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文学是一面镜子吗?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每位读者在读书时,都是在读自我。”阅读活动中包含着一种认识逻辑,即读者在阅读之时,渴望“在书中认识自己”。菲尔斯基认为,这种自我认知的阅读目的是通过“自我强化”和“自我延伸”实现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与熟悉的日常生活画面产生共鸣,这种读者与阅读内容瞬间的共同体验,使读者在文学对他者的描述中印证了自我,这种犹如“对镜自照”的行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带入感”,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当我们阅读时代久远或具有异域风情的作品时,虽然对场景、人物以及日常都不再熟悉,但仍然可以产生共鸣,其原因是我们在这些遥远而陌生的事物中,仍然可以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
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认为,孩子最初通过看到镜中的自己逐渐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菲尔斯基反对这种观点在文学中的应用。他认为,我们在阅读之时,文本并不是冷冰冰的镜子,而是一个鲜活生动的对话者,我们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和联系而塑造了自我。菲尔斯基认为,阅读的体验“更像是看到一个无吸引力的、闷闷不乐的中年人进入一家餐厅,然后猛然发觉你其实看到的是吧台后面镜子里的形象,而这个毫无吸引力的人就是你自己”。镜子中呈现的我们,并不总是我们希望和想要看到的那样。文学不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失败之处与盲点,让我们接触到陌生的“另一个我”,达到更深刻的内省与自我认知。
文学并不是单纯的以视觉为中心的平面镜像,而是一种立体的、错综复杂的、延伸的表现与思考。文学中所蕴涵的知识与认知,需要读者的阅读与阐释才能够产生意义,获得生命,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发现、再创作的过程,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通常是以特殊的个案来描述世界,但是这并不影响文学成为知识的来源,因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正是由无数特殊个案独特性的堆积而生成的。相较于凡事客观考证的历史叙事来说,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内在化”能力,可以主观地从人物内心向外生发,使读者沉浸其中,从而更容易了解文学所表现的外部世界。文学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是多样、偶然且难以预料的。文学不是一面镜子。读者与文学的相遇,是某种改变的开始。文学影响读者的感知,读者也不断地赋予文学以新的意义。
(摘编自段慧敏《读<文学之用》》)
材料二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常常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
当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意境指向等等,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先测定完全一致时,即是顺向相应。表现在小说阅读中,那就是,当人物一出场,就会判定其性格趋向;当情节一开端,就能猜到结局。比如看到“马嵬坡”这个题目,读者极易猜到作者可能要借助杨贵妃的悲剧,讥讽封建权贵,实际内容也往往正是如此。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固然会得到一种先见之明的满足,欣赏过程也十分轻松,但却会因期待指向的畅通无阻而感到兴味索然,会因缺乏主动创造的机会而心灰意懒,会因文本经验的平常而窃笑作者的低能。
与之相反,那些真正富于创新意义与艺术魅力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期待指向的遇挫。以小说而论,凡古今中外的优秀之作,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发展,还是情节的变化、主题的呈现,总是常常出人意外地造成期待遇挫。如在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时,大概很少有读者能料到窃贼冉·阿让后来会成为能够消灭失业和苦难、兴办了各种慈善事业、政绩卓著、深受人民爱戴的蒙特漪市市长;也很少有人会想到那名统治阶级的鹰犬、一直在追踪冉·阿让的警官沙威会良心发现,私放了冉·阿让,然后自己投河自杀。在阅读这样的优秀作品时,读者可能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遇而不适,但很快又会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会因扩充和丰富了期待视野而欣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者就是在这样一种遇挫与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验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实际上,真正赢得大多数读者喜爱的作品,往往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一方面,文本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节或意境牵动读者的想象。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读者既会因旧有经验的重温而快适,又会因期待视野得以丰富补充而欣慰。一部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显然与这样一种对读者期待视野丰富补充的程度,也就是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程度有关。
