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科版生物2023年七下第12章空中的生物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家鸽骨骼的特征是( )
A.厚而坚固 B.薄而轻,长骨中空
C.厚而轻 D.长骨较厚,骨骼发达
2.一般鸟类的身体中,最发达的肌肉是( )
A.颈肌,因为颈灵活转动 B.胸肌,因为它牵动两翼飞行
C.尾肌,因为尾控制飞行方向 D.后肢肌,因为后肢在地上行走
3.下图中鸟类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中,甲,乙,丙分别是 ( )
A.气管,肺,气囊 B.气囊,肺,气管
C.肺,气囊,气管 D.气囊,气管,肺
4.如图是鸟类的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是野生鸟的足,③是家鸡的足
B.具①、②足的鸟生活在森林中,具③足的鸟生活在岩石上
C.①是肉食鸟类的足,②、③是植食鸟类的足
D.①是猛禽类的足,②是攀禽类的足,③是涉禽类的足
5.下列无脊椎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蜈蚣 B.螃蟹 C.蜜蜂 D.蚯蚓
6.有关蝗虫体表外骨骼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
A.保护内部器官 B.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C.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D.使身体维持固定的形状
7.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中,错误叙述是( )
A.前肢变成翼,覆盖着大型正羽
B.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和气囊
C.食量大,为飞行提供大量的能量
D.胸肌发达,能有力的扇动着两翼飞行
8.随着对湿地的保护和治理,我市一些湿地出现了黄嘴白鹭,它优雅的姿态,洁白的羽毛,让人倍感自然之美.黄嘴白鹭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下列特征与飞行无关的是( )
A.气囊辅助呼吸 B.有发达的龙骨突
C.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 D.前肢变成翼
9.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 B.鱼类 C.鸟类 D.哺乳类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胸肌发达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1.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而被称为火蚁,是具有破坏力的中国入侵物种.2015年4月广东惠州市大部分区域发生红火蚁危害,下列关于红火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红火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胳
C.红火蚁是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D.红火蚁的足和触角分节
12.鲫鱼、家鸽分别是鱼类和鸟类的代表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用鳃呼吸,用尾鳍游泳 B.都是卵生,属于恒温动物
C.家鸽有气囊,适应飞行生活 D.都是流线型体型,能减轻体重
13.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动物类群,它属于(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软体动物 D.爬行动物
14.下列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相适应
B.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C.家鸽有坚硬角质喙,与飞行相适应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相适应
15.大多数鸟能在空中翱翔,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
C.胸肌发达 D.骨骼厚、重、坚实
16.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鸟的下列结构与这句话不符合的是( )
A.前肢变成翼 B.足有四趾
C.身体呈流线型 D.胸肌发达
1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绘了一幅生态美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鳜鱼用鳃呼吸
B.白鹭属于变温动物
C.白鹭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一朵桃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18.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说明蜂鸟摄食和消化的特点是( )
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 B.食量小,消化能力强
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19.下列四种鸟喙中,最适于凿穿树皮啄取食物的是( )
A. B. C. D.
20.下列关于鸟类的飞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滑翔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B.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C.鸟类的飞行器官是由前肢变化的
D.除了鸟类,其它动物不能够飞行
二、读图理解题
21.家鸽是由野生的原鸽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养培育而成的,现在全世界已有1500多个家鸽品种,主要分成食用鸽观赏鸽、信鸽等三大类,请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 。
(2)家鸽的前肢变成 ,呈扇面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飞行。
(3)身体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 上,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可以牵动两翼飞行。
(4)家鸽具有特殊的呼吸方式是 ,即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储存气体的结构是[ ] ,起辅助呼吸的作用。吸气时,气体进入的途径为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呼气时相反。
(5)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 无齿,直肠短,粪便能及时排出体外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三、资料分析题
22.家鸽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请根据下列资料及图示分析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
(1)家鸽的体形呈① 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2)家鸽两翼②扇动很快,使得家鸽的飞行速度很快,主要原因是③ 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有的骨 ,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
(4)从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 ,粪便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有利于飞行.
