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岩区普惠性民办中学初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共5分)
1.根据作文书写水平计分。
二、基础积累(共23分)
2.美不胜收 沉醉
3.C
4.D
5.①渔唱起三更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⑤取义成仁今日事 ⑥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⑦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阅读理解(共50分)
(一)名著阅读
6(1)林冲 官逼民反 (2)D
(二)现代文阅读
7.D
8.B
9.示例:从结构看,“母亲的信”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中“我”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是引发“我”忏悔之情及思念之情的具体物件;从内容看,作者以“母亲的信”为母爱的象征,它承载着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地关爱。
10.示例:本文中的“我”始终珍藏着妈妈的这封信整整八个春秋。开头和结尾都直抒胸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每读一遍都似万箭穿心。尤其是妈妈去世后,每读一遍都泪如泉涌。” “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失去了一个温暖的家,失去了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亲人”“妈妈,我想你……”等,均直接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秋天的怀念》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末段写在痛定之后,再到北海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理解了母亲“好好儿活”的期望,也蕴含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11.作为作家、思想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文章具有新思想。
12.C
13.不多余。第②段紧承第①段“文章为什么而写”,作者以自己为例,写了他在不同的阶段写文章的不同目的,指出最终写作是要表达新思想;第③段又紧承第②段的“新思想”写到“散文美”的最高层次,即表达新思想。所以第②段起到了连接①③段的作用,并不多余。
14.选择:乙
理由:《醉翁亭记》符合前面所写,是能达到“描写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三个层次的例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与后面的“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衔接紧密。
(二)古诗文阅读
15.C
16.答:初一至十五月泉涨,十五至月末月泉落,涨落皆保持一致。
17.“吾诗有述仙岩之遗迹。约余游岩之麓者,将吹《鹿鸣》之引以拟笙鹤,曰:子欲穷山中之胜,而惮以足赴目乎 余欣然从之,故书泉之本末,以纪兹游之始。”
18.C
19.B
20.答:《登幽州台歌》诗人在“悠悠”的“天地”中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关山月》诗人通过 “明月”“天山”“玉门关”“白登道”等营造了广阔的空间,把戍客与思妇阻隔,本诗感叹离别,表现思乡之情。
四、语言运用(共4道小题,12分)
21.A
22.①缺少比赛时间 改为:元旦下午2点
②“你最好赶快来参加”改成:期待你的参加
23.D
24.本次活动共四个环节,赛前校长代表学校向选手致词,接着12位选手参加了比赛,赛后评委就选手的表现作精彩的点评,并且评出了名次,最后举行了颁奖仪式。
五、写作能力(60分)
25.略监考员填涂缺考 [ ]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
2021年云岩区普惠性民办中学初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条形码区域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试室号、座位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9 [A] [B] [C] [D]
21 [A] [B] [C] [D]
23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15 [A] [B] [C] [D]
18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6(2) [A] [B] [C] [D]
7 [A] [B] [C] [D]
选择
题
一、书写水平
1. 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积累运用
2. ① ②
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三、阅读能力
(一)名著阅读
6(1) ① ②
(二)现代文阅读
9.
10.
11.
13.
14.选 ,理由
(三)古代诗文阅读
16.
17.
20.
语言运用
22.①
②
24.