(摘编自童庆炳《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者通过“自我强化”和“自我延伸”,可以在文学对他者的描述中印证自我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
B.菲尔斯基认为,文本不同于镜子,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和孩子通过镜子认识自我的过程有显著差异。
C.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只要出现读者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的顺向相应,就说明作品的创作水平低下。
D.真正富有创新意义与艺术魅力的作品,常会让人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镜像是镜子客观呈现的结果,而文学可带给读者深刻的内省与自我认知。
B.文学具有“内在化”能力,而讲求客观考证的历史叙事则不具备这种能力。
C.文学与读者相互影响,文学能影响读者的感知,读者能赋予文学以新的意义。
D.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程度越高,那么读者就越喜爱它。
3.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二中“期待遇挫”的一项是(3分)
A.读者看到《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相遇,就猜想两人将会成为恋人,后来的故事果然如此。
B.读《红楼梦》,开始的时候,多数读者会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将结为夫妻,但到后来宝二奶奶却成了宝钗。
C.不少学生读了无数遍李商隐的《锦瑟》,但因其大量使用典故和象征、隐喻手法,最终还是一头雾水。
D.蒲松龄的《促织》虽是一篇极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但对于文言知识匮乏的小学生来说,可能苦不堪言。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莓园里
洪放
彩霞每天一进园子,就能看见那个身影。但今天没有。看来,父亲是真的让他回去了。事实上也不是回去。在这个村,还有隔壁的村,他是个香饽饽。
他从农科所回到这村子里,开了间草莓医院。这名字多新鲜,彩霞当时就觉得有意思。她是在草莓医院开了几天后的一个黄昏,悄悄去看了一眼。他身材中等,皮肤白净,脸上总挂着笑。他虽然开了医院,却从不坐诊,只出诊。他到每家每户的园子里,像个医生般的诊断,下药,驱虫,清火·····他的腰躬在架子旁的样子,就像被无数的草莓给拉扯着,又像是在和它们说着悄悄话儿。
彩霞让父亲也请了他过来。渐渐地,彩霞就想听懂他和草莓说的话了。她问他:你们说啥呢?
我问它是不是生虫子了?哪里疼啊?天下的植物跟人都一样。要仔细听听,它们病了,也在喊疼。再仔细看看,也在皱着眉头,低着腰。一旦把病治好了,它们就舒展开了,结的果儿也更抻更水灵了。
这么多学问?彩霞前些年在外面打工,去年才回到村里,跟着父亲种草莓。她知道草莓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可她不知道这里面头头道道的事。她跟在他后面,看他开方子,拿药。药下去后,第二天,第三天,他指着草莓的叶子说:你看,它们都在笑着呢。
去年,草莓赶上了大年。全县全镇全村的草莓,几乎都满趟儿地赚大发了。彩霞家原来没盖起来的二楼,又开始盖上了,还里外装修了一遍。父亲说:等今年的莓季下来,就把婚事办了。
彩霞鼓着嘴:我不办。
父亲提高了声音:人家酒都吃了,能不办?给我听着,等莓子收了,就办,热热闹闹地办。
我不。彩霞说着扭头进了莓园。她正好看见他站在架子边上,用放大镜照着草莓的叶子。她有些没好气地说,就知道天天照照照,除了跟草莓说话,还知道啥?
真不知道啥。我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哼。彩霞往园子深处走去。到了最里面,架子挡住了她。她鼻子一酸。但到底没哭出来。她摸着草莓叶子,说:他跟你们说话,你们能不能把我的话再告诉给他?
草莓叶子微微摇曳着。
一连三天,他都没到园子里来。彩霞便去问父亲:他呢?
我今年没请他了。去年全村草莓大丰收,没请他的,一样长得旺,生得多。何必再花那冤枉钱?我这种了好几年,路子也都熟了。再说,农技站也能请到人。还有,也免得你整天丢了魂儿似的。
我怎么丢了魂儿?彩霞说,这跟请不请他有啥关系?去年要不是他,中间那次虫灾,我们家的园子就整个没了。
不可能。我有把握。还有,他提出要在园子里搞什么莓艺。这是啥玩意儿?能提高产量?我看他是想在园子里做花,拖着你。这事万万不成。
父亲性子倔,他定了的事,除了合作社的老社长外,没人能干涉得了。
彩霞便去请老社长。老社长听她一说,便道:他这人就这样,接受不了新事物,我回头找他谈谈。
彩霞回来时,顺道去了他的草莓医院。进了屋子,就他一个人。彩霞问:真不去了?
