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文学效果(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文学效果(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5 21: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文学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
谭正壁
重阳佳节到了,在平时十分冷落的城墙上面,这天游人特别多。洪都府城隍通到章江门的大道上,人多如鲫。一到城门口,便都爬到城墙上去。
在这些游人中,一部分是来履行那年年履行的登高习俗的,一部分是来瞻仰都督公的文人大会,认识认识那些久闻大名而没有谋面的大文学家,有机会还得请他们在签字册留下几个字儿,可以拿回去骗骗乡下人,说他是某大文学家朋友。
可是他们的脚一踏到那阁前,便都大失所望。原来距离阁子四周百步以内,已经特别戒严,没有通行证不能过去。
看看太阳将近中午,用纸片做凭证而到阁子里去的客人,渐渐由稀少而至于绝迹,最后来了一个青年,穿着青布袍子,风尘满面。
守卫兵看见他没有纸片,拦着不放他进去。他痴痴地说道:
“我是来见宇文太守的,他约我这时候在这里相见。”
守卫兵还是不肯放他,大声地:
“名片!”
“名片没有带,我叫王勃!”
守卫兵顿时露出瞧不起人的样子,给了他一个白眼:
“那么请你在这儿等一下,待我进去为你通报,不知宇文太守见不见客人?”一边说,一边懒洋洋地转身走进去。
没有多久,阁子里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宇文钧同阎伯屿并着肩走出来,后面跟着一大群的文士们。守卫兵满脸通红地从后面抢先跑过来,对王勃道:
“王先生,小人有眼不识秦山,刚才招待不周,请你多多包容。现在宇文太守都督爷亲来接你了。”
王勃不理他,慌忙上前先和宇文钧招呼,宇文钧便替他们介绍相见。阎伯屿兴高采烈地:
“今天重阳佳节,敝地文士们在这里举行联欢大宴,老夫虽忝为一府之长,但在文坛上无藉藉名,不足领袖群彦。恰逢高贤于今日下降,从此主盟有人,正可谓天助老夫了!请上楼与会,再行请教!”
当下王勃不免谦逊了一番,便由阎伯屿在前引道,他和宇文钧并肩居中,文士们跟随在后,一窝蜂地走上阁子里的楼上。
楼面很高敞宽大,中间设有十多桌十分丰盛的宴席。楼外正对着长江,但见江水滔滔,风帆不绝,隔岸山林村野,一片如画。
他们到了楼上,各个分位坐下。宇文钧便把当地最有名的文士十多位,一一替王勃介绍:
“这位是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先生,是当地第一流新进作家。”
吴子章露着不愉快的脸色,勉强站立起来和王勃握手:
“久仰‘四杰’大名,今日得睹龙首,正是三生有幸,过一会当将拙作请教!”
“不敢!不敢!”
“这位就是作《洪都赋》的刘静先生!”
“这位是主编府报的唐子高先生!”
“这位是洪都新诗人徐夜先生!”……
在一片“不敢”“不敢当”声中,阎伯屿站起来演说,先说了一番今天宴会的旨趣,然后再把王勃用介绍的口气着实恭维了一番,最后说:
“今天是洪都‘破天荒’的文士大会,请各位先痛饮几杯,然后分韵作诗,以留纪念,而且向王先生请教。然后再请王先生演讲,指示今后的写作方针!”
宴会一开始,酒像潮水似的只管向文士们的肚子里流。
酒过三巡,大家重新提起分韵作诗的话来。宇文钧提议道:
“从前王羲之修禊兰亭,作诗之先,先作一序。今天有诗也不可无序,此事须烦主人大笔。”
阎伯屿掀髯大笑道:
“这是宇文兄取笑小弟了!小弟既不长文事,而且今天大巫在前,小巫哪还敢班门弄斧?这事正好一烦王先生大笔。”
顿时起来了一阵热烈的拍掌声。王勃不慌不忙地站起来:
“今天小弟躬与盛会,已很荣幸。小弟在这里是客人,万不敢喧宾夺主!这篇序文,最最适当,还是请吴子章先生大笔一挥!”
吴子章顿时眉飞色舞迫不及待似的:
“王先生太谦了!既是这样,就烦王先生写一篇《滕王阁序》,小弟写一篇《滕王阁赋》来奉陪,大家分工合作,以完成今日的胜节佳会,如何?”
宇文钧不等王勃再推辞,首先点头赞成:
“很好!那么就请两位立即挥毫,再由大家各来献诗一首。”大众不约而同地高喊:“赞成!赞成!”