五、写作能力(60分)
25. 题目 :从 到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400
500
600
PAGE2021 年云岩区普惠性民办中学初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 文
一、书写水平(共 5分)
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 分)
二、积累运用(共 20 分)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金秋时节,贵州省盘州市妥乐古银杏风景区古树绵绵,黄叶纷飞,小桥映虹,奇峰傍寺,
简直 měi bù shèng shōu _ ① __,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纷纷 chén zuì__ ② _
在这美好的景色中。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南仁东多年来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B. 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把小事大肆渲.染.去吸引眼球的做法是不符合新闻准则的。
C. 宽容不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莅.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
D. 在历史的长河中,爱因斯坦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这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词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样式,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词,也称长短句,词
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该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辑
整理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C.《乡愁》作者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更表达了期盼
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巴特勒上尉的信》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作品,他的代
表作有《吉檀迦利》。
5.默写(10 分)
①古今多少事,__ 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②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______________。 (穆旦《我看》)
⑤ ,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⑥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____,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培根《谈读书》)
⑦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化用典故表达希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⑧《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不放弃求学的原因是: , 。
三、阅读理解(共 50 分)
(一)名著阅读
6.名著(5分)
……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
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1)上面选段所讲述的主人公是___①____,他本是位安分守己的人,却在这万般无奈之下
被逼上了梁山,鲜明地表现了作品___②___的主题。(2 分)
(2)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表达错误的一项是(3 分)
1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写到了一场让人渴望的盛事,让人痴念的盛事,这充满地方民俗
风情的“盛事”就是迎神赛会,这些情景出现在《五猖会》。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
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C.《红星照耀中国》中介绍周恩来的形象,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
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D.《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主人公简·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
庭教师,主要教庄园主罗切斯特绘画,在这期间她收获了爱情。
(二)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信
陈虹
不知为何,妈妈的这封信被我保存了整整八年。是自责吗?妈妈去世前的确如此,我每
读一遍都似万箭穿心。是忏悔吗?妈妈去世后无疑为它,每读一遍都泪如泉涌。这封信写于
2004 年 10 月 25 日,这一年妈妈已是八十六岁高龄。
我能想象妈妈伏案疾书时的情景——她的手在颤抖,她的眼在流泪。为什么同住一个城
市却非要写信?难道不能面谈,不能在电话里讲述?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道歉!母亲向女儿
道歉!
那天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又是一个周末,到了我例行回家看望妈妈的日子——自从爸爸
去世以后,这已雷打不动地坚持了十年。妈妈怕孤单,她希望我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她,但我
还要上课,还要写作,只能答应她每个星期六的上午回去,住一夜,第二天的晚上离开。妈
妈同意了,于是我习惯性地接受了每次摁响门铃后那迫不及待的身影,以及每次告别时那依
依不舍的目光。保姆告诉我:“一到星期五的晚上,好婆就坐不住了,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
明早记着多买几样好菜,大姨要来了!”她随着妹妹的孩子这样称呼我。我知道,妈妈已经
将每周的这两天当成了她的节日。
我知道妈妈实在是太寂寞了,特别是双眼患了白内障之后,不能看书,不能读报,整天
只能生活在思念与等盼之中。
但是,2004 年 10 月 24 日的那一天,我究竟因为什么而脱口说出了那样一句话呢?那
是吃晚饭的时候,我叹了一口气说:“出版社天天在催稿,我忙得没日没夜,可每个星期还
得浪费两天的时间回来陪你!”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说的就是“浪费”二字。妈妈的笑容突
然凝固了,她停下筷子,呆呆地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不安,更充满哀戚。那晚她什么话也没
说,直到我拎起挎包走出家门。两天之后,我便收到了这封来信。
昨晚失眠,想到许多事情要向你倾诉:
一、你爸有你这个孝女,我可以放心;亲人在天有灵,会感到欣慰的。
二、我得支持你多挤些时间用来写作和做好教学工作。从今以后你每星期六回来看我,
晚上回去,星期天你还是抓紧时间做事。在一周内不必为我浪费两天的光阴,这样我可安心。
三、这十年来,我很寂寞孤独,因此我很自私,总希望你们姊妹二人能留在我身边,陪
我这个孤寡老人,却不顾你们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从现在起,我要检查我的私心杂念,以支
持你们的工作为主要,我至少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
四、今年入夏以来,我老是患病,每次病中不仅只是生理上的痛苦,在心理和感情上我
更希望得到你们姊妹二人对我的安慰,为此就经常折磨你们,增加你们精神上的负担,很对
不起你们。我明白今后应该怎样对待生老病死,过去的事你们就原谅我吧……
我的手不住地簌簌发抖,那一句句“对不起”“原谅我”,就像针尖一般刺痛了我的心。
耄耋之年的妈妈是真的动了感情了,甚至用上了“私心杂念”这个词!妈妈的这封信写得很
2
潦草——因为眼疾,她已多时不提笔了,但她为了向女儿道歉,竟然写了长长的三页,还时
时处处都在小心翼翼。
信写至此我惭愧泪下,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每天早起向亲人敬香祭奠时,从不忘了这一
条:祈求亲人在天之灵保佑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全家平安。我写这类伤感
之事,是否会影响你写作时的灵感?我现在写这封信出自内心之言,再花八角钱邮寄给你看,
我的心情可以得到平静,总比面谈时亲切吧?