你父亲说了,不要我去了。
我没说。
可你们家,你父亲说了算。
你······彩霞脸上绯红,说:我就问你,还愿不愿意去搞那什么莓艺?
当然想。我都计划好了,有些基础工作,都做了。
都做了?我怎么看不出来?
你当然看不出来。等到全做好了,你就看出来了。他有些神秘地望着她,说:那可是个好看的秘密。真的好看!
老社长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晚上,父亲吃饭时对彩霞道:明天,让他再过来吧。不过有前提:你得到城里打工去,等腊月回来就办婚事。
果子销得最旺的时候,彩霞回来了。她跑到园子里,却被他给挡住了。他说:再过两天。再过两天!马上就好了。
彩霞朝里面望着,说: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他笑着,有些调皮,又有些羞涩。他说:如果今年成功了,明年,我会在全村推广。到时候,外来摘莓子的人,可就不仅仅是摘莓子了,还能·····啊,差一点说漏了。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父亲晚上开始喝两杯小酒。彩霞知道,那是父亲心里因为收成而积攒的高兴,他得借着酒劲儿好好挥发。父亲说:明年,给你买台车子,再过两年,你弟弟大学毕业,给他在城里买套房子。父亲抿了口酒:你结婚后还来这园子,明年再租个十亩二十亩地。
我不结婚。彩霞想了想,终于说道。
父亲“嚯”地站了起来,望着彩霞:要悔婚?我丢不起那人!
我已经跟那男孩子说好了,他也同意。你就是去把事情说明了就行。父亲气冲冲地说:好端端的婚事,怎么就······要退了?我看还是园子里那个他给搅的。是不是,你说?
是。彩霞不知怎的,一下子勇敢了。她觉得心里藏着他要给的秘密,因此有底气了。父亲颓然坐下,喝酒,叹气,不说话。
过了两天,到了揭晓秘密的时候。彩霞一大早就到了园子,他和父亲正在讨论草莓明年的品种问题。
看见彩霞,他的眼神兴奋而清澈。他指着园子里一些高高的架子,说:你们到上面去看看。彩霞和父亲先后登上架子,放眼望去。
啊,彩霞看着,心就像早晨那颗迫不及待要跃出来的草莓果,她只想把目光定在那莓架上。然后,她任着自己的目光,从莓架上,慢慢地,定在了他的身上。
父亲张着嘴,好一会儿,才说:没想到,还能弄出这玩意儿。到处都是呢。
彩霞用手机拍了一组图片。下了架子,父亲看着彩霞和他,突然冒出句话:明天,我就去把亲给退了。
很快,草莓论坛上发出了一组彩霞拍的莓艺图片-大片的莓架上,那些成熟的草莓,组成了无数个心形。红红的,正在像梦一般地跳动······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8日14版)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他”到农户家园子里诊断草莓生长问题的场景,展现了“他”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和痴迷于园艺的专业精神。
B.“父亲”自以为已掌握了草莓种植路子,不再需要指导,对技术员搞莓艺一事也很反感,这说明他易满足且排斥新生事物。
C.“就知道天天照照照,·····还知道啥”,从彩霞的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彩霞也开始对“他”的技术能力与水平产生怀疑。
D.“彩霞看着,······她只想把目光定在那莓架上”“父亲张着嘴,·····到处都是呢”,表现了父女俩对莓艺的惊喜和赞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先从彩霞未见到“他”写起,再写“他”被“父亲”邀请和辞退的情况,从而使小说更具艺术张力。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作者的视角来讲述技术员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不直接交代“他”搞的园艺是什么,到最后才解开谜底。这种延宕叙事法,放慢了叙事节奏,激发了读者兴趣。
D.小说对技术员的语言描写十分精当,准确地表现了他专业水平高而又有创新精神、为人朴实且有点羞涩的形象特点。
8.小说将彩霞的故事和草莓种植技术员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9.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中“梦”的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君子守国安民,足用保民,是谓至公耳。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令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雠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雠也。”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选自刘向《说苑·至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B.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C.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D.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11.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羔见咎犯而谢之”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字含义不同。
