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6 09:21:11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够导电 B.电解质电离是物理变化过程
C.CO2溶于水可以导电,CO2是电解质 D.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2.ag镁铝合金投入x mL 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y mL1mol/L的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质量为(a+1.7)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B.x一定等于50
C.产生的H2在标况下体积为1.12 L D.a的取值范围为0.9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
B.溶液中通入少量:
C.小苏打中滴入盐酸:
D.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中性:
4.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的物质如胶水、果冻类的才能称为胶体
5.将a个Cu2S与b个FeS的混合粉末投入到含有c个硝酸的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个NO气体,所得溶液可以看作硝酸铜、硝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液,则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可能是
A.(cV4a-2b) B.(10a+9b)/3 C.(4a+3b) D.d/22.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质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液态和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7.实验室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 =NaCl+N2↑ +2H2O(已配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Cl中的氮元素被氧化
B.NaNO2是氧化剂
C.每生成1分子N2,转移的电子的个数为6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8.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氧化剂是
A.KMnO4 B.HCl C.MnCl2 D.Cl2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②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④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⑤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除③外 B.④⑤⑥⑦⑧ C.⑤⑦⑧ D.①⑤⑦⑧
10.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固体Cu(OH)2和稀盐酸反应
B.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
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
D.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
11.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盐—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NO3、KNO3、NaOH、CO B.H2CO3、Ca(HCO3)2、Na2CO3、CO2
C.H2SO4、HCl、Mg(OH)2、MgCl2 D.NaHCO3、Na2SO4、NaOH、SO3
1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O3+H2O=H2SO4 B.NH4ClNH3↑+HCl↑
C.3NaClO2NaCl+NaClO3 D.NaOH+HNO3=NaNO3+H2O
13.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下列操作或者判断正确的是
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
C.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D.逐滴加入等浓度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2CO3
二、填空题
14.白磷(P4)是一种常见的晶体,可用于制备较纯的磷酸。
(1)白磷是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晶体,31 g白磷与足量的氧气完全燃烧释放出745.5 kJ的热量,请写出白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白磷和氯酸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________P4+___HClO3+___ ______→____HCl+____H3PO4,配平并完成上述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
(3)白磷有毒,实验室可采用CuSO4溶液进行处理,其反应为: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若有11 mol P4反应,则有________ mol电子转移。
15.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
(1)硝酸:___________
(2)氢氧化钙:___________
(3)碳酸钠:___________
16.化合物X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二元化合物,大量用作漂白剂、饮水处理剂、消毒剂等。年产量达300万吨的氯酸钠是生产X的原料,92%用于生产X-在酸性水溶液中用盐酸、二氧化硫或草酸还原。此外,将亚氯酸钠固体装柱,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氧化,也可生产X。X有极性和顺磁性,不形成二聚体,在碱性溶液里可发生歧化反应。
(1)写出X的分子式__________和共轭π键( )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上述用草酸还原和用氯气氧化生产X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X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现有以下反应:
A.3Fe+2O2Fe3O4 B.2KMnO4K2MnO4+MnO2+O2↑
C.Zn+H2SO4=ZnSO4+H2↑ D.CaCO3+2HCl=CaCl2+H2O+CO2↑
E.CH4+2O2CO2+2H2O F.3O22O3
G.CuO+H2Cu+H2O H.H2SO4+Ba(OH)2=BaSO4↓+2H2O
(1)将符合反应类型的反应的序号填在下列分类方法后的横线上。(填字母)
①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
②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
③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
④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
(2)以上属于离子反应的是___,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
(3)A反应中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_;B反应中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_。
(4)写出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写出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写出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18.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_______;
(2)H2SO4:_______;
(3)KOH:_______;
(4)NaHCO3: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钾的主要反应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每生成lmolNa2FeO4转移_______mol电子。
(2)碘是_______(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_______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3)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NO3__________、Ba(OH)2________、KC1O3___________。
20.(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氯气时要在通风橱内完成,并且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一般用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电解质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种类型,若是共价化合物,则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若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A错误;
B.电解质电离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过程,B正确;