帘外一钩新月,照得帘内人的身上像着了冷水一般,感到一阵阵侵骨的寒意,屋里的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寂寞。阎小姐坐在闺房一角,她紧皱着眉,满面的不痛快。
吴子章垂头丧气,丈人阎伯屿预先给他作的《滕王阁赋》,他在宴会现场竟然只能记起大半,然后再也写不出来了。下午那场景他连投江的心都有了,但他舍不得自己死,只能装羊癫风发作。
王勃从大醉中醒来,挤挤眼,一看已是换了一个日子,自己的身子早已回到船上。他才模糊地想起昨天的事。当他在滕王阁上把那篇《滕王阁序》在不到半个时辰里一挥而就后,得到了阎宇二公及全体文士的倾服,每个人都向他敬酒,他喝得大醉。后来仿佛是有人扶着送他下船,此后便昏然睡去,一切都不知了。
他看见天色已明,便唤醒书僮琴儿,问他自回船后,有没有人来看过他。琴儿说:
“当公子被送回来的时候,阎都督派人同时送来白银千两,说是他送给公子的程仪,叫我代为收下。现在我去拿来交给主人。”
他想,果然不出宇文世伯预料,现在盘缠既有了着落,不如早些开船。因为他知道洪都城里一般文士们都知道他在这里,今天他们一定都要来拜访他。他应酬几句话倒不怕,怕的是把他当做明星看待,要问他要什么亲笔签名的照片。所以他不再上岸去向朋友们告别,便命船夫解缆东驶。
长江在曙光里滔滔地流。
(有删改)
1.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叙写故事有什么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捕蛇者说
朱雅娟
(1)代病怏怏的皇子出家,是我中了状元,做了翰林之后的事。我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第二个儿子,叫裴文德。
(2)在沩山的密印寺,面向长安,我流下了两行热泪。寺是父亲建的,今天用来囚禁他自己的儿子。
(3)落发仪式是主持灵佑禅师亲自进行的,一旁的沙弥用盘子接住我的长发,我侧身望了一眼,宛若一条死去的黑蛇。
(4)死蛇,也是会咬人的。儿时,在宰相府偌大的后花园,我就被一条五步蛇袭击过。那本是已经被护院拦腰砍断的死蛇,两截身子都已经像枯枝。但当我的手抚到它的三角脑袋时,它居然张开嘴咬了我。
(5)差点就死了,还是父亲请来御医,才保住了我的小命。我的胳膊像烂掉的柿子,更像那条黑质白花的毒蛇。自此,我喜欢上了捕蛇,拜了许多捉蛇为生的农民为师。
(6)灵佑禅师替我摩完顶后,沉吟半晌,然后说,从此,你就叫法海吧。
(7)我鲜衣怒马的生活就此戛然而止。云游是我后半生的爱好,我去过许多名山大川,但没有一个地方能留住我。到了镇江,我去了金山。金山有一破寺,但屋漏顶塌,我便到半山崖的石洞内面壁打坐。未几,一股腥风在脑后袭来,我没有回头,兀自诵经。我听到有樵夫扔了柴担大叫着跑开了,蟒,白色巨蟒!
(8)我微微笑了——倘我仍在朝廷为官,我的官衣也应该是白蟒缠身了吧。
(9)那条白蟒静默着,良久,我似乎听到妇人轻微的叹息声。回头看时,白蟒乌亮的眼睛正盯着我,与我的眼神相接,它竟然垂下头。我说,相识即缘,做一个道友如何?它微微一怔,拧身倏然离去。据说它游入长江。
(10)我在金山寺住下了,并开始驱魔捉妖。我捉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毒蛇,将他们关进笼子里。转眼几百年过去了,再遇到那条白蟒蛇,它已化为人形,和杭州一个药店学徒许仙结为夫妻,他们在河坊街开了一家药店“保和堂”。许仙我并不陌生,他时常会到镇江来求我的毒蛇,特别是五步蛇,因为它是名贵的中药材,是皇家医药贡品。用柳宗元的话来讲:“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11)明明知道蟒无毒,但我还是替许仙捏了一把汗。思忖许久,我先找到了白蛇——那个化名为白素贞的蛇娘子。白素贞的眼睛依旧乌亮,只是,此刻她不是蛇,却是一个已经有孕在身的女人。她长袂飘飘,长发飘飘,肌肤如雪,气若幽兰。一条蛇,她居然可以美丽如斯!
