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专题24 诗歌鉴赏(四)
——主旨情感
课前小练
(2023云南临沧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作简要赏析。(2分)
2.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征夫”们的复杂情感。(2分)
【答案】
1.示例: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将三个意象组合,渲染荒凉凄清的气氛,点出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点明了战争吃紧、我军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示例:征夫们既希望战争取得胜利,建功立业,但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和妻子儿女,生发思归情绪。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考点梳理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考点
主旨情感
考点梳理
【诗人思想情感解题思路】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
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考点梳理
具体做法: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从而把握诗人情感。
【答题模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点梳理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考点梳理
(一)山水田园诗:
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清明、明月、农家风光、山间盛景等。
(二)边塞征战诗:
主题:
①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②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思想感情:
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
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考点梳理
常见意象: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胡、羌 、羯、夷 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常见风格:
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 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考点梳理
(三)咏史怀古诗:
思想感情
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考点梳理
(四)惜别送别诗: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意象:秋、夕阳、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手法: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考点梳理
(五)思乡怀远诗: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基本主题: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有家难回,漂泊天涯,孤独寂寞
考点梳理
(六)闺怨诗:
内容:
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注意点: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考点梳理
(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问题:本词结尾“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引领
【答案】
词人知音难遇,泪湿衣衫,表达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的忧郁与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这里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山湿”的典故,结合“俗子胸襟谁识我?”“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抒发了自己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之情。
例题引领
反馈训练
一、(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大明宫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对诗歌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做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本诗与下面王昌龄的《塞下曲》同为写战争的诗作,但二者尾联所表现的情感和写法完全不同,请你对此做简要赏析。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的起点。
【答案】
(1)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了描写。“角声满天”从听觉的角度勾勒出战争的规模之大,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燕脂”“凝夜紫”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战场上鲜血遍染,在夜色下呈现出暗紫色的惨象,衬托了战争的悲壮惨烈。
(2)《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燕昭王修筑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出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塞下曲》这首诗的尾联则通过描写“白骨遍野”的惨象来与前面的“咸言意气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二、(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词中具体描写“倾城随太守”的句子。
(2)词中用典处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千骑卷平冈
(2)①“亲射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勇武可用,豪气未减。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句运用魏尚复用的典故,自喻魏尚,委婉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愿望。③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现了诗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
(1)C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的是初夏季;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秋季;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写的是暮春季;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冬季;
(2)合适,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
(1) 鸿雁传书 思念故乡
(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五、(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D.第四句意思是:更何况我们像父子一样的情谊,结合“眼看白璧埋黄壤”所指的“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表达了作者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故选D。
2.示例: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邢惇夫的怀念,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伤感、悲叹>;对人生易逝的慨叹;对随州的赞美)。
六、(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答案】
1.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2.[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示例二]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