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7S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
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A. 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 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 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 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2. 《西方史学史》中写道:“ 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 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
持各自的独立地位。”这反映出古希腊
A.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 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
C. 乎等互利的传统观念 D. 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
3. 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
原因是
A. 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B. 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
C. 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
D. 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
4。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 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
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上述材料说明庄园法庭
A. 维护领主的利益 B. 维护国王的利益
C. 维护佃户的利益 D. 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5. 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的留学僧亦
不少,如中国的玄奘、义净,新罗的慧业、阿离耶跋糜等人皆曾来此就学。这说明
A. 印度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为国教
B. 印度是当时亚洲的文化中心之一
C. 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D. 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
6. 《阿拉伯文学史》中写道:“ 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
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达 B. 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 国家重视 D. 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7. “使用铁器的农耕者班图人取代了居住在南方次大陆的食物搜寻者,他们将俾格米人驱 赶到森林中最孤立的地带,把桑人排挤到卡拉哈里沙漠中无法耕种的地方。”这说明班图人迁
徒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数量的激增 B. 征服能力的增强
C. 外族入侵的威胁 D. 冒险精神的刺激
8. 在《达 ·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达 ·伽马航船行驶到印度向卡利 库特王公呈递信件之后,这位印度王公曾问及葡萄牙有些什么商品。达 ·伽马回答说:“有很多 粮食、呢绒、铁、铜等。”王公又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达 ·伽马回答说:“总数不多,都
是样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A.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本性 B. 东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明显扩大
C.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D.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9. 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
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 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 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 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 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 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10.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 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
运回欧洲。上述材料说明
A. 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11. 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多将整块宽大的长袍面料披挂于人体之上,男女服饰差别不大。
14世纪以后,男装多使用填充物,突出男性特征;女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这反映了
A. 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B. 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C.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D. 工业革命改善生活
12. 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教育”“自然秩序”等观念广泛传
播。“自然”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倡导回归自然 B. 上帝创造了自然法则
C. 经济发展关注自然 D. 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
13. 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国民议会的会议应当是公开的,允许民众旁听,导致实践中 旁听者通过鼓掌或呐喊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允许群众举着武器在议会大厅内列队游行
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 主权在民的原则得到有效执行 B. 温和保守的政治主张备受推崇
C. 代议制民主保障广大民众的利益 D. 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渐进中完善
14. 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 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兰开夏成了棉织业的主要中心;苏格兰也出现了以格拉 斯哥为中心的新工业区。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兴工业城市也日益发展起来。这表明,英国
工业革命
A. 加快了城乡经济发展 B. 拉大了各地经济差距
C. 导致传统经济的衰落 D. 改变了经济地理面貌
15.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 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
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A.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 马克思主义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16. 巴黎公社所发表的公告、文件的头上都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公社在用气球 向城外散发的传单上宣布土地归农民,工厂归工人。因此,列宁说:“公社完成的实际任务, 首先是实行民主专政而不是社会主义专政,也就是实施我们的‘最低纲领’。”这说明,巴黎公
社
A. 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B. 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
C. 兼具民主革命性质 D. 最终失败具有必然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 非选择题(共52分)
17.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人向他们提供象牙、奴隶、鸵鸟羽毛和黄金,这些黄金最终多数流入欧洲, 到1400年时,整个西非商业道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宗教促进了苏丹(黑人之 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 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这些学校……此外,西非帝国(包括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 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
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的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千米……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 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 同时,他们研究天 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
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摘编自马克走《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非帝国与印加帝国的类似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非帝国和印加帝国各自发展经济的措施,
并分析影响古代帝国制定经济措施的因素。(7分)
1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
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 航线上的主要商业活动 备 注
葡萄牙里斯本— 印度果阿一中国 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 运返回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 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 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中国澳门— 日本 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 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 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 日通商
中国澳门—菲律 宾马尼拉—墨西 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 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 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 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 货物 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 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 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 大循环—— “丝银之路”
材料二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 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 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 利玛窦等传教士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
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彬《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8分)
19. (15分)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 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 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 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
在竞选运动当中。
滴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 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 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
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商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制,每个25岁以 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议会的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 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
帝国议会无权选举帝国宰相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世界历史: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所学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是
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4分)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英国议会改革
表现出哪些特点 (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
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6分)
20.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 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 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 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
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 的大门。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 …… 国际垄断
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6
分)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 ADBA 5-8 BBBC 9-12 BAAD 13-16 ADD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1分)(1)类似之处: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都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系统;统治者都注重教育;兴衰都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4分)
(2)措施:西非帝国——控制开采和发掘黄金,倚重对外贸易。印加帝国——开发梯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4分)
因素: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历史渊源、对外交通等。(任答三点即可,3分)
18.(14分)(1)特点: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产品为主;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中国澳门为中心;连接欧、亚、美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任答三点即可,3分)
形成原因:新航路开辟,全球性海上运输业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繁荣,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3分)
(2)对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4分)
对世界的影响: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全球贸易的重要依托;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4分)
19.(15分)(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3分)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1分)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2分)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3分)
(3)进步之处: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2分)
不足:帝国宰相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只有男子有选举权。(2分)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性。(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2分)(1)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6分)
(2)如何推动: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列强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