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21:4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中有着共同的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应当反映在超越特殊的国家利益的共同政策之上。为此,各国政府应
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
C.推行单边主义政策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0世纪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是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深刻教育了各国人民
②资本主义经过调整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③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形成相互依存局面
④南北鸿沟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人类进入21世纪,维护世界和平、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不断增长。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利因素的是
①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③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④地区冲突不绝于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
C.各国经济模式的趋同 D.消除国家间文化差异
5.如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6.有学者说:“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在公众中引起太多洋洋得意之感,而公众倾向于对美国在海外的责任做出更加有限的界定。1995 年和1996年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更多公众更喜欢与别人“分享'全球力量,而不是由美国一家垄断.”这反映出两极格局后
A.冷战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 B.美国综合国力衰退较明显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有媒体报道,如今,全球化不再为国际社会主流媒体和政客所谈论,它被其他概念取代,诸如“碎片化、地方化、集团化、原子化”等含义不明的词汇。据此可知( )
A.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B.人类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C.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D.社会信息化得到蓬勃发展
8.近几年,一些国家受国内政治影响,对外政策趋向保守,单边主义、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传统思维出现回潮倾向,国际协调难以高效开展。由此可知,当今世界( )
A.和平与安全面临挑战 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缺乏全球治理的机制 D.时代主题发生转换
9.当前,恐怖主义猖獗,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这表明恐怖主义
A.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是世界不公平主要原因
C.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D.是世界不太平因素之一
10.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于北京时间2020年3月26日晚20时举行。这是G20历史上首次举行领导人视频峰会,G20领导人承诺将尽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迎战疫情,加强医疗科技和数码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增加对新冠疫苗和药品的研发投入。据此可知( )
A.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任务已完成
C.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11.“戴维营协议”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以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下列各项中,属于“戴维营协议”重要文件的是
A.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B.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C.《关于签订一项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要》
D.《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12.2019年,南苏丹国内严重缺乏食物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下图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南苏丹分发粮食时的照片。此新闻反映出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手拯救南苏丹的货币贬值
B.世界贸易组织正在努力改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
C.世界银行在提高非洲农业生产力方面无所作为
D.联合国在促进入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3.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指出,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经济上讲究“利”,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习近平的这一思想( )
A.丰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 B.秉承正确义利观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C.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D.义利兼顾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1986年,美国和苏联的炸弹数和导弹弹头数已分别达到12846枚和10716枚,但截至1991年苏联解体,双方也无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现象可以表明当时
A.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C.世界科技快速发展
D.和平成为时代主题
15.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对日本客人说:“总起来说,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上述论述
A.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客观上有利于改革开放 D.奠定了“一国两制”理论基础
16.中国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 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 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0年 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根据上表中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和平的实现 B.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C.联合国维和事务必须有中国参与 D.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17.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15年内实现3个非凡创举一消除极端贫穷、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气候变化。这说明
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方兴未艾
C.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衡 D.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18.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这说明(  )
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 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
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 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19.下表是21世纪拉美体一化进程表。这说明拉美地区
2004年 南美洲国家共同体成立。
2007年 改名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包括整个南美地区,巴拿马和墨西哥作为观察国。
2009年 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成立,代替美国倡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2011年 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形成,包括该地区全部33各个独立国家。
A.力图构建地区治理体系 B.形成了稳定的区域市场
C.开始步入国际政治舞台 D.引领区域集团化的潮流
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战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B.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1.下列关于三幅漫画的寓意,不正确的说法是
A.图1:德国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
B.图2:柏林墙加深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
C.图3:民间暗中交往,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D.三幅漫画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23.如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二、材料分析题
2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恐怖主义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
现盘点近年来几大恐怖袭击事件。
1995年3月20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对日本普通民众施放沙林毒气,造成
超过十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911事件”,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
中国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造成29人死亡、l30余人受伤。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
材料二 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人以任何手段非法故意致使:(1)人员死亡或人体受到严重伤害;或(2)包括公用场所、国家或政府设施、公共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或私人财产或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或(3)本条第1款第2项所述财产、场所、设施或系统受到损害,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根据行为的性质或背景,行为的目的是恐吓某地居民,或迫使某国政府或某国际组织实施或不实施某一行为。
——联合国“反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公约草案”201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恐怖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三 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
三、论述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城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全球治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说明,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中有着共同的利益,应有超越特殊国家利益的共同政策,即各国政府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实行利己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中有着共同的利益”不符,A项错误;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并不能解决席卷全球的严重疫情,B项错误;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不是超越国家利益的共同政策,C项错误。
2.D
【详解】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各国相互依存制约了战争的爆发,又要求共同发展。南北差距扩大,发展成为第三世界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不绝于世的地区冲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排除④;①②③都是其有利因素,故选C项,排除ABD。
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呼吁,各国人民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可见这有利于各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排除B项;各国国情不同,经济模式无法趋同,排除C项;“消除国家间文化差异”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1996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赖进出口的比重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全球化之下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快速的增长,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区域化无关,排除B项;80年代后发达国家逐步摆脱滞胀,而不是陷入滞胀,排除C项。
6.D
【详解】冷战结束后,美国公众反对“美国一家垄断(全球事务)”,希望与别国“分享全球力量”,反映出两极格局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项正确;冷战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与“(美国)公众更喜欢与别人‘分享全球力量’”不符,A项错误;美国综合国力衰退较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
