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形象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①(节选)
梁晓声
第一场春雨降临了。
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②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
副指导员有一天昏倒在“流浪者”河边,她病了。她接连两天昏迷不醒。医药箱里所有的药,都不能减退她的高烧。第三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首先把妹妹唤到地铺前,问:“还有多少粮食?”
妹妹回答:“只剩一点点了。”
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微笑了,说:“伙计们,我代表连队谢谢大家。我要建议党支部,给大家都记一功,放进档案里。现在,这里留下几个人就够了,其余的全部回老连队去,帮助老连队迁移来……一定要赶在‘鬼沼’开化之前!”她轻轻地拉着妹妹的一只手,“你留下吧,没有你在身边,我会寂寞的。”
妹妹说:“副指导员,我留下!”
我说:“我也留下。”
“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
副指导员默默地点了点头。
“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
四天过去了,连队没有到达。“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当我、妹妹、“摩尔人”第四天早晨走出帐篷时,都被惊慑得呆住了!清可见底的“流浪者”河,不知从哪里汇集了那么多水,隔夜之间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浊流湍急,打着漩涡,夹杂着雪坨、冰块儿、枯枝断树,甩了一个直角弯,奔泻而下……
妹妹忧愁地说:“今天连队再不到达,我们就一点吃的也没有了。”
将近中午,妹妹的喊声突然从远处传进帐篷:“哥哥,哥哥,快来呀!……”
我和“摩尔人”同时跳了起来,奔出帐篷,但见妹妹像一只小猎犬,在追赶一头弱小的狍子。她一扬手,将镰刀飞抛出去,砍中了狍子后腿,孢子一头栽倒。她猛扑上去,却扑了个空。那小动物挣扎着跳了起来,带着伤向沼地里逃窜,妹妹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小狍子在沼地边沿停了一下,似乎还回头看了她一眼,跃进了沼地,一拐一拐地向沼地深处逃去。
“站住!”
“小妹!”
我和“摩尔人”对妹妹大声喊。
妹妹追到沼地边,欲罢难舍,焦急地来回奔跑。她终于停住了,望着陷住四蹄寸步难移的狍子,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向“鬼沼”迈出了一步。
“回来!危险!……”“摩尔人”高吼一声。我和他同时朝妹妹跑去。
妹妹回过头来望了我们一眼,挥动了一下手臂,好像是在任性地说:“你们别管我!……”她跑进了“鬼沼”。
当我和“摩尔人”追到沼边时,她已捕住了小狍子。她和那小动物在沼泥中扑斗了几下,一眨眼间,忽然深陷了下去,一下子被吞陷到胸部!还没等我和“摩尔人”有所反应,沼泽中便只露出了她的一只小手。那小手也只来得及在空中抓了几下,倏忽间便从眼前消失了!
“哥哥!别过来……”她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击响我的耳鼓!
“小妹!……”我发出一声可怕叫喊,不顾一切地向沼泽冲去。
“摩尔人”两条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紧紧将我搂抱住了。我挣动了几下,眼前一黑,昏倒在他怀里。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帐篷里了。妹妹的那只小手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一样,重复地在我眼前出现。我耳边又响起了母亲临终的叮嘱,泪水刷地一下子淌了出来。我硬撑起身,看见“摩尔人”那高大的身躯,一动也不动地伫立在帐篷外。惨白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将他的身影衬托得格外分明。“鬼沼”那边,传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异的鸟叫,也许是“收魂鸟”将妹妹的魂灵收走了罢?我盯着“摩尔人”的身影,心中突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甚至思路狂乱起来。如果不是他搂抱住我,我相信我是一定可以救出妹妹的!对小妹的死他是有罪过的!
我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出帐篷。“摩尔人”听到我的脚步声,缓缓地转过身来。他骇然地瞪大了眼睛,也许他看到了我怒不可遏的狂乱的脸色,本能地朝后退了一步。
我霍然对他扬起了拳头。
“你!……”他惊愕地朝后退了一步。
“我恨你!”我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三个字。
他的目光,盯在我脸上,低沉地说:“如果是因为你的妹妹,那我有权替自己辩护。你以为我有一颗魔鬼的心吗?你以为我就不为你妹妹的死难过吗?如果当时我的生命能换取她,甘愿躺在沼底的是我!如果你是因为她……”他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那你尽管动手!只要她还没有宣布做你的妻子,我就有权爱她,追求她!”