B.“君子不遂”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氓》)两句中的“遂”字含义相同。
C.“见于颜色”与“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两句中的“颜色”含义不同。
D.“君岂私臣哉”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献子因赵宣子的车冲撞了军队的队列,杀了他驾车的仆人;赵宣子不但没有怨恨他,反而认为此事值得庆贺。
B.虞子羔虽是咎犯的仇人,而咎犯在国家用人之际,不计前嫌,出于公心,向晋文公推荐虞子羔做西河太守。
C.曾被子羔处以刖刑的守门人在子羔往外城逃走时,虽然对子羔有所刁难和侮辱,但最终还是帮助他成功逃脱。
D.子羔在审判刖者时,反复推敲法令,前后多次对照法令来审理,希望对方免于刑罚,因而被孔子称为“善为吏者”。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4分)
(2)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4分)
14.“至公”,就是最大限度的公正。请结合赵宣子、咎犯、子羔三个人物的事迹,简要说明为政者应如何做到“至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首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点出全词“春愁”的主题。“一片”,极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B.上片后五句描绘“舟过吴江”的情景。“摇”字,带出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招”字,透出主人公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C.下片首先点明“归家”的情思,然后通过想象归家后的“调笙”“烧香”等温暖生活场景,衬托出主人公思归的急迫心情。
D.下片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为具体,以植物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时光的奔驰,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无成的感叹。
16.这首词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请简要分析“余音绕梁”效果产生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归结为“盖自怨生也”,文中“ , ”交代了“怨生”的缘由。
(2)《蜀道难》中李白用善飞的黄鹤和轻捷的猿猴来反衬蜀道高险的句子是:“ , 。”
(3)姜夔《扬州慢》中“ , ”两句,运用移情手法表现扬州城战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体现出鲜明的反战思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采桑湖,为东洞庭湖湿地的中心地带。这里不仅桑麻繁茂,湖堤之外还有一片绿毯般的湿地,再远处就是连接洞庭碧波的青青苇林。正值隆冬,但采桑湖依然芳草萋萋,呈现出一派① 的景象,有着无穷无尽的螺蛳、鱼虾的湖洲浅滩和沼泽,正是遮天蔽日的候鸟们大快朵颐的露天大厅。
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天的蔚蓝、云的洁白、飞鸟的婀娜优雅。大堤下一群山羊在得意地奔跑,一头见多识广的黄牛漫不经心地抬眼瞟了一眼我这个闯入湖洲的 ② 。一只白鹭歇在黄牛背上,发出悦耳的三声鸣唱。好一曲原生态的洞庭牧歌!
八百里洞庭重现浩浩汤汤、郁郁青青,迎来了百鸟争喧的壮观与奇妙。
这两腿修长、举止轻盈的白色精灵是来自柴可夫斯基的故乡吧?十多只小天鹅 ③ ,舞步娴熟,舞姿曼妙,美不胜收。你方演罢我登场。一对身材颀长、体态健美的白鹤,一进入舞台中央,便旁若无人地来了一段轻快的伦巴。体型稍大者颇有绅士风度,其舞伴更显淑女风姿。突然,从伦巴秒变华尔兹,举翅投足配合默契,亦飞亦走,珠联璧合。白鹤舞毕翩然而去,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的鸳鸯,在粼粼碧波上巡游招摇,把狗粮撒在水天之间。那群飞群落的应该是小白额雁了,曲颈顶端的一点雪白,装点着光洁的额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这两腿修长、举止轻盈的小天鹅,让人觉得它们好像来自柴可夫斯基的故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自从坊间流出“吃杂粮能减肥,还可以控制血糖”的消息后,不少人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杂粮当作主食,因而① 。
为何有人一日三餐全吃杂粮会感觉到肠胃不舒服?
