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的产生,知道农业机械化、杂交育种技术及养殖业的发展概况。
2.认识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3.认识消除饥饿和保障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学习难点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趣导新
利用“蔬菜温室大棚”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
板块二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
板块三 互学探究 培育素养(依托材料,开展问题导学,培养史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
探究1 现代食物生产、储备技术的进步
材料一 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刀耕火种阶段可以养活5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增至5000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农业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进程。
——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特点:①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发展;②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结合;③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④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2)影响: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和劳动效率;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重大贡献;③有效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和产业结构。
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用表格归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
材料二 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袁隆平)和妻子一起,连续两年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农场和生产队的稻田里,检查了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约2333333平方千米),增产稻米3 500亿千克,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思考3:通过材料二分析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奥秘何在,其突出贡献是什么
(1)奥秘: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脚踏实地的实践研究。(2)贡献:我国稻米大量增产,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三 今天的中央储备粮库,已经广泛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即从空气中提炼氮气充入仓内,当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低氧环境时,粮食呼吸减弱,害虫……被憋死,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
——《一文看懂粮食储备的“前世今生”》
思考4:材料三中粮食储备技术有哪些新突破
新突破:采用氮气储粮技术替代化学熏蒸,实现储粮绿色无污染。
思考5:概述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表现。
(1)19世纪后,伴随工业革命的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
(2)20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方式。
(3)农业实现了生产的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4)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5)20世纪以来,农作物杂交育种技术不断进步,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6)饲养业和渔业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庞大,种类繁多。
(7)粮食储备技术不断进步,食物加工和运输技术突飞猛进,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探究2 粮食与食品安全
材料一 2018年,全球仍有53个国家的大约1.13亿人处于重度饥饿状态,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总人数始终维持在1亿人以上,且波及的国家范围正在扩大。此外,还有42个国家的1.43亿人距离陷入重度饥饿仅有一步之遥。有近三分之二的重度饥饿人口集中在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南苏丹、苏丹、叙利亚、也门这8个国家。有17个国家的重度饥饿比例持平或上升。
——摘编自《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思考1:材料一表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问题:(1)全球面临粮食供应困难的绝对人数巨大;(2)粮食供应困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3)少数国家重度饥饿比例不变或出现上升。
材料二 第七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一)故意实施违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性质恶劣;
(三)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12月1日施行)
思考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法规的第七十五条体现了什么特点
特点:体现了最严厉惩罚、最严肃问责、最严格监管和最严谨标准的原则,比如增设“处罚到人”制度,提高违法成本。
材料三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 年11月16日)
思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1)原因:①对农业的投资不足;②经济危机;③人口激增;④国际政治经济问题;⑤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⑥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应对:①国际层面:A.粮食安全是当今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要加强国家合作;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国家层面:A.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B.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C.保护耕地资源、遏制耕地锐减;D.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E.改进技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开源)
③个人层面: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厉行节约。(节流)
材料四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思考4: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减贫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2)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出台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保护耕地、完善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3)如今,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收获机、智能结算系统被广泛使用,中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为现代农业赋能。
(4)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更注重粮食生产的绿色安全。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农业的主旋律。“吃饱”之余追求“吃好”是中国粮食生产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创新中。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作物育种技术的突破等方面的成就,为维护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思考5:概述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1)粮食质量安全是关系到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其他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
(2)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求粮食的营养结构必须合理,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利。
(3)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的要求会更高,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所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将更加巨大。
(4)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只有让人民吃上放心食品,人民幸福生活才会有保证,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才会提高。
板块四 提纲挈领 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 扩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构建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又能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理清了“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食物,从生产、储备及加工方式等方面叙述其现代化的过程,分析食物生产、储备及加工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板块五 达标检测,固本养能(《同步解析与测评》课时练及课后评价——略)
板块六 学习评价,培育素养
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
评价目标:介于本节课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之教学内容之一,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3、4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3、4的程度。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材料、历史地图描述史实,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能够从多渠道获取理解材料,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