(12)突然想起,几百年前我高中状元时,打马夸官,意气风发,身旁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位美丽大方、贤良淑德的女子。
(13)我劝诫她,还是去修行吧,或者,我还可以帮你。
(14)但她坚定地摇摇头。
(15)只有让许仙知道她是一个蛇精,他才会离开她,而她才可能会做我的道友。我不奢望她每天陪着我,我只求可以某天在西天佛祖讲经的圣坛上邂逅。
(16)一壶雄黄酒,终于让许仙看到了他的蛇娘子。许仙死了,却又活了,是白素贞冒着生命危险盗来了灵芝仙草,医活了他。
(17)他们的爱情甜美,我却站在他们的爱情之外。
(18)不得不行我调虎离山之计,我强行带许仙上了金山寺,让他做了和尚。或者,这种方式,可以成全我们三个,有一天都可以位列仙班。失去丈夫的白素贞发了蛇性,她和她情同姐妹的小青蛇一起施法水漫金山,淹没了良田,淹死了百姓,我的袈裟孤独地盖在金山寺,将洪水抵挡在寺门外边。
(19)小沙弥放跑了许仙,我没有去追,我听任许仙和白蛇的幸福肆虐,因为在白蛇生下儿子许仕文后,我将奉天命把这个涂炭生灵的妖孽拿下。产子之后的白蛇被我用金钵捉住了,并压在了西湖雷峰塔下。塔,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我镇她于塔下,就是想让她能够潜心修佛,和我一样逃离人世间的纷纷扰扰。
(20)那天,西湖上雷电交加,大雨滂沱。陡然忆起,许多年前,我被父亲强行送入佛门的一幕。十八年后,小青蛇学成法术,推倒了雷峰塔。而高中状元的儿子许仕文和父亲许仙一起接回了白蛇。看着他们一家团圆,我突然无地自容,在我眼中世俗的爱情竟然如此不可抵挡。
(21)我躲进了螃蟹的壳里,在壳里,千年沉寂。
(选自《有故事的石榴》)
2.民间传说《白蛇传》的主角是白蛇和许仙,本文却将主角设置成法海,这一改变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的乡村(节选)
萧军
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
小红脸摸出了小烟袋,可是很快地又掖在原来的地方。他的小烟袋已经是一个整天没在他的嘴里出现过了。平时小烟袋很少离开他的嘴。当他的小烟袋咬在嘴上的时候,他快活、闲暇……
他一只手还在摸索着烟口袋,同时开始在思想:为什么还不该停下歇歇,让他吃一袋烟呢?枪声不已经没有了吗?还是不如做农民时候自由多了!他可以随便什么时候吃一袋烟。就是在手里提着犁杖柄手,也是一样哪,也可以使小烟袋很安全地咬在嘴里呢!那样的日子不会有了!他遥遥看着那边的田野在叹息,小烟袋又凄默地捏在手里,抵近嘴巴边:“我们该歇一歇了吧?”小红脸不大的声音提议着。
“小红脸同志说得对——我们全该赞成他。”
这是谁的声音呢?人们没有工夫去察看。什么“同志”,什么“赞成”……他们觉得谁能说出这样几个字眼,那真是太进步的家伙!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
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
他默然地数着,日间他们和敌人接过仗的每个山头。隐约还可以看见那个独立而不甚高大的山峰——在那里被击死了两个弟兄!
“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
萧明的眼睛有点朦胧——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从这一面石头上,他看出那是旧军队出身的刘大个子,腿拉长地睡着了。别的几个人,蹲伏着身子,有的像青蛙一般饮着水,浇着头发,小红脸吸烟时候的火光,很急速地在闪动。
蛙声更是显得响亮了。晚云发展得非常迅速。
“弟兄们起来,我们马上就走吧!天是不可靠,怕是要下雨——”在对面小山上守望的萧明回来了。
又开始出发了,沿着这无边际的桦林,探索着无边际的夜,踏了蛙的声音和虫子的声音……
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
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工夫一久,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他自己实在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哪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
“一定的吗?萧同志?啊——”
“一定的——”
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
“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等候我们……”
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旧世界……
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得舒展着脸上的皱纹。
“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
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一刻是整齐了!加上山谷的回应。——啊!这是一片轰鸣!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
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地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有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们,白用刺刀给捅了?”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小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蝇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
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
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牺牲在炕底下的尸骸。
(有删改)
3.文章刻意隐去了战斗过程而着眼于战争来临前的描述,战斗结局的呈现也很简短,这样的构思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①具有幽默讽刺的效果。守卫兵对王勃前倨后恭,让人忍俊不禁。
②具有情节跌宕起伏的效果。吴子章在宴会上的眉飞色舞与后来的垂头丧气,让故事情节陡转。
③具有引人深思的效果。众人的追捧名人与宇文钧的真心对待王勃,引发读者思考人生世相。
2.①从人物上看,以法海为主角,使法海一改原传说冷酷无情的扁平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②从情节上看,以法海为主角的故事,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充满新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从主旨上看,借法海被迫入空门以及劝诫白蛇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何为真正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真挚情感的赞美。
3.①更易于表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形象、对战争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过程,体现底层百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②结尾以简短的场景描写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赋予了英雄以悲壮与崇高,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