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正比例》(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5 15: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比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正比例》,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中第二节的内容。由于课前的小插曲——电脑打不开,课件无法播放,占用了上课时间10分钟,导致导入部分思路重新调整,甚至出现了我的思路短路、情绪化的教学,可以说是犯了教学中的“大忌”。纵观整节课,虽未失重难点、教学设计有梯度,但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学生低气压状态下的学习。下面对这一节课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 说教材
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并通过具体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
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是成正比例。
3.能利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着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和自学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
(一)猜成语、知联系
(课件出示成语猜猜的图片)
由于正比例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且抽象枯燥,因此我先从有联系的“风吹草动”“水涨船高”成语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相关联的量 ——一个事物 的变化引起另一个事物的变化。从而渗透学习思想,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探究问题。
(二)找关系、探规律
研: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此环节主要从来两个方向研究
1.变化方向的探究
通过横向引导观察,目的让学生明白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此环节占用的时间有点长,反反复复,有点不放心学生,生怕为后面的学习打不通。
2.变化规律的探究
规律的探究,是二者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究,由于在问题展示上不是很明确,学生刚开始探究时,无从下手,在我巡视中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明确的指导,学生得出了变化规律的不同,这也是预设部分的延伸,通过汇报,目的让学会发现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比值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三)举实例,定关系
1、通过实例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来明确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方法,课前也有预设(预设:变化方向相同、时间每增加1小时,路程增加90千米、所有的比值都一样……)
再通过示引领,定义明确给予:数学上,当时间发在发生变化,所行的路程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把路程和时间称作为正比例。顺势板书课题:正比例,此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重点突出的作用。
2、判断正比例的方法: 想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个量成正比例?(组内说一说)
板书:①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
②对应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四)用意义,解疑惑
提出: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不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不成正比例?
此环节设计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课初以实例确定相关联的量,课中通过意义与方法来确定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及时训练,巩固意义。
(五)巩固、拓展练习
练习的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发散性。在这一练习中,正比例的量不止一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再借助“八戒”的角色引入树高与影长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主要是借助板书,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过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教法上是想通过“类比教学”理解正比例,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没有把正比例意义展现在黑板上,而是通过几个实例关系式来说明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为后面的练习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课后反思:
对于本节课由于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部分环节可能会稍作改动,另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细节问题: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致学生处于低气压状态。
2.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少,问题出示的较模糊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3.练习层次不强,练习题的难度较大。
4.板书上重难点未彰显,学生语言表达不精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未强调)
5.评价方面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