据营养学研究专家认为,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助于延缓体重增加。但是这些全谷物、杂豆等“粗粮”一般都较硬,消化吸收率不高;而且许多粗粮中含植酸较高,影响钙、铁等吸收。所以吃太多的粗粮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儿童以及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② ,否则会造成肠胃不适,影响消化。
因此专家建议,全谷物、杂豆每天吃一次即可,比如白米中放一把荞麦、燕麦、红豆、绿豆等,杂粮占比在1/3左右,来煮杂粮饭。全谷物入口感觉粗糙,杂豆不好煮熟,习惯精制米面细软口感的人群, ③ ,比如用豆浆机制作全谷物米糊,用高压锅烹煮杂粮粥,采用电蒸锅蒸玉米棒、杂粮馒头、红薯,均可使其口感柔软。另外,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枣等,也可以让全谷物食物更加可口。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0.99365=0.03 1365=1 1.01365=37.8
上面的三个等式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0 11
答案 C D B C B C B
题号 12 15 20
答案 C D B
1.C(“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好的文学作品既要有顺向相应又要有逆向遇挫。)
2.D(“那么读者就越喜爱它”错。读者喜爱的作品,往往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如果完全超出读者期待视野,读者可能不会接受它。)
3.B(材料二的“期待遇挫”是指读者在阅读具有创新意义与艺术魅力的作品时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遏而不适,但很快又会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的现象。A项属于顺向相应,CD都属于认知受挫。)
4.①材料二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②先指出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③然后紧承上文,结合实例分析了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给读者带来的不同体验;④最后总结,指出一部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与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程度密切相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对现实生活进行立体、错综复杂、延伸式的表现与思考,为读者提供再发现、再创作的广阔空间。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6.C(“对“他'的技术能力产生怀疑”错。“就知道天天照照照,......还知道啥”是彩霞对技术员不理解她心事的嗔怒之言。)
7.B(“以作者的视角来讲述技术员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错。本文应是以故事中人物彩霞的视角讲述技术员的故事,表达了海霞对技术员的心理感受。)
8.①以彩霞追求爱情与技术员莓艺研发两条线索展开叙事,双线交织,使情节结构更加集中紧凑。
②以彩霞的视角串联两个故事,便于直接描绘彩霞心理、展现草莓技术员的工作状态,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立体饱满。
③展现新时代农村青年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以及大胆创新技术、发展新农业的时代风貌,使主题意蕴更多元丰富。(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9.①指“他”和彩霞即将收获美好爱情的幸福生活之梦。
②指技术员通过创新莓艺促进莓园发展的创业之梦。
③指科技和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给乡村带来美好未来的乡村振兴之梦。(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C(原文标点应为:“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11.B(A.感谢/辞别;B.遂,通“隧”,钻洞/如愿;C.脸色,神情/面子,光彩;D.偏爱/偏爱。)
12.C(“对子羔有所刁难和侮辱”错。文中“于彼有缺!”“于彼有窦”等,并非是刁难和侮辱,而是特定情境下帮助对方逃脱的急迫心情的体现。)
13.(1)《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才会宽广博大。”(4分。“《书》”“党”“荡荡”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事,你赶紧离开吧,难道要等我用箭射你吗?(4分。“以”“去”“顾”各 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秉公执法,不因私废法;
②公正选才,举贤不避仇;