(5)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四、实验探究题
23.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1)信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呼吸方式是 。
(2)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①将10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 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④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放飞距离较近时,甲、乙两组差异不太明显(嗅觉丧失的鸽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近距离放飞能够顺利归巢);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明显差异,这一现象说明 。
⑤本实验选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五、综合题
24.下图是螳螂外部形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螳螂的腹部涂抹大量不透水、不透气的凡士林,一段时间后,螳螂的生命活动会停止,这是因为螳螂用于呼吸的器官分布在[ ] 。
(2)螳螂的运动中心是[ ] ,此部位有 适于跳跃和飞行。
(3)螳螂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 的作用,适于在干燥的陆地生活,同时身体和附肢都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
25.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 、[二] 胸部、[ ] 。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 色,有利于蝗虫的 和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是 和支持体内柔软的器官。
(4)蝗虫共有 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后足。
(5)蝗虫的翅共 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鸟类的骨骼的特点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长骨中空,内有空气,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有的骨薄而轻,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生活,鸟类的胸骨突出,有发达的龙骨突,利于附着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答案为:B。ACD都提到较厚,表述错误。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2.【答案】B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家鸽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胸骨上生有高耸的龙骨突,上面生有发达的胸肌,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鸽的主要特征,家鸽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3.【答案】A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鸟类的呼吸系统结构图如下:
由图可知,甲是气管,乙是肺,丙是气囊,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4.【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①爪尖有锋利的钩,适于抓捕小动物,因此是猛禽类的足,如鹰;②两趾对生,适于抓握树枝,因此是攀禽类的足,如啄木鸟;③足高适于涉水,因此是涉禽类的足,如丹顶鹤。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的种类很多,各种鸟的生活习性也有所不同,因而造就出各种不同样式的足来适应各类鸟的生活所需。
1、猛禽的足(附蹠)长,爪子特别尖锐,且向内弯曲,任何猎物经它们的爪子擒住,难有逃脱的机会。
2、轻踩于浮叶上的足,以水雉最具代表性。水雉的趾爪又长又细,可以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分配到数片菱角叶上,如此便减轻了单片叶的承载重量,正好适合漫步在上面,因此水雉喜欢在菱角田里觅食水生昆虫及水生植物,也爱在菱角叶上筑巢繁殖孕育下一代。
3、用来划水的足,靠脚上的蹼来帮助划水。例如雁鸭、海鸥,它们就利用有“蹼”的脚浮游于水面上。
4、站立于树枝上的足。多数鸟类均能稳定地站立在树枝上,而不会摔下来,如麻雀、绿绣眼、白头翁、褐头鹪莺等,它们因三趾朝前、一趾朝后,因此能稳定且牢固地站立于树枝上。但这样的脚爪只能用于停栖或在地面上做短距离的走动,并不具有攻击性。
5.【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解:A、蜈蚣有多对足,属于多足纲;不符合题意;
B、螃蟹都有头胸甲,用鳃呼吸,属于甲壳纲;不符合题意;
C、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是昆虫;符合题意;
D、蚯蚓的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昆虫的主要特征及常见动物的名称,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如蝗虫、蝶、蚊、蝇等。
6.【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故答案为:D
【分析】蝗虫为陆生动物,具有适于陆生的特点,如外骨骼.
7.【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前肢变成翼,覆盖着大型正羽,翼是飞行器官,A不符合题意.
B、肺气体交换的部位,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B符合题意.
C、食量大,为飞行提供大量的能量,C不符合题意.
D、鸟类的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8.【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鸟类不仅有肺而且有气囊,双重呼吸提高呼吸的效率,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产生大量的热能适应飞行的需要,A正确.
B、鸟类的胸骨突出,有发达的龙骨突,利于附着发达的胸肌,B正确.
C、大部分禽类的眼睛都是长在头部的两侧,它们在发现某一事物时往往是转动颈部,使其中一只眼睛正对着被注视的物体,与飞行无关,C错误.
D、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与飞行生活有关,D正确.
故选:C
【分析】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据此答题.
9.【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解: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而鱼类共有24600多种,爬行动物现在应该有接近8000种,世界现存鸟类9000多种,哺乳动物有5000多种.故选:A
【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10.【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龙骨突发达;心脏四腔。故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②③⑤。
故答案为:D。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1.【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根据红火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着生三对足,为其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具备了节肢动物中昆虫的特征,因此属于昆虫,C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体表具有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1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
12.【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不是特指尾鳍。尾鳍可使身体保持稳定,把握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A不符合题意。
B.在动物界中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鲫鱼属于变温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可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C符合题意。
D.鲫鱼、家鸽都是流线型体型,可减小运动时的阻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3.【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动物类群,它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B
【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
14.【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兔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与植食性相适应,A正确.
