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讲评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讲评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5 10: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台州市高一地理八校联考试题讲评
1、试卷整体较简单,主要考察的还是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2、选择题第4、26、29题难度稍大,大部分学生无法联系生活实际、无法有效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理解。
3、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的考察较多,学生丢分较为明显;识记部分掌握不牢固。
结合图1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10°N~50°N之间,属于中低纬度。(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C
同纬度地区,南半球陆地面积狭小,人口较少
D
“木桶效应”——决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由“短板”决定。同理,环境承载力大小也是由短板决定的。
C
人口迁移的主力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在迁移过程中,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等条件,一般会选择将幼年儿童随迁。所以,不同年龄人口迁移,青壮年和儿童的相关性更明显。
A
该地区迁移主力为青壮年,主要趋向于经济因素,也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B
A选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大量人口涌入美国和加拿大
B选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趋于稳定,大量人口由殖民地和其他地区迁往欧洲。欧洲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
C选项,人口迁移主要以年轻劳动力为主,对于迁入地来说,可缓解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考察人口迁移的影响(推拉理论)。
D选项,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出过多,会散失大量的劳动力,进而造成发展后期劳动力不足问题。
C
四合院依据我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家庭成员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长辈局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倒座房。
D
四合院起源于北方,坐北朝南,我国冬季盛行北风,关窗户首先防寒风,其次就是隐蔽房内情况,再次就是为了防盗安全等。
C
根据图例,判断出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所以付租强弱排列就是丙、甲、乙。
D
区域内,西面、南面、东面有山地阻隔,北面有河流流经,城市功能区布局沿河流和山脉间布局,所以呈条带状。
B
核酸检测主要是由政府、医院提供大众的一种服务。服务业分三种,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而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就属于公共服务业。
核酸检测点的密度,主要是根据当地的人口密度大小决定的。人口密度越大,检测点越多。这可提高检测效率,确保安全高效。
D
B
黄土高原窑洞
福建土楼
云南吊脚楼
内蒙古蒙古包
D
福建和长三角地区相比,经济实力较弱,且土楼分布地区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经济水平更低,环境承载力较小。
C
吊脚楼,底部由柱子支撑起来,是为了防潮及防野兽虫蚁;而屋顶较陡,说明的是当地降水较多,陡峭的屋顶有利于排水。
A
浙江经济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较青海要高,城市化起步早,速度较青海慢;而青海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
增加约12%
增加约17%
C
C
两地人口规模存在差异,青海人口少于浙江。而描述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是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水平提高,硬化路面增多,城市内部温度较郊区升高,“热岛”效应会增强;而地表径流下渗会减少;植被环境会进一步破坏,生物种类减少;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这个过程中,城市环境质量是降低的,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A
城市等级越高,所提供的服务种类越丰富,此等级城市数量越少;反之,城市数量越多。
D
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广。
C
亚洲水稻种植业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畜牧业
商业型乳酪业
以小农经营为主;单产高,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需求量大。
C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专业化程度高是其共同区位。
B
原料指向型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根据四幅图所反映的四种不同工业类型,和下方的图例相一一对应,得出相应的顺序即可。
C
根据图例及箭头所示,该区域的老龄化从城市核心区向外先降低后升高。
该区域内劳动力不足,不利于扩大生产规模;鼓励生育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只能缓解;移民也只能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而“银色产业”指的是发展和老龄化相适应的相关产业,积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这才符合基本的社会发展规律。
D
D
芒果为热带水果,对气候条件(热量)要求较高;而攀枝花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本就欠佳,但由于处于河谷地带,弥补了纬度较高导致的热量不足问题;且成熟期在秋冬季,说明冬季气温远高于周边同纬度地区。
攀枝花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生长周期更长,所以芒果成熟期为9~11月,较低纬度地区的海南、广西较晚。
利用互联网可更加准确、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规模,获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B
A
B
由原来的居住区经过“微改造”后,形成了集商业、潮流艺术类的历史街区。改变的是从居住用地到商业用地的转变。
B
“微改造’是保留原有街区,以旧补旧,没有破坏基本的历史原貌,最终成为首条非遗历史街区,重点是保护历史文化。
A
产业活动
建设用地规模
经济发展


结合必修2教材48页内容“城镇化的定义和表现”即可完成基本的填空。
结合必修2教材51页,大城市过度扩张引起“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导致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恶化;而城市化使得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大城市的过度扩张,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迁入),进而引发了诸多城市问题,如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问题。
郊区化
居住
下降
迁入
环境污染/就业困难
农业类型中,按投入状况可分为集约型农业和粗放型农业,而鲜花种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需要更加精细化管理,所以属于集约农业;欧洲荷兰的鲜花能够第一时间到达亚洲的日本,主要得益于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成熟。
根据题干可知,分析的是“石油工业”区位,所以工业区位因素: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条件);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
集约型
交通运输
冷藏保鲜
石油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港口众多,海运交通便利;工业起步早,科技发达;位于欧洲西部,市场广阔。
根据图例里的“风向玫瑰图”可知,此区域内盛行西南风,工业区布局应选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即东北风向。所以不合理的布局就是布局在此区域的西南风向。
工业全球布局,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中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等都是需要考虑的,而劳动力成本又是最主要的;其次,全球生产,可能也是要利用不同区域的生产技术、原料等优势,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产业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
西北部,自然环境恶劣,降水稀少,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承载力较低,资源丰富,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迁移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所以从“甲”(安徽)迁移到浙江,属于国内人口迁移。而吸引人口到浙江,主要考察的是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拉力因素。
B
国内人口迁移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优美;政策环境好。
第(3)题,考察的是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即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考察。而影响又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第(4)题,考察的是影响环境容量大的因素。而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资源水平、人的教育水平等。
(3)有利:利于引进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
不利:就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增加基础设施压力。
(4)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源丰富;受教育水平高。
建议:
1、面对学考学生,根据基本学情,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
2、基础较好的学生,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和理解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