给你写上三张纸,说了心里要说的话,手有点抖,但心情可以平静下来。希望你看完此
信,灵感不断而来。祝安!
世上的母爱有千种万种,而妈妈的这种道歉式的爱却让我无地自容,尤其是那句怕影响
我“写作时的灵感”,终于让我号啕大哭起来。又回想起以前她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女孩子
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为此,她支持已而立之年的我去参加 1977 年的高考,并主动提出帮
我照看刚满一周岁的儿子。为此,她支持我写作,就像当年爸爸在世时一样,她同样成了我
的第一个读者;就像当年她在《人民文学》当编辑时一样,认认真真地帮我审阅与推敲。
那一天,收到这封信的那一天,我没有回复,也没有打电话,就连周末回家时也远远地
逃避着这个话题,躲避着妈妈的眼睛。究竟是谁“自私”?究竟是谁亏欠了谁?我悔啊,悔
得无地自容,就为了一部书稿,就为了一点可怜的“灵感”,我竟然深深地刺伤了妈妈的心!
整整八个春秋过去了,我始终珍藏着妈妈的这封信。尤其是当妈妈离开人世之后,我才
突然意识到我失去了一个温暖的家,失去了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亲人。
妈妈,我想你……
7.下列哪一项不是母亲在信中提到的内容(3 分)
A. 让“我”每周六回来陪她,晚上便回去 B.要求自我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母亲
C. 担心自己的信会影响“我”的写作灵感 D.提出要帮我照看刚满一周岁的儿子
8.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呆呆地看着我”表明母亲早就知道了不该让我周末回去陪她,浪费我的宝贵时间。
B.这是母亲听到我的无心之言后的反应,体现了她意识到自己先前提的要求不太合适。
C.“目光中充满不安,更充满哀戚”属于心理描写,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愧疚和悲伤。
D.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引导读者关注母亲的笑容和动作,想突出母亲的艰难处境。
9.请谈谈文章以《母亲的信》为标题有何好处?(3分)
10.本文和《秋天的怀念》均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忏悔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请你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两篇文章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4 分)
文章为什么而写
梁衡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
创造美作者感。但还有更深的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当然,并去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这也是写作者
追求的理想。
我自己最早写文章是学生时代作文,那主要是为了学习字、词、句的组合,好比小孩学
步,只要会走,还谈不上走的目的。再后来写文章是当记者,是为传播信息。新闻属平实一
类的文体,以陈望道先生修辞学的分类法,是消极修辞,只求内容之实,不敢求形式华丽。
但因采访之需,要接触各种人和事,感情常被感染,于是我又明白,文章是表达情感的。又
因南北奔波常行名山大川之间,感于自然之美,再勾起肚子里小时候读进去的那些美文,又
明白文章是要表达和创造美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许多事理在胸中冲撞、
激荡和沉淀,许多想法从无到有,许多事从不懂到懂,我渐渐明白,文章还要更深一层的目
3
的,它是用来开采和表达新思想的。
前些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
状物、叙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
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
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
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
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
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文化大革命”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最高
指示办,报上文章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到 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突然冒出一篇文章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
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
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天
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
“亲贤臣,远小人”等,这些哲理名言都让人常读常新,而这些文章也得以代代流传,可以
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子。当然,光有种子的颗粒
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
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 。这篇文章之所
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人们或许会问, ?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
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
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
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专门家”,
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
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如果百米纪录是十秒,