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
“摩尔人”注视了我一瞬间,慢慢朝我背转了高大的身躯,朝荒原黝黑的深处走去,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
【注】①本文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李晓燕、王志刚和梁珊珊等垦荒人征服“满盖荒原”、战胜“鬼沼”的故事。②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1.“摩尔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渔
沈从文
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
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
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
“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去,去,我不怕!我敢!”
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
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不说什么。
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夭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
“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
“茂儿,这个好呢。”
“我不要。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儿……”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爹一眼。“你也是吃饱了!不要,就送我罢。”
“真的,不要就送把你姑妈。我帮你泡汤吃。”五婶说。
茂儿把鸡肚子一扔丢到碧霞碗里去。他五婶却从他手里抢过碗去倒了大半碗鸡汤。但到后依然还是他姨婆为他把剩下的半碗饭吃完。
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
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
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
“茂儿,来!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不,我不胀!姨婆。”
“你看你那样子。……不好好推一下,会伤食。”
“不得。(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不然夜了。”
不管姨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
“您要快一点!”
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
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天空的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
“五叔,路上莫有蛇罢?”“你怕,我就背你走罢。”
他又伏在他五叔背上了。然而夜枭的喊声,时时像一个人在他背后咳嗽,依然使他不安。
“五叔,我来拿麻藁。你一只手背我;一只手又要打火把,实在不大方便。”他想若是拿着火把,则可高高举着,照烛一切。
“你莫拿,快要到了!”
耳朵中已听到碾房附近那个小水车咿咿呀呀的喊叫了。
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
“咦!五叔,这是怎么?”
“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菜。”
……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你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带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
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
“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
“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取。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我们就守着罶罢。”
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
……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窄而霉小斋
2.小说中的茂儿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思
铁凝
①老画家站在房中央,对着破桌面发愣。根据构思,他要钉一只1×1.5米的油画内框,翻遍家里的破烂,最后总算物色到这张破桌面。
②画油画要内框,就像绣花要绷子一样。每逢这时,画家总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改画国画。国画,铺张宣纸就可运笔。可每逢构思成熟,画家还是绞尽脑汁搜寻做内框的材料。
③这张方形桌面刚够画框宽度,长度从哪儿出呢?他一手拿锯,一手按桌面,掂配着。
④有人敲门,走进一个身穿薄花呢短大衣的青年。
