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3《童年的发现》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5 13: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3.童年的发现》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胚胎(pēi) 祸患(huàn) B.天赋(fù) 绞尽脑汁(jiǎo)
C.痴迷(zhī) 嘿嘿(hēi) D.困窘(jiǒng) 伊始(yī)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胚胎(pēi) 祸患(huàn) B.天赋(fù) 绞尽脑汁(jiǎo)
C.痴迷(zhī) 嘿嘿(hēi) D.困窘(jiǒng) 伊人(yī)
3.对“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B.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发现,必定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也是对发现者的一个考验。
C.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D.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点拨:一是结合课文内容中“我”的遭遇来写体会,二是结合语句中的重点词句“世界上的重大发现”“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等来进行。
二、填空题
4.看拼音,写词语。
guī lǜ( ) sī kǎo( ) qí miào( ) zhōng yú( )
xì bāo( ) jīng yà( ) yáo yuǎn( ) guò chéng( )
5.识字,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胚胎(pī pēi) 天赋(fū fù) 祸患(huān huàn) 痴迷(zhī chī)
清澈(chè zhé) 嘿嘿(hēi héi) 困窘(jǒng jiǒng) 伊人(yī yí)
6.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不( )好意 默不( )声 一本正( ) 情不自( )
绞尽( )汁 随心所( ) 翻来( )去 哈哈大( )
(1)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是 、 。
(2)老师板着面孔 地给我们讲课。
7.默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 (顺叙 倒叙)的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 ”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8.解密“发现”过程,理清课文内容。
(1)文中“我”童年时的发现起始于 ,之后向老师求救,并由此引出了“ ”这一疑问,然后“我”又有了 的疑问,并且对这个疑问进行了大胆猜想,得出了自己认为满意的结论。
(2)文中的“我”小时候是一个 、 、 的孩子。
9.读句子,完成练习。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运用这一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0.品词析句,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被老师误解后轰出教室这件事的看法: 。“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安慰自己,语言很风趣。
(3)你在生活中有被误解的经历吗?试着用风趣的语言安慰被误解后的自己。

11.畅谈发现,感受童趣。
(1)请你写一句与“发现”有关的名言。

(2)童年生活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在你的童年时光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写出一个。

三、现代文阅读
12.阅读与理解。
吃瓜子(节选)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其所以最有效者,因为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作“勿完勿歇”。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有一位老于应酬的朋友告诉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话:说他已养成了见瓜子就吃的习惯。有一次同朋友到戏馆里看戏,坐定之后,看见茶壶的旁边放着一包打开的瓜子,便随手向包里掏取几粒,一面咬着,一面看戏。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数次,发现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方才想起了这包瓜子的所有权。低声问他的朋友:“这包瓜子是你买来的吗?”那朋友说“不”,他才知道刚才是擅吃了人家的东西,便向邻座的人道歉。邻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地把瓜子用来请客了。由此可知瓜子这样东西,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瓜子就吃。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作“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因为这东西分量微小,无论如何也吃不饱,连吃三日三夜,也不过多排泄一粒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zhèn)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yán)大嚼,醉饱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壳,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工,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本文作者丰子恺,选入时有改动)
(1)根据短文可知,瓜子吃不厌的原因是( )。
A.瓜子的营养成分高 B.瓜子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
C.吃瓜子有益人体健康 D.可以消磨时光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插入叙述“朋友说的吃瓜子的趣话”的目的是( )。
A.强调作者的朋友喜欢吃瓜子 B.说明作者的朋友诚实
C.说明邻座的人大方 D.说明瓜子对中国人的吸引力
(3)短文的结构属于( )。
A.总—分—总 B.分—总 C.并列 D.递进
(4)“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这句话中的“亡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5)说一说文中第5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

(6)“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作者更加害怕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会认字的读音。本题C项中,“痴迷”的“痴”应读“chī”。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规律思考奇妙终于细胞惊讶遥远过程
5.【答案】pēi fù huàn chī
chè hēi jiǒng yī
6.【答案】怀;作;经;禁;脑;欲;覆;笑;翻来覆去;哈哈大笑;一本正经
7.【答案】倒叙;胚胎发育规律
8.【答案】(1)九岁那年的梦中飞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怀胎九个月
(2)求知若渴;喜欢寻根究底;有着惊人的想象力
9.【答案】排比;示例:灿烂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洒在小河边,洒在农家小院中。
10.【答案】(1)“我”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驱逐、迫害来安慰自己,“我”因为自己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算不了什么。
(2)在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因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被迫害的人为数不少。“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3)示例:我在被误解后会安慰自己:“不要难过,这不是你的错。窦娥那么大的冤屈都能昭雪,相信过一段时间,事情就会真相大白!”
11.【答案】(1)示例:发现新事物和作出新发现,是很大的满足。——伏尔泰
(2)示例: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我和小伙伴在楼下玩。我们看见一只小花狗跑到旁边一棵小树那里,抬起一条腿,不知在做什么。我俩好奇地跑过去,发现小狗在撒尿。“为什么小狗撒尿时要抬起一条腿呢?”我问小伙伴,他摇摇头。我也不知道答案。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它是怕弄湿了自己的脚丫子被妈妈责备。我还把自己想到的答案告诉了小伙伴。
12.【答案】(1)B (2)D (3)A
(4)不能删去。作者借用这个词表达了他对国人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现状的担忧。他担忧长此以往,将误人误国。
(5)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说明了国人沉迷安逸生活、得过且过的现象很普遍。
(6)作者更加害怕的是若只图享受、不思进取成风,国人、国家将死于安逸。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状的担忧,对有闲阶级消磨时间的否定与讽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