精心设问,层层剥笋。
爱提问
刨根问底
默读课文,推理问题。
比较辨析,感受逻辑。
深入思考,提炼词语。
生生互动,概括理由。

深入读文 对比辨析
学情
目标
4. 教学过程
环节二:读中促思,感受特点。
3
能力迁移,提升水平 。
局部
整体
刨根问底
发现的过程
(3-13)
梦中
飞行
询问
老师
观察
思考
充满幻想
大胆想象
不断探索,执着追求
我们是怎么将人物读立体的?
整体
4. 教学过程
环节三:分层教学,抽丝剥茧。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联系课前搜找的有关科学家受到驱逐的例子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联系作者的情感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形成
解释
讨论辨析
读文悟情
童年的发现
细读文本 大胆想象
比较分析 刨根问底
整体 局部 整体 执着探索
胚胎发育的规律
板书设计:
六、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内容 在相应的水平下画“√”
A B C
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出评价 A.只能从一个方面评价人物。
B .能够从两个以上的角度评价人物
A.能够表述人物特点。
B. 能够准确地表述人物的特点。
形成解释 A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
B 能够联系课外资料理解语句。
C能够结合人物情感理解语句。
七、 教学特色
深入分析学情,因学定教,确定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
1
2
采用分层教学,因学定法,促思维水平的提升。
七、 教学特色
深入分析学情,因学定教,确定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
1
3
在辨析中深思,去粗取精,使语言成为思维训练的工具。
七、 教学特色
深入分析学情,因学定教,确定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
1
2
采用分层教学,因学定法,促思维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