C.CO2溶于水可以导电,是由于CO2与水反应产生H2CO3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应该说H2CO3是电解质,而CO2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D.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的多少,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因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B
【分析】向Mg、Al合金与盐酸反应后的反应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沉淀是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进行分析。
【详解】A.由沉淀混合物含有的OH-的质量为(a+ 1.7)g- ag= 1.7g,物质的量==0.1mol,镁铝合金提供的电子等于混合物中OH-所带的电量,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 NAmol-1 = 0.INA,故A正确;
B.当盐酸与金属恰好反应时,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HCl的物质的量=0.05mol2= 0.1mol,氯化氢的体积== 0.05L= 50mL,而盐酸可能过量,则x≥50mL,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金属提供电子为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 0.05mo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0.05mol 22.4L/mol= 1.12L,故C正确;
D.当完全为Al时,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a的最小值为 27g/mol=0.9g,当全为Mg时,M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a的最大值= 0.05mol 24g/mol= 1.2g,故a的取值范围为0.9g< a< 1.2g,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向Mg、Al合金与盐酸反应后的反应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沉淀是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
3.C
【详解】A.钠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应生成过氧化钠,A错误;
B.不与溶液发生反应,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反应至中性时,离子方程式应为,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故A错误;
B、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应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是所有粒子在溶液中的运动方式,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与分散系的状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有元素守恒知:未被氧化的硝酸将转化为硝酸铜、硝酸铁中的硝酸根离子,所以显酸性的硝酸的个数等于硝酸根的个数,由元素守恒知,Fe(NO3)3的个数=Fe的个数=b个,Cu(NO3)2的个数=Cu的个数=2a个,所以未被还原的硝酸的个数是4a+3b,被还原的硝酸的个数为c-4a-3b;根据电子守恒知,a个Cu2S→2a个Cu(NO3)2 + a个H2SO4,化合价升高了2a+8a=10a,b个FeS→b个Fe(NO3)3 + b个H2SO4,化合价升高了b+8b=9b,设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为x个,则x个HNO3 →x个NO,化合价降低了3x,所以3x=10a+9b,即x=(10a+9b)/3;此外被还原的硝酸全部转化为NO,所以被还原的硝酸是d个。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电解质不是任何条件下均能导电,如氯化钠晶体属于电解质,但氯化钠晶体不导电,A错误;
B.氨气、CO2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B错误;
C.蔗糖、酒精在液态和水溶液里均不导电,它们是非电解质,C正确;
D.铜、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A.在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H4Cl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则NH4Cl作还原剂,A正确;
B.在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NO2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则NaNO2作氧化剂,B正确;
C.在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H4Cl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3价,失去3个电子;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NO2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3价,得到3个电子,生成1个分子N2,转移的电子的个数为3,C错误;
D.在该反应中NH4Cl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A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A.高锰酸钾中Mn原子化合价由+7变为+2,为氧化剂,A正确;
B.HCl中,部分Cl化合价升高,部分未变,升高部分作还原剂,B错误;
C. MnCl2为还原产物,C错误;
D. Cl2为氧化产物,D错误;
答案为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牢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9.C
【详解】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化合价的升降为特征,故错误;②气体的体积取决于温度、压强,温度越高,压强越小,则体积越大,不一定标准状况下才是22.4L/mol,故错误;③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故错误;④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也可为金属,不一定为电解质,故错误;⑤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可鉴别,故正确;⑥只有气体符合,故错误;⑦由PV=nRT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故正确;⑧由ρ==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正确;故选C。
10.B
【分析】可溶性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与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能用H++OH﹣=H2O来表示,据此解答。
【详解】A、固体Cu(OH)2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OH)2+2H+=2H2O+Cu2+,故A不选;
B、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OH﹣=H2O,故B选;
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H3COOH+OH﹣=CH3COO﹣+H2O,故C不选;
D、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D不选。
答案选B。
11.A
【详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盐,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A.HNO3是酸,KNO3是盐,NaOH是碱,CO是氧化物,故A符合题意;
B.H2CO3是酸,Ca(HCO3)2是盐,Na2CO3是盐,CO2是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H2SO4是酸,HCl是酸,Mg(OH)2是碱,MgCl2是盐,故C不符合题意;
D.NaHCO3是盐,Na2SO4是盐,NaOH是碱,SO3是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2.C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1价和+5价,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C。
13.C
【详解】A.NaHCO3可以与加入的Ca(OH)2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A错误;
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HCO3,B错误;
C.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为Na2CO3,C正确;
D.逐滴加入等浓度盐酸,Na2CO3先发生反应:,等反应完后,生成的NaHCO3才会与HCl反应生成气泡,因此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D错误。
本题选C。
14. 分子 P4(s) + 5O2(g) = 2P2O5(s) △H= -2982.0kJ/mol 3 10 18 H2O 10 12 HClO3 H3PO4 120
【详解】(1)白磷为分子晶体,其分子式为P4,31g白磷与足量的氧气完全燃烧生成P2O5固体,释放出745.5kJ的热量,则1mol白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982kJ,所以白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4(s)+5O2(g)=2P2O5(s),△H=-2982 kJ/mol,
