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22: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标要求
概述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东西方社会的城市化演进过程,认知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过程。
2.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3.理解东西方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存在的问题。
4.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问题。
学习难点
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趣导新
引导学生观看《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视频导入。
板块二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
1.根据教科书P.61-64梳理,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2.梳理出时空隧道。
板块三 互学探究 培育素养(依托材料,开展问题导学,培养史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
探究1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1800年,英国伦敦的人口达到了100万,还有其他6个城市的人口在5万和10万之间。50年之后,伦敦的人口飙升到了236万,有9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另外有18个城市的人口在5万和10万之间。到1851年,英国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或者城镇中。
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时期英国伦敦和其他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原因:(1)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人口进入城市;(2)科技和医学知识的进步,延长了人的寿命;(3)城市生活的便利化。
材料二 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思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影响英国城市化的因素。
因素:(1)圈地运动的推行;(2)工业革命的开展;(3)经济结构的变动;(4)生活观念的改变;(5)城市生活的吸引。
材料三 表1:近代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20 37377 2350 6.3
1840 41281 2668 6.5
1893 33677 2668 7.9
1920 44377 4700 10.6
1936 46136 5263 11.4
1949 54167 5765 10.6
1960 66207 13075.88 19.75
1992 117171 32374.35 27.63
2000 126743 45906.31 36.22
2011 134735 69078.63 51.27
思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历程:(1)鸦片战争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2)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3)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材料四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思考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1)特点:①起步晚,发展缓慢;②具有半殖民地特征;③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
(2)成因: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②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推动;③通商口岸的开放;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
材料五 表2: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新建城市(个) 新建城镇(个)
1979 18495 18.96 216 2361
1986 26366 24.52 347 10718
1995 35174 29.04 540 17532
——摘编自叶剑平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思考5:根据材料五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1)特点:①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②城镇发展速度(规模)比城市发展速度(规模)更显著。
(2)背景: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城镇迅速发展;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③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思考6:试分析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1)人口转移。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思考7:概述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1)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原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不断兴起。
(2)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使乡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配套措施,工厂必然向综合条件优越的地区集中或转移,很多地方因为工业产能聚集而成为城市。
(4)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使用统一的公共基础设施,以节省土地、节约投资、降低费用、提高效益,从而推动城市规模和综合功能的不断扩大。
(5)机器大生产讲究规模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品的系列化、层次化,主导产业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促使产业不断集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
探究2 城市化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 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的欧洲出现了哪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1)城市污染严重;(2)工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3)贫富差距很大。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思考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1)城市人口增长迅猛;(2)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3)环保观念缺乏;(4)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摘编自《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思考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为解决城市化问题而采取的举措及原因。
(1)举措:①依法治污;②调整能源结构;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加强政府监管;⑤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
(2)原因:①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等。
材料四 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思考4:根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原因:(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两次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
思考5:简述城市化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1)含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2)表现
①人口由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大量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②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和作用逐步加强,城市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城市化,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居住条件日渐改善和提高,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3)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板块四 提纲挈领 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 扩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构建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又能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理清了“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子目从整体上概述城市化的演进;第二、三子目展现了城市化的表现以及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第四子目综述了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中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板块五 达标检测,固本养能(《同步解析与测评》课时练及课后评价——略)
板块六 学习评价,培育素养
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
评价目标:介于本节课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之教学内容之一,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3、4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3、4的程度。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材料、历史地图描述史实,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能够从多渠道获取理解材料,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