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自转课件(第二课时)(5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自转课件(第二课时)(5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5 15: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
2 019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2
3
根据相关材料和图表,分析昼夜交替的成因、周期
通过示意图,掌握晨昏线的判读方法、特点、应用。
结合实例,掌握学会地方时、区时、日期范围的有关计算方法。
4
根据示意图,能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进行应用。
材 料
2007年2月,美国空军F—22战斗机群飞离夏威夷群岛,前往日本,进行首次海外之旅。刚开始,一切正常。
然而,当战斗机机群经过180°经线附近海域上空时,一些战斗机的导航等多个电子系统出现故障,甚至完全失灵。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一下子变成了“瞎子”。美国空军后来找到了这次行动中战斗机出现故障的原因,是电脑系统设计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地理问题。
图1.9 战斗机飞行路线示意图
这批战斗机为什么在经过180°经线附近海域上空时会变成“瞎子”
其电子系统设计时忽略了哪一重要的地理问题
思 考
目录



目录



目录



1
2
3
4
目录



1
2
3
4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地方时:
思考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同纬度地区,______(东边/西边)先看到日出。
____早____晚(迟)(东/西)。
东边

西
因经度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地方时:
因经度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思考
观察上图, A、B、 C三点地方时相同吗 ?
A、B两点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A、C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不同。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地方时:
因经度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思考
观察上图, A、B、 C三点地方时早晚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A
B
C
A
B
C
A、B、C
2. 地方时早晚:
东早西晚
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更早见到日出
与生活中的早晚相反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地方时:
因经度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思考
读上图, 思考: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2. 地方时早晚:
东早西晚
A
B
C
F
O
E
B
A
D
C
1. 晨线上( A、O、B三点)日出时刻相同吗?三点地方时相同吗?为什么?
晨线上同时刻看到日出,但地方时不同;因为经度不同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地方时:
因经度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思考
读上图, 思考: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2. 地方时早晚:
东早西晚
A
B
C
F
O
E
B
A
D
C
2. 同纬度、不同经度(E、O、F三点)日出时刻相同吗? 看到日出时的地方时相同吗?
同纬度、不同经度(F、O、E),先后看到日出,但看到日出时的地方时相同;因为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同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地方时:
因经度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思考
读上图, 思考: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2. 地方时早晚:
东早西晚
A
B
C
F
O
E
B
A
D
C
2. 同经度、不同纬度(C、O、D三点)日出时刻相同吗? 地方时相同吗?
同经度、不同纬度(C、O、D),不一定同时看到日出,但任何时候地方时都是一样的,因为经度相同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东+西-
15°/小时
1°/4分钟
01
02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确定参照点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确定所求点和已知点的东西方向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确定经度差
确定时间差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同减异加”原则
经度符号相同,相减;
经度符号不同,相加
确定经度差
确定时间差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⑴ 确定经度差
⑵ 确定时间差
“同减异加”原则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所求时间大于24小时,
则减24、日期加一日;
所求时间为负值,
则加24、日期减一日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已知经度求时间
解题公式(思路):

A地位于60°E,此时是8:00;B地位于110°E,则B地此时几点?
已知地经度
已知地时间
所求地经度
求所求地的时间


求一
A B
经度 60°E 110°E
地方时 8:00 X
60°E
X
8:00
110°E
50°
3时20分
11:20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两地经度差÷15)
5. 已知经度,求时间。
5
A地位于60°E,此时是18:00;B地位于90°E,则B地此时几点?
A地位于60°E,此时是18:00;B地位于30°W,则B地此时几点?
A地位于60°E,此时是18:00;B地位于150°W,则B地此时几点?
20:00
12:00
4:00
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读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回答下面题目。
6
答案 :B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已知时间求经度
解题公式(思路):

A地位于60°E,此时是8:00;B地此时10:40,则B地的经度?
已知地经度
已知地时间
所求地时间
求所求地的经度


求一
A B
经度 60°E X
地方时 8:00 10:40
60°E
10:40
8:00
X
40°
2时40分
100 °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两地时间差X15)
7. 已知时间,求经度。
7
A地位于60°E,此时是18:00;B地位于15:00,则B地经度?
A地位于60°E,此时是18:00;B地位于22:00,则B地经度?
A地位于60°E,此时是18:00;B地位于7:00,则B地经度?
15°E
120°E
105°W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A
B
N
D
C
6点
18点
12点
0/24点
特殊时间
直射点所在经线:
正午12点
“知三求一”中已知时间的确定:
夜半球中线:
昼半球中线:
晨赤点所在经线:
昏赤点所在经线:
0点
12点
6点
18点
0时经线、日界线
二、时差
概况
计算
步骤
计算
规则
》地方时
1. 定点
2. 定向
3. 定差
4. 定值
特殊时间
直射点所在经线:
A
B
N
D
C
6点
18点
12点
0/24点
正午12点
“知三求一”中已知时间的确定:
夜半球中线:
昼半球中线:
晨赤点所在经线:
昏赤点所在经线:
思考
读上图, 回答问题:
时间计算:E点此时为几点?
0点
12点
6点
18点
0时经线、日界线
E
12+45/15=15
目录



