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
2 01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
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2
3
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及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在光照图上,理解并掌握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和应用。
根据资料,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理解二十四节气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
4
根据示意图,掌握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材 料
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由早晨7时36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时36分,平均每天依次提前约1分钟;6月22日至12月30日,升旗时间由4时46分逐渐推迟到7时36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12月31日到1月10日与6月7日到6月21日,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
材 料
国旗的降旗时间同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的两个时段。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随不同季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思 考
目录
三
二
一
四
目录
三
二
一
四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表示
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这个地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关系来表示。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N
S
B
A
C
D
E
F
G
H
I
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表示
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这个地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关系来表示。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N
S
B
A
C
D
E
F
G
H
I
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
① 昼长夜短
如图30°N上的昼夜情况
② 昼夜等长
如图赤道上的昼夜情况
③ 昼短夜长
如图30°S上的昼夜情况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⑵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⑷ 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⑵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⑷ 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N
夏至日地球光照北半球俯视图
210°
14时
150°
10时
【注意】
经过昼弧中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时对称;经过夜弧中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时对称。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N
S
夏至日地球光照侧视图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1. 如下图所示,图中D点昼弧夜弧所跨经度数分别是多少?昼长夜长分别为多少小时?
1
D点昼弧度数=240°
昼长=240°/15°=16时
D点夜弧度数=120°
夜长=120°/15°=8时
N
S
D
A
C
B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⑵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⑷ 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长= (12 - 日出时间) X 2
N
夏至日地球光照北半球俯视图
210°
14时
150°
10时
日出-5:00
日落-19:00
昼长=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昼长= (日落时间 - 12) X 2
夜长= (24 - 日落时间) X 2
夜长= 日出时间 X 2
⑵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正午
12:00
1. 图中用D点日出地方时计算D点的昼长和夜长。D点日落地方时是几时?用日落地方时来计算D点的昼长和夜长。
2
D点日出:4时(位于晨线)
昼长=(12-4)*2=16时
D点日落:12+昼长/2=20时
夜长=120°/15°=8时
N
S
D
A
C
B
或:据(日出+日落=24时)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⑵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⑷ 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思考
1. 图中D点的日出地方时?日落地方时?昼长?D点同纬度的点和 D点的日出、日落地方时以及昼夜长短状况有何关系?
D点日出:4时
昼长=20 - 4=16时
D点日落:20时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状况、日出和日落时间相等
结论1
D点同纬度的点与D位于同一条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相等
N
S
D
A
C
B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思考
2. 计算B点昼长、夜长。B点昼长与D点夜长、B点夜长与D点昼长有何关系?
B点昼长=(12-8)*2=8
B点夜长=2*8=16时
B的昼长与D的夜长相等, B的夜长与D的昼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时长互等
结论2
(BD纬度数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
即:南半球某地的昼(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数某地的夜(昼)长
N
S
D
A
C
B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 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⑵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⑶ 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
⑷ 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⑷ 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思考
3. 上图中,A与B两个日期、C与D两个日期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昼长时间怎样?B、C两个日期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昼长关系怎样?
① 某一地点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A点和B点)的昼长______
3.21
6.22
9.23
12.22
3.21
A4.22
C10.23
D2.21
B8.22
② 某一地点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B点和C点),B的昼长______C的夜长。
相等
=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切点至极点出现极昼。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N
S
N
S
N
S
北半球
夏至日
北半球
夏至日
思考
① 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规律1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切点至极点出现极昼。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思考
极昼出现的纬度
极昼(极夜)范围及变化规律?
规律1
极昼极夜范围及变化规律
》拓展
① 极昼刚好出现的纬度=90°-直射点纬度
② 极昼(极夜)范围变化规律:
切点至极点之间出现极昼(极夜),且纬度越高,出现极昼(极夜)的时间越长。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2
思考
② 太阳直射点“向什么方向” 移动?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纬度越高,昼长、夜长变化幅度越大。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3
思考
③ 读图,AB是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时晨线、CD是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时晨线,线段a、b表示所在纬线的昼长变化幅度。据此,试归纳昼长夜长变化幅度的规律
N
S
A
B
a
b
N
S
A
B
C
D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思考
读图,据此完成左侧表格。
总结归纳(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昼夜状况
A
B
C
D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思考
读图,据此完成左侧表格。
总结归纳(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A
B
C
D
节气 昼夜状况
A
B
C
D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全球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昼
全球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夜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思考
读图,据此完成左侧表格。
总结归纳(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昼夜变化情况 直射点移动方向
A→B
B→C
C→D
D→A
昼渐长
夜渐短
直射点北移
A
B
C
D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直射点南移
直射点南移
直射点北移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点:
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4
思考
④ 读上图,点A、B在同一条纬线上,A、B此日的昼长_______、夜长______,A、B两地此日日出、日落时刻______。
N
S
A
B
相等
相等
相同
表示
变化
规律
变化
原因
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时长互等
即:南半球某地的昼(夜)长=北半球同纬度数某地的夜(昼)长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5
思考
⑤ 读上图,点A、B纬度数相同,试描述此日A、B两地昼夜关系。
N
S
A
B
30°N
30°S
3. 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 北京 B. 哈尔滨
C. 南京 D. 广州
3
读下图,回答第3 - 4题。
4. 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 汕头 B. 武汉 C. 天津 D. 哈尔滨
4
答案 :D
答案 :D
右图为昼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第5 - 6题。
5. 条曲线所代表的纬度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为( )
A. abcd B. cadb
C. dcba D. bcad
5
答案 :D
右图为昼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第5 - 6题。
6. 若某地昼长随时间变化呈图中的直线变化,则该地( )
A. 地表物体水平运动右偏 B. 自转线速度最小
C. 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 D. 有极昼现象
答案 :C
6
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第7 - 8题。
7. 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7
答案 :A
解析:
(1)规律:直射点向哪个方向运动,哪个半球就会昼变长。北半球“冬至-夏至”,昼长在变长。
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第7 - 8题。
8. 上图五地中( )
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8
答案 :C
解析:
(2)规律: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9 – 10题。
9.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
答案 :D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9 – 10题。
10.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 :B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0
课堂小结
地球公转
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
四季和五带
昼夜长短
下图示意一游客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公园朝北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1. 图示景观拍摄的月份和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月 日落 B.4月 日出
C.7月 日落 D.10月 日出
答案 :C
1
下图示意一游客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公园朝北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2.拍摄图示景观当月( )
A.南京太阳高度日较差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北极地区可见极光现象 D.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大
答案 :A
2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3—4小题。
3.该地位于( )
A.45°N,110°E B.21°34′N,110°E
C.45°N,130°E D.21°34′N,130°E
答案 :B
3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3—4小题。
4.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C
4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回答5——6小题。
5.此桥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一西北向 B.东北一西南向
C.南北向 D.东西向
答案 :A
5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回答5——6小题。
6.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 )
A.1月8日前后 B.2月6日前后
C.8月6日前后 D.11月8日前后
答案 :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