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
2 01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2
3
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及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在光照图上,理解并掌握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和应用。
根据资料,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理解二十四节气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
4
根据示意图,掌握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材 料
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由早晨7时36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时36分,平均每天依次提前约1分钟;6月22日至12月30日,升旗时间由4时46分逐渐推迟到7时36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12月31日到1月10日与6月7日到6月21日,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
材 料
国旗的降旗时间同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的两个时段。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随不同季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思 考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概念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动过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晨昏线上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N
S
N
S
① 太阳直射赤道时(春秋分日)
除极点外,全球日出_________、日落_________。
正东
正西
正东升
正西落
N
S
N
S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晨昏线上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②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3.2-9.23)
全球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其余都是日出______、日落_______。
且越靠近北极点,日出日落越_______。
西北
东北
偏北
东北升
西北落
N
S
N
S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晨昏线上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③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9.23-3.21)
全球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其余都是日出______、日落_______。
且越靠近北极点,日出日落越_______。
西南
东南
偏南
东南升
西南落
N
S
N
S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晨昏线上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④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9.23-3.21)
全球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其余都是日出______、日落_______。
且越靠近北极点,日出日落越_______。
西南
东南
偏南
东南升
西南落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晨昏线上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④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时(9.23-3.21)
日出______、
日落_______。
正北
南
北
西
东
正北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晨昏线上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④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时(9.23-3.21)
日出______、
日落_______。
正南
南
北
西
东
正南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阳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① 一天中正午太阳位置
直射点以北地区太阳位于_____方
直射点以南地区太阳位于_____方
直射纬线上太阳位于头顶
N
S
正南
正北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正午太阳方位
正午阳光的来向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① 一年中正午太阳位置
南北回归线间,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
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时在正北
N
S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影
右图所示地点为直射点以______ 地区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杆影图
日出杆影
1
2
日落杆影
正午杆影
3
注意:
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北
太阳 升, 落
为北半球 半年
东北
西北
夏
① 北半球夏半年直射点以北地区
西
东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影
右图所示地点为直射点以______ 地区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杆影图
日出杆影
1
2
日落杆影
正午杆影
3
注意:
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南
太阳 升, 落
为北半球 半年
东北
西北
夏
② 北半球夏半年直射点以南地区
西
东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影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杆影图
日出杆影
1
2
日落杆影
正午杆影
3
注意:
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太阳 升, 落
为北半球 半年
东南
西南
冬
③ 北半球冬半年
西
东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日影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杆影图
日出杆影
1
2
日落杆影
正午杆影
3
注意:
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④ 北半球二分日
西
东
右图所示地点为______半球
北
太阳 升, 落
为北半球 日
正东
正西
二分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绘制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第一步:
例:
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画出地平面再标上方向,并画上天球弧线标上天顶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O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绘制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第二步:
例:
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根据日期画出光照图,并根据光照图判断出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标在天球图中。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N
S
N
S
日出正东
日落正西
O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绘制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第三步:
例:
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根据当地纬度位置、日期先判断正午时太阳方位,再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后画出正午时太阳所在天空中的位置。(直射点纬度在观测点纬度南边,则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天空,反之在正北方天空。)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N
S
H=90-|30°±0°|=60°
正午太阳方位?
正南
正午
60 °
O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绘制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第四步:
例:
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将日出、正午、日落时的太阳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画完了太阳视运动图。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正午
60 °
O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① 在赤道上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赤道上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春秋分
O
夏至
冬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② 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春秋分
O
夏至
冬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③ 在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S
N
W
E
北京-40°N
天顶
春秋分
O
夏至
冬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④ 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S
N
W
E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⑤ 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N
S
W
E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⑥ 在北极点上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S
S
S
S
春秋分
夏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⑦ 在南极点上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例: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N
N
N
N
春秋分
冬至
概念
日影
正午太阳方位
日出日落方位
⑥ 在南极点上观测
太阳视运动(粗略掌握)
不同
纬度
绘制
目录
三
二
一
四
目录
三
二
一
四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原因分析
① 地轴是倾斜的
② 存在黄赤交角
③ 太阳直射点移动
④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
⑤ 四季的更替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1. 天文四季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1. 天文四季
(1)我国传统四季
以节气中的“四立”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立夏
(5月5日或6日)
立秋
(8月7日或8日)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立春
(2月4日或5日)
1
2
3
4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1. 天文四季
(1)我国传统四季
(2)欧美传统四季(北半球)
以节气中的“四立”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以节气中的“二分二至”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2. 物候四季
依据对气温的统计进行划分(北温带)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来年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目录
三
二
一
四
目录
三
二
一
四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五带存在的原因
黄赤交角,使得按太阳辐射总量分为五个带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有太阳直射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
划分
依据: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
① 有直射
② 有无极昼极夜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
原因
划分
三、四季的划分
有太阳
直射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划分依据
黄赤交角,使得按太阳辐射总量分为五个带
自学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学窗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5.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答案 :A
15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小结
地球公转
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
四季和五带
昼夜长短
下图示意一游客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公园朝北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1. 图示景观拍摄的月份和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月 日落 B.4月 日出
C.7月 日落 D.10月 日出
答案 :C
1
下图示意一游客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公园朝北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2.拍摄图示景观当月( )
A.南京太阳高度日较差大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北极地区可见极光现象 D.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大
答案 :A
2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3—4小题。
3.该地位于( )
A.45°N,110°E B.21°34′N,110°E
C.45°N,130°E D.21°34′N,130°E
答案 :B
3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3—4小题。
4.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C
4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回答5——6小题。
5.此桥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一西北向 B.东北一西南向
C.南北向 D.东西向
答案 :A
5
“金光穿洞”是指落日余晖照亮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洞侧壁,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桥洞。每年有两次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其中一次出现在5月8日前后。下图为“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回答5——6小题。
6.日落方向与十七孔桥走向相同的另外一个日期是( )
A.1月8日前后 B.2月6日前后
C.8月6日前后 D.11月8日前后
答案 :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