1
2
3
4
目录



1
2
3
4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二、时差
》时区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产生原因
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为了各地的时间换算方便,划分成的时间区域
二、时差
》时区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划分规则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相邻区差1h)
二、时差
》时区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7.5°E
7.5°W
15°
22.5°
30°
37.5°
45°
60°
52.5°
75°
90°E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67.5°
82.5°
97.5°
112.5°
127.5°
142.5°
157.5°
172.5°
15°
30°
45°
60°
75°
90°W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52.5°
37.5°
22.5°
67.5°
112.5°
97.5°
82.5°
172.5°
157.5°
142.5°
127.5°
零时区
东一区
东二区
东三区
东四区
东五区
东六区
东七区
东八区
东九区
东十区
东十一区
西一区
西二区
西三区
西四区
西五区
西六区
西七区
西八区
西九区
西十区
西十一区
东西十二区
东西十二区
西经度
东经度
西时区
东时区
二、时差
》时区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计算方法
⑴ 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
时区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多少度?
8 × 15=120°E
二、时差
》时区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计算方法
⑵ 已知经度求时区
经度数÷ 15

5
余数小于7.5,商就是时区
余数大于7.5,商加1就是时区
(结果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数)
75°E、80°E、85°E分别属于哪个时区?
5.3
5.7
东五区
东五区
东六区
二、时差
》时区
产生
原因
特别
注意
计算
方法
划分
规则
几个重要城市所在时区
华盛顿
纽约
伦敦
开罗
莫斯科
北京
东京
西五区
西五区
零时区
东二区
东三区
东八区
东九区
二、时差
》时区
目录



1
2
3
4
目录



1
2
3
4
二、时差
区时
计算
标准时
》区时
二、时差
区时
计算
标准时
》区时
区时
区时是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所在时区的标准时。
同一时区内,区时相同。
钟表时间就是区时。
例:“北京时间”就是指北京的区时,即北京(116°E)所在时区(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二、时差
区时
计算
标准时
》区时
标准时
标准时或法定时,一个国家的标准(或法定)时间
中国
美国
北京时间(全国统一东八区)
国际标准时
二、时差
区时
计算
标准时
》区时
标准时
标准时或法定时,一个国家的标准(或法定)时间
中国
美国
北京时间(全国统一东八区)
国际标准时
东部、中部、山地、太平洋时间
为中时区区时,又称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
东部时间
中部时间
山地时间
太平洋时间
B(区时)=A(区时)+/- 时差
③ 定差
③ 定值
二、时差
区时
计算
标准时
》区时
① 定时区
② 定区时
若已知A地经度及所求地B的经度,分别确定A、B地所处的时区
确定已知地A的区时(区时即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同减异加)
若A、B处于同一侧时区,则区时差=二者的时区数相减;
若A、B处于异侧时区,则区时差=二者的时区数相加。
(西减东加)
二、时差
区时
计算
标准时
》区时
例:
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7时从上海(东八区)经过14小时飞抵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据此回答飞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 )
A.10月2日15时 B.10月2日3时
C.10月1日15时 D.10月1日3时
10月1日17时
起飞时
东8区
西8区

10月1日1时
14小时后
西8区
10月1日15点

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1小时
答案:C
8. 当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的区时为1984年12月31日22点时,北京时间是多少?
8
北京
长城站

长城站58°55′W
西四区
1984年12月31日22点
+ 12点
1985年1月1日10点
31日22点

东八区
西四区
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1小时
1984年12月31日34点
- 24点
1.北京时间12时,恩克斯堡岛的当地时间大约是( )
A.7时 B.17时
C.9时 D.15时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在恩克斯堡岛(下图),该地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8
答案 :D
课堂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理意义
时差
昼夜交替
地方时
时区
区时
日界线
概况
移动
判读
特点
地转偏向力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纬度越高偏向力越大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