③树立仁德,为人民着想,办事公正。(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才会宽广博大。”处理公事不以权谋私,掌管国家法令不偏袒亲人,奉行公事举荐人才不回避仇人。真正的君子能守护好国家从而让百姓安居,使物资丰足从而让百姓生活有保障,这才是大公啊。赵宣子向晋侯推荐韩献子说:“韩献子做人不结党营私,管理众人有条不紊,面对死亡也不害怕。”于是晋侯就任命他为中军尉。河曲之战时,赵宣子的车冲撞了军队的队列,韩献子杀了他驾车的仆人。人们都说:“韩献子这次死定了,那车夫的主人早上才升了他的官,他晚上就把人家的仆人杀了,有谁还能让他稳坐在这高位上呢?”战争结束后,赵宣子设宴招待大夫们,酒过三巡后说:“你们可以祝贺我了。”大夫们问道:“不知道是什么事值得庆贺?”赵宣子说道:“我把韩献子推荐给主君,如果说我所荐的人不合适的话,我肯定会受到惩罚。现在我的车乱了秩序,他杀了我驾车的仆人,他可以称得上是不喜欢结党营私的人了。这说明我的推荐是非常合适的了。”晋文公问咎犯:“谁可以胜任西河太守?”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说:“他不是你的仇人吗?”咎犯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胜任西河太守,而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虞子羔遇见咎犯,向他感谢说:“感谢您原谅了我的过错,并且把我推荐给国君,使我当上了西河太守。”咎犯说:“推荐你,这是公事;怨恨你,这是私事。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再回头我就要用箭射杀你了!”子羔在卫国为政时,曾将一个人处以刖刑。后来,卫国君臣内乱,子羔往外城逃走,此时外城门已经关闭,而那个曾被他砍断脚的人在那里守门。刖者对子羔说:“那边有个缺口。”子羔说:“有道君子不跳墙而逃跑。”刖者又说:“那边有个洞。”子羔说:“有道君子不钻洞而逃跑。”刖者又说:“这边有个房间。”子羔这才进去。追赶他的人因为没有看见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赶。子羔将要离开之际对刖者说:“我曾经因为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而亲自砍断了你的脚,如今我处于危难之中,这是你报复我的大好机会,为什么你要助我逃走呢?”刖者说:“断脚是我罪有应得,没有办法的。在处治我时,反复斟酌法令,对照法律前前后后审理了我多次,希望我能免于法律的制裁,这我是知道的。当罪案已定,即将判刑之时,您的脸色变得忧愁无比,我也是知道的。难道是您对我特别好吗?不是,而是因为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神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说:“善于为官吏的人,树立其恩德,不善于为官吏的人,则是树立仇敌,公正办事,恐怕就是说的子羔所为15.D(“功业无成”错,尾句抒发的是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6.①采用逐句押韵的格式,读来朗朗上口,节奏铿锵;“江上舟摇”与“楼上帘招”,“风又飘飘”与“雨又萧萧”,“银字笙调”与“心字香烧”,“红了樱桃”与“绿了芭蕉”等语句四字相叠,句式整齐,加强了词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增添了“余音绕梁”的美感。
②开篇点出诗人心中连绵不断的愁情;然后借风雨渲染了漂泊之愁;又通过直接抒情和衬托手法表达了思归之情;最后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深沉感喟。全词或叙事中带情,或写景中含情,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好似一支婉转悠扬的抒情曲。(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8.示例:①欣欣向荣(或生机勃勃)②不速之客③翩翩起舞(3分。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9.①原文使用疑问句,表示委婉地揣测,更能表现出眼前的小天鹅给人带来的亦真亦幻的感觉。
②原文用“白色精灵”喻指“小天鹅”,突出了小天鹅机灵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小天鹅的喜爱之情。(4分。每点2分)
20.B(文中画横线句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A借代/夸张,B拟人,C夸张,D比喻/设问。)
21.营养学研究专家认为,(2分)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2分)有助于延缓体重增加。(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应删去“据”,二是成分残缺,应在“发病”一词后加“风险”或其他)
22.示例:①感觉到肠胃不舒服
②更不宜进食过多粗杂粮
③可通过改变制作方法来改善口感(6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
首先,要弄清三个等式所表达的含义:0.99与1与1.01虽然相差甚微,但经过365次的重复,其结果大相径庭;1重复365次,其结果是没有任何变化。这三个等式包含着难与易、细节与结果、量变与质变、坚持与成功等方面辩证关系。写作时应将不同的等式加以对比思考,理清其中的辩证关系,不可只抓住一个等式进行孤立片面地思考。
其次,要结合实际。既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人生规划来谈,也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来谈,以增强写作的现实针对性。
可参考的立意:
①奇迹在不懈的奋斗中诞生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④点点滴滴,铸就辉煌
⑤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突出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挚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严谨 语言基本通畅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