7.B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际社会主流媒体和政客更多谈论“碎片化、地方化、集团化、原子化”等概念,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拉帮结伙现象日益严重等,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趋势并未逆转,排除;材料并非强调文化多样性,也没有说明社会信息化问题,排除CD 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政策趋向保守”、“单边主义”、“结盟对抗”、“零和博弈”都属于传统的安全思维,这些思维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说明和平与安全面临挑战,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不是全球治理机制的问题,而是一些国家对外政策的问题,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时代主题并没有转换,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恐怖主义,故A项。恐怖主义猖獗与世界不公平无法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恐怖主义猖獗不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故排除。恐怖主义给世界各地带去了不安定的因素,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因此D项正确。
10.D
【详解】根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承诺将尽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迎战疫情,加强医疗科技和数码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增加对新冠疫苗和药品的研发投入”可知面对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面对,所以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说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排除A项;“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任务”并未完成,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确立,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故选C。
【考点定位】选修三:中东战争。
12.D
【详解】南苏丹国内严重缺乏食物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南苏丹分发粮食的照片,体现了为帮助南苏丹人度过危机,联合国在促进入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南苏丹出现货币贬值,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问题,B错误;世界银行负责向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而不是负责农业问题,C错误。
13.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经济上讲究‘利’,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义”,在国际关系合作中,强调义利兼顾,义利平衡,以和平共处为准则,寻求最大的利益交汇点,可见习近平的这一思想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习近平的这一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强调义利兼顾、义利平衡,并非秉承正确义利观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排除B项;义利兼顾和构建人类命运体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苏联的炸弹数和导弹弹头数很多,但双方无直接的军事冲突,这说明和平成为时代主题,两国都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故D正确;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不是格局已形成,故A排除;全球化的进程与材料主旨没有直接联系,故B排除;世界科技快速发展并不是美苏无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故C排除。
15.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阐述了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判断世界性战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爆发,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论断在客观上有利于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利于改革开放,C项正确;中美关系在1972年已开始正常化,1979年已经建交,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乃至现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论述,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从表中“肯定……维和行动”“停战监督组织”“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积极参加……维和行动”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A项;B项错在“全面”,排除;C项错在“必须”,排除;材料讲的是全球性的活动并不是区域关系,排除D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些文件将推动世界在15年内实现3个非凡创举一消除极端贫穷、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气候变化,这说明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不是国际力量对比,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由材料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表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ABD。
19.A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拉美地区想结建立了与本地区相关的经济合作组织,说 明拉美地区力图构建地区治理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稳定的局面,排除B;“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引领潮流,排除D。
20.B 21.C 22.D 23.B
【解析】20.题干中的地图是二战后德国的地图变化,由于美苏冷战,德国最终走向分裂,故选B;A项中柏林被分区占领,是冷战的表现,不是热战,排除;到1949年华约还未形成,排除C;德国重新合并走向统一是东欧剧变后的1990年,时间上不符,故排除D。
21.依据图3内容和时间,反映的是柏林墙的倒闭,德国完成统一,但是“冷战”结束是1991年苏联解体,C符合题意,故选C;依据图1内容和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德国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图2内容和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柏林增加大了隔膜,美苏对峙加剧,故,不符合题意,排除;三幅漫画反映了德国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和国际关系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演变,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美苏两国以展览会为平台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说明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并没有改变,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交流而不是经济冷战,所以A错误;B项20世纪70年代才发生,所以表述错误,排除;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十分落后,所以C错误。
23.从“1973年的德国”联想到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因石油危机引发西方二战后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石油价格猛涨,燃料供应紧张,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1)暴力性;手段现代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伤害无辜民众为目标);恐怖意图具有政治性;危害性大。
(2)冷战结束后,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的结果;日益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体现;邪教打着宗教旗号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激化国家间的矛盾;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
【详解】(1)第一问,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整理和归纳成文的能力。材料一通过几则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事件来呈现其特点,学生只要具有很高的阅读与归纳整理史料的能力此题不难解决。我们也可以从恐怖这个词本身入手来分析其特点。恐怖即是令人害怕的现象或事件产生的不良反映,所以恐怖事件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暴力性,现代的恐怖主义也应该具有时代特征,与现在科技发展相关,再有从当今世界局势出发还可以推断出其带有政治性等特点。
(2)第二问,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多种原因的。分析时要全面,要准确。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在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恐怖主义势力日益抬头,这与世界格局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原来被美苏关系掩盖下的矛盾集中暴露,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下东西方世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也不断暴露,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各种带有各自政治目的的国际或国家组织的蛊惑等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25.(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任两点)
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交融、稳定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任三点)
(2)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
评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倡议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可归纳出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根据材料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可归纳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也是重要特点。影响:结合所学从沿线区域、东西方、亚欧两大洲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其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融合、稳定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不同:从二者不同目的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代丝绸之路以军事及政治为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评析:从材料“……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来分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倡议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6.示例一论题:全球治理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论证: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空前灾难的惨痛教训,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重要作用。
结论: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才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示例二论题: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影响全球治理格局
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力列服人即对外殖民扩张,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西方掌握全球治理主导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形成。20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局面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结论: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的变化,决定着国际个案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当今世界理应谋求新的全球层面的治理机制。
示例三论题: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和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全方位外交、多边外交、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一带一路、疫情防控、中国制度优越性等都可以作为论捌。
结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仅作阅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城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可知全球治理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动荡和破坏、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信息展开阐述即可,说明在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才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然本题也可以从影响全球治理格局的因素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为等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也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