⑤房间的窄小使青年显得格外高大,他的声音却温文尔雅。青年说明身份和来意。原来他是画家的同乡、旧友、空军某基地丁副师长的儿子。画家和师长是中学同学,后来,一个从军,一个学画,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文化大革命”才失掉联系。现在丁副师长要离休,准备携带家小来老画家的城市度晚年。青年是在父亲来之前特意赶来看房的。
⑥老画家非常高兴,扔掉手里的工具,招呼青年就座。青年没坐,执意请画家立刻陪他看看。老画家拍拍身上就要出门,青年从随身带来的一只样式朴素、质地考究的牛皮手提包里拿出一个麻线捆着的黄纸包放在桌上,告诉画家,那是父亲带给他的。老画家知道包里是家乡当年的新茶叶。看到茶叶,他立即想到那个憨实的小伙儿。老画家有些激动,把茶叶捧进小橱。青年又从包里抽出一本文学杂志,说:“这是我送伯伯的。我从事文学创作,将来的工作单位是本市文联。这是近作,请指教。”他熟练地翻到属于他的那一页,又极随便地把它放在桌上。
⑦老画家更激动了。他抓住青年的衣袖说:“原来我们是同行。好,回来好好聊聊。”
⑧“要不要叫出租汽车?”青年问。
⑨“不必,乘公共汽车,很顺路。”
⑩青年有些失望,因为他所在单位——市美协就有汽车。凭着他美协主席的身份,出门要车当然是应分的。
画家和青年还是坐上公共汽车。青年仔细打量着父亲这位旧友。他感到不论是他那双褪色的皮鞋、那条已被虫蛀的毛巾围脖,或者他那瘦小的身躯,都无法使人把他当成有身份的画家。青年设想,假如他和他素不相识,会把他猜成什么人。
终点站到了,路边那幢幢乳白色的小楼才使青年打起精神。他先跳下车,径直向楼群走去。
干休所的管理人员把属于他家的南三栋二号的钥匙交给他,并再三表示,房内设备还不甚齐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尽管提出来。
青年在前面走,老画家紧跟上来。青年推开门,一股清香的油漆味儿迎面扑来。客厅、卧室、纱门、钢窗、壁橱、卫生间、浴缸、厨房、贮藏室、南北阳台、前庭、后院,一切都入时。一个螺旋形楼梯从客厅通往二楼,二楼竟还有个铺着红松地板的房间,刚漆好的地板油光可鉴。按常规,这房间应属于主人,主人自然是青年的父亲。青年立刻感到这套房子带地板的房间少了些。他想起自己拜访过的一些学者、名流,他们的书房大都镶木地板。除上架的书籍外,那些名目繁多的杂志、报刊就堆在地板上。
青年大声对老画家说:“您看,这套房子的遗憾之处就在于带木地板的房间造少了。”空旷的房间里泛着他自己的回音。
没人回答,青年这才发现,老画家不在身边。
也许他来过又退了出去,也许他根本就没进南三栋二号。它还不如堆在楼前的木头边角料对老画家的吸引力更大。他一眼就发现了这堆边角料,那里面还有笔直的木条。两三厘米宽厚,长度绝不短于1.5米。画家奔向它们,抽出两根。一个警卫迎上来喊住他。
“哎,老大爷,你怎么随便拿木头?”“这……这是两根木条,是为了一张画。”老人举着木条,脸上堆着孩子般的微笑。
“木头能画画?”
“不是用木头画,是做画框离不了木头。”老人在空中画着方框。“你看,才这么短。”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又尽量想减轻些。
“再短也是国家的呀。您哪个单位的?”
“美协。”
“证件。”
老人在上衣口袋里摸索着,真摸出个小本子,可惜那是通讯录。警卫冲着老人微笑着,老人还是在遍身搜索,但终未找到一件能说明自己身份的东西。
“你怎么进来的?”警卫进一步问。
“陪丁副师长的儿子来看房。”警卫的话似乎一下提醒了老人,“对,他就在那儿,他能证明。”老人兴奋地指着三栋二号。
站在二楼阳台上的青年早就看清院里发生的一切,但老人挥着胳膊指向三楼二栋时,他却闪回身子,躲开楼下的指点。
他有必要下去作证吗?证明他以及父亲和这个偷木条的老人的关系?青年站在阳台的纱门内沉吟着。眼前的一切使他感慨万端,够他写一篇小说了。他窥见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一个这样有身份的艺术家,原来灵魂竟这样猥琐。为了修一张破桌子……退一步说,就算真为了钉画框吧,靠这种手段实现自己的构思,艺术还有什么价值可言!青年在红松地板上迈着富有弹性的步子,更加感慨起来。他是为艺术感慨,为中国感慨:瑰丽的、永不陨落的文艺之星何时才能从中国大地上升起。他的构思渐渐完整了,自信回去就可以动笔。
楼下的警卫和老画家在等青年出来。但他迟迟没出来。老画家只好带领警卫走进三栋二号。
一楼,二楼,没人。
画家主动先走出三栋二号。他觉得,已没必要到他认为不方便的那些地方去寻找了。
(有删改)
3.小说中的老画家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明知“鬼沼”开化有风险,仍然主动要求留守,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②善良友爱,与人为善。见“我”妹妹走向“鬼沼”,立即冲出进行阻拦。
③理智清醒,拒绝鲁莽。知道“鬼沼”的危险,放弃对“我”妹妹的救援。
④秉公而行,不夹私情。“我”是他的情敌,却在“我”丧失理智时强行抱住“我”,使“我”免遭死亡之灾。
⑤坦荡为人,胸无城府。作为“我”的情敌,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追求。
2、茂儿是生活在湘西一个安静、和睦、温馨农家中的儿童。他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他喜爱大自然、亲近家乡的田园山水;他既顽皮骄恣又天真可爱;他爱幻想,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3.①作风朴实,生活俭朴。小说中老画家亲自动手做画框体现老画家的朴实作风,不同意叫出租车而乘公共汽车以及衣着的描写都体现老画家的生活俭朴。②对专业执着而专注。文章第二段写老画家绞尽脑汁地寻找内框的材料表现对专业的执着,老画家发现边角料中的木条如获至宝的兴奋心理描写写出其对事业的专注。③待人淳朴真诚。青年与老画家见面的细节表现了老画家的品质,如“老画家非常高兴,扔掉手里的工具,招呼青年就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