B、鲫鱼有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与水中呼吸相适应,B正确.
C、家鸽有坚硬角质喙,适于取食,与飞行无关,C错误.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与陆生环境相适应,D正确.
故选:C
【分析】(1)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2)鱼的呼吸器官是鳃.(3)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4)一般陆生动物具有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适于陆地干燥的环境.
15.【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鸟的结构特点为: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胸肌发达,能提供足够的飞行动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等。这些特点适于鸟的空中生活。题干D项不是鸟适于飞行的特征。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16.【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A正确;
B、足有四趾与飞行生活没有关系,B错误;
C、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C正确;
D、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还有: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肺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骨轻、薄,有些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等等;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
17.【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鳜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不符合题意。
B.白鹭属于鸟类,鸟类和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B符合题意。
C.白鹭属于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肺呼吸 ,C不符合题意。
D.桃花是两性花,一朵桃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8.【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中“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可知蜂鸟摄食和消化特点是: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食量,是因为蜂鸟的飞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9.【答案】B
【知识点】鸟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所以,最适于凿穿树皮啄取食物的鸟喙一定很尖细。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0.【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滑翔是一种省力的飞行方式,正确.
B、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正确.
C、鸟类的飞行器官是翼,由前肢变成的,正确.
D、除了鸟类,有的动物能够飞行,如昆虫,蝙蝠,错误.
故选:D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21.【答案】(1)空气阻力
(2)翼
(3)龙骨突
(4)双重呼吸;c;肺;b;气囊;a→c→b
(5)喙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的阻力,有利于飞行。
(2)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呈扇型,羽毛并排延翼边排列,这种排列可以增大翼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家鸽的高空飞行。
(3)在家鸽龙骨突地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家鸽具有特殊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c肺,储存气体的结构是b气囊,起辅助呼吸的作用。吸气时,气体进入的途径为a→c→b,呼气时相反。
(5)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喙无齿,直肠短,粪便能及时排出体外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分析】图中:a气管,b气囊,c肺。
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2.【答案】(1)流线
(2)胸肌
(3)中空
(4)短;减轻重量
(5)肺;气囊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1)家鸽的体形呈①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2)家鸽的③胸部肌肉发达,肌腱长,肌腹集中,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
(3)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家鸽身体内部有许多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使它在飞翔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家鸽的气囊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4)从消化看: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龙骨突,长骨中空,骨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5)从循环系统看:心脏四腔,心肌发达,运输养料和氧气的功能强。
(6)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3.【答案】(1)双重呼吸
(2)木犀草素溶液;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信鸽属于鸟类,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供给充足的氧气。
(2)②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所以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
④根据曲线图和题干分析可知,当放飞距离比较近时,鸽子因熟悉环境,所以甲组和乙组的归巢速度差异不明显,但是放飞距离较远时,甲组(麻醉嗅觉)的归巢速度明显低于乙组,而且距离越远,差距越大,可以说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大。
⑤实验过程中如果用比较少的信鸽做实验,会存在偶然性,比如信鸽身体状况不好等情况,会干扰实验结果,故答案为: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4.【答案】(1)③;腹部
(2)②;胸部;三对足,两对翅
(3)保护自己,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分节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1)昆虫靠气管进行气体交换,气门是进入体内的门户,位于腹部。所以,在螳螂的腹部涂抹大量不透水、不透气的凡士林,一段时间后,螳螂的生命活动会停止,这是因为螳螂用于呼吸的器官分布在[③]腹部。
(2)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生有三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翅,善于飞翔。所以,螳螂的运动中心是[②]胸部,此部位有三对足,两对翅适于跳跃和飞行。
(3)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所以,螳螂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自己,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在干燥的陆地生活,同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故螳螂属于节肢动物。
【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体表具有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1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
25.【答案】(1)一;头部;三;腹部
(2)绿;捕食
(3)保护
(4)三;3
(5)二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一为头部;二为胸部,三为蝗虫的腹部。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绿色,为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捕食和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
(3)由于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蝗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5)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其中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故答案为:(1)一;头部;三;腹部;(2)绿;捕食;(3)保护;(4)三;3;(5)二
【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动着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牵动这些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有2对翅,翅分为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所以蝗虫能适应陆地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