所有跑十秒零几的人都不算数,都不会被人记住,唯有跑到九秒几的人才会被人记住,这零
点一二秒才是运动员生命的意义。同理,文章中的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历史老人
将首先选择那些有新思想、有新鲜艺术感的文章传之后代,并根据其思想和艺术水平的程度
决定它存留的时间。
11.请用“新思想、作家、思想者”这三个词组成一句话来表明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12.填入文章第④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3分)
A. 在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都是具有美感的好文章
B. 每篇文章的作用都是为了传递消、传播知识吗
C. 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
D. 历史会不会选择那些有新思想的文章传之后代
13.“人为什么要写文章”这个问题,作者在第一段已说过了,但在第二段又再次提起。联
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是否多余?(4分)
14.请从下面两句话中挑选一句,补充在第三段横线处,并说明选填该句的理由。(4分)
【甲】《与朱元思书》,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写出自己忘情于
天地大美之中,于是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
【乙】《醉翁亭记》,有醉翁亭景色的描写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情感之美,而最后又推出
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
(三)古代诗文阅读
4
月泉游记(节选)
南宋·谢翱
余少慕初平叱石事①,知婺有金华洞、瀑泉之胜,而未知有月泉也。月泉在浦江县西北
二里,故老②云:其消长视月之盈亏。由朔至望③,投梯其间,泉浸浸④浮梯而上,动荡芹藻,
若江湖之浮舟拥苔于岸视旧痕不减毫发;由望至晦⑤,置竹井傍,以常所落浅深为候⑥,随月
之大小画痕竹上,当其日之数,旦而测之,水之落痕与石约如竹之画。视甃⑦间,滞萍藓枯
青相半,殆类水退人家,日蒸气湿,墙壁故在,而浮槎游枿⑧,栖泊树石,隐隐可记。
吾诗有述仙岩之遗迹。约余游岩之麓者,将吹《鹿鸣》之引以拟笙鹤⑨,曰:子欲穷山
中之胜,而惮以足赴目乎 余欣然从之,故书泉之本末,以纪兹游之始。
【注释】①初平:即皇初平,号赤松子,传说中的古代仙人。叱石:传说中有神力的石头。②故老:年纪
大而见识多的人;③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④浸浸:渐渐。⑤晦:指农历每月最后
一天。⑥候:指随时变化的情状。⑦甃:以石砖等砌的井壁。⑧槎:同“查”,木筏。游枿:漂浮的树根。
⑨笙鹤:诗人吹的仙鹤。
15.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江湖之/浮舟拥苔/于岸视旧痕/不减毫发
B.若江湖之浮舟/拥苔于/岸视旧痕不/减毫发
C.若江湖之浮舟/拥苔于岸/视旧痕/不减毫发
D.若江湖/之浮舟/拥苔于岸视/旧痕不减毫发
16.用自己的话概括月泉的特点。(3 分)
17.作者记述本文的缘由是什么?请摘抄原句回答。(2 分)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少慕初平叱石事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B.旦.而测之 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殆.类水退人家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D.而.惮以足赴目乎 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9.填入诗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来 B.还 C.走 D 拦
20.同为“登高望远”,本诗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
歌内容简要分析。(4 分)
四、语言运用(共 15 分)
21.下面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端午节的习俗可多啦,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吃五黄……等。
C.他非常喜欢阅读,用三年时间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D.在得知我获得市航模比赛一等奖的消息后,我的老爸高兴得像霜打了的茄子。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关注家乡变化,学校拟在元旦下午 2 点举行一场
以“贵阳的变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5
22.下列是学校学生会制作的演讲比赛宣传海报,海报的文字内容有两处不妥之处,请你找
出并修改。(4 分)
① ②
23.下面是小明为参加本次演讲比赛准备的讲稿大纲,因为内容超时,小明将要删去一个部
分,你认为应该删掉的内容是(3 分)
开场 以自己外出旅行的经历,聊聊贵阳火车站的变化。
①陈述记忆中贵阳过去的模样
主要内容 ②谈谈贵阳近几年来的变化
演讲稿提纲 贵阳的变化给市民带来的影响
结尾 ③为贵阳的蓬勃发展而自豪
④感谢老师和家长的关怀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下面是本次活动的流程图,请你根据相关信息,简要介绍本次比赛的流程,要求信息完
整、条理清楚、文从字顺。(5 分)
活动流程
校长致词 选手比赛 评委点评 颁发奖项
(共计 12 位选手)
五、写作能力(共 60 分)
25.我们在语文世界里见证了《孙权劝学》中吕蒙从无知到博学的改变;也见证了《背影》
中朱自清从不理解父爱到理解父爱的心路历程;还见证了《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从孤独到坚
强的成长经历……回顾三年的初中生活,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变化呢?请从下列三组关键词
中任选一组,以“从_____到_____”为题,写一篇 600—700 字的作文。
关键词:迷茫到坚定 怯弱到勇敢 苦学到乐学
写作提示与要求: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标题补充完整、流畅;
(2)注意写作角度和时间范围;
(3)内容充分体现所选词语的内涵和关联,情感真诚;
(4)文体明确,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