故答案为分子;P4(s)+5O2(g)=2P2O5(s),△H=-2982 kJ/mol;
(2)反应中P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P4为还原剂;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HClO3为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二者计量数之比为3:10,则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平衡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P4+10HClO3+18H2O=10HCl+12H3PO4,
故答案为3;10;18H2O;10;12;HClO3
(3)该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部分磷元素由0价降低到-3价,部分磷元素由0价升高到+5价,所以氧化产物是H3PO4,该反应中有11mol白磷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4×(5-0)mol=120mol,
故答案为H3PO4;120。
15. HCl=H++Cl- Ca(OH)2=Ca++2OH- Na2CO3=2Na++CO
【详解】(1)硝酸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硝酸根,故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2)氢氧化钙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和钙离子,故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OH-。
(3)碳酸钠为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根,故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
16.(1) ClO2
(2)2ClO+ H2C2O4+ 2H+= 2ClO2+ 2CO2+ 2H2O或2NaClO3 + H2C2O4+ H2SO4= 2C1O2+ 2CO2 + Na2SO4 + 2H2O、2NaClO2+ Cl2= 2ClO2 + 2NaCl
(3)2ClO2 + 2NaOH= NaClO2+ NaClO3+ H2O或2C1O2+ 2OH- =C1O+ ClO+ H2O
【详解】(1)根据X的制法:由氯酸钠还原,及亚氯酸钠氧化,可知X是Cl(IV)的氧化物,即ClO2,同时X的制法也可证明。X有顺磁性,成单电子位于形成π键中,所以存在三中心五电子π键,即,答案:ClO2;;
(2)利用氧化还原配平方法可配平以上两方程式,氯酸溶液被草酸还原制备ClO2,化学方程式2NaClO3 + H2C2O4+ H2SO4= 2C1O2+ 2CO2 + Na2SO4 + 2H2O,离子方程式2ClO + H2C2O4+ 2H+= 2ClO2+ 2CO2+ 2H2O,亚氯酸钠固体装柱,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氧化制备ClO2,化学方程式2NaClO2+ Cl2= 2ClO2 + 2NaCl。但需要注意使用亚氯酸钠制备ClO2时,因为是固相中的反应,因此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形式。答案:2ClO+ H2C2O4+ 2H+= 2ClO2+ 2CO2+ 2H2O或2NaClO3 + H2C2O4+ H2SO4= 2C1O2+ 2CO2 + Na2SO4 + 2H2O;2NaClO2+ Cl2= 2ClO2 + 2NaCl;
(3)在碱性溶中,Cl(IV)岐化生Cl(V)和Cl(Ⅲ),生成 ClO和ClO离子,然后利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配平该反应方程式:2ClO2 + 2NaOH= NaClO2+ NaClO3+ H2O,离子方程式2C1O2+ 2OH- =C1O+ ClO + H2O。答案:2ClO2 + 2NaOH= NaClO2+ NaClO3+ H2O或2C1O2+ 2OH- =C1O+ ClO+ H2O。
17.(1) A B DH CG
(2) CDH ABCEG
(3) O2 Fe KMnO4 KMnO4
(4) Zn+2H+=Zn2++H2↑ CaCO3+2H+=Ca2++H2O+CO2↑
【解析】(1)
A.3Fe+2O2Fe3O4是化合反应;
B.2KMnO4K2MnO4+MnO2+O2↑属于分解反应;
C.Zn+H2SO4=ZnSO4+H2↑属于置换反应;
D.CaCO3+2HCl=CaCl2+H2O+CO2↑是复分解反应;
E.CH4+2O2CO2+2H2O不属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F.3O22O3不属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又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G.CuO+H2Cu+H2O属于置换反应;
H.H2SO4+Ba(OH)2=BaSO4↓+2H2O是复分解反应;
①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②属于分解反应的是B;③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DH;④属于置换反应的是CG;
(2)
有离子参与反应的属于离子反应的是CDH;有化合价变化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EG;
(3)
对于3Fe+2O2Fe3O4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O2,Fe元素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是Fe;对于2KMnO4K2MnO4+MnO2+O2↑反应Mn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KMnO4,O元素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是KMnO4;
(4)
反应Zn+H2SO4=ZnSO4+H2↑中硫酸根不参与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中固体、水、气体不可拆,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
18.(1)
(2)
(3)
(4)
【详解】(1)HCl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
(2)H2SO4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其电离方程式为:;
(3)KOH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生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
(4)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
19.(1) Na2O2 FeSO4、Na2O2 5
(2) 紫黑色 升华
(3) Fe2O3+6H+=2Fe3++3H2O 棕黄 红褐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 HNO3=H++NO Ba(OH)2=Ba2++2OH- KClO3=K++ClO
【详解】(1)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到0价,部分降低到-2价,铁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因此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FeSO4、Na2O2;根据Na2FeO4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知,每生成l mol Na2FeO4,Fe元素转移电子为4mol、O元素转移电子为1mol,所以总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2)碘是紫黑色固体物质,单质碘易升华,因此实验室常用升华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3)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HNO3是一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NO3=H++NO,Ba(OH)2是二元强碱,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KClO3是含氧酸盐,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
20.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NaOH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详解】(1)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所以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氯气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氯气和NaOH溶液可以发生比较完全而快速的反应,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和石灰乳的反应和氯气和NaOH的反应原理相同,都是歧化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点睛】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氯水的漂白性实际上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的体现。实验室进行氯气尾气吸收时不能用石灰水,因为Ca(OH)2微溶,吸收的氯气有限,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微项目 探秘蓬松剂——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实用价值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微项目 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1节 铁的多样性
第2节 硫的转化
第3节 氮的循环
微项目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