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 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 探究文章的说明方法,感受作者的文学涵养。
3. 领会文章的人文精神,体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乐章、石头的书、艺术的载体,集建筑结构、造型彩绘、壁画、雕塑等于一身。大凡各代最先进的物质材料、工艺技术等,莫不竞相用在辉煌的建筑物之上,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中国的古建筑,则是当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品类最为丰富的一种。从夏商周至明清各代的宫殿、庙宇、寺观、陵墓、园林、民居等不胜枚举,它们不仅以优美的形象装点了我们的锦绣河山,而且以它们的发展历程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成为一本本最厚重、最生动的史书。
导 入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
林徽因是民国著名的才女,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挚爱了一生;让金岳霖守候了一生。
梁思成:“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了吗?”
了解作者
梁思成的追求与成就:
主持中国营造学社;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写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主要建筑作品有: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并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
与林徽因携手走过的生活:
1924年共同赴美国学习绘画、建筑;
1930年到1945年,两个人共同走过了15个省份,考察勘测了两百多处古建筑;
共同发现了我国历史上仅存的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五台山佛光寺;
共同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共同保卫过老北京城墙,为保护北京古建筑与主持拆除工作的北京副市长吴晗发生过激烈争吵......
林徽因在佛光寺作测绘
讨论国徽的设计方案
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也是彼此成就的学术伉俪!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梁思成
北京老城墙被拆除
了解背景
走进文本
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梳理文章行文脉络:
明确:本文总体可分为四部分
1~2段:中国建筑体系及影响(总)
3~13段: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分)
14~17段: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和词汇)(递进)
18~20段: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总)。
梳理文本内容
把握中国建筑特征
(一)梳理第一部分内容:中国的建筑体系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历史悠久
影响范围广
中国建筑
伊斯兰建筑
叶卡捷琳娜宫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分别为中国建筑、伊斯兰建筑和欧洲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
巴黎圣母院
知识链接
罗马大斗兽场
日本寺庙
韩国景福宫
越南顺化皇城
故宫
知识链接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一)个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立体构成特点——由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构成。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廂、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平面构成特点——由若干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
(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
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
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
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主要结构方法——采用木结构,用柱、梁、枋、檩之类木结构互相牵搭起来,形成“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
斗拱的特点和作用——柱头上加上的逐渐挑出的弓形短木和两层拱之间垫着的斗形方木块称作斗拱;减少剪力,减少梁折断的可能。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五)举折,举架: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
举架
举折、举架的特点和作用——两层梁之间逐渐加高的矮柱叫“举架”;使屋脊成缓和的弯曲面。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屋顶的特点和作用——四角翘起;具有装饰性。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颜色的特点和作用——用色大胆,以朱色为主要颜色;具有装饰性。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
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 ”;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至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
霸王拳
脊吻
瓦当
门环
装饰部分的特点和作用——喜欢将构件交接的露出部分稍稍加工形成装饰;让房屋更具美感。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琉璃瓦
彩漆
木刻
建筑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喜欢用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浮雕等装饰房屋;让房屋更具美感。
(二)梳理第二部分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立体构成
平面布置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举架
屋顶
色彩
构件
用材
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
(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其特征的?
整体
局部
主
次
总结: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的顺序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层次清晰严密,有助于突出建筑学本身的特点,也符合人们对房屋的观察顺序。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 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別建物与个別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文法:指中国建筑遵循的惯例法式及形成的风格手法。
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廂房、遊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词汇:构成中国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三)梳理第三部分内容: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指什么?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可译性: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形式不同的建筑,但是因为有着相同的需要、有着同样需解决的问题、有着同样的情感表达,所以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着相通性。
(四)梳理第四部分内容: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指什么?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提
罗马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
罗马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探究说明方法
感受写作特色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一)个别的建筑物
(二)在平面布置上
(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
(八)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
(九)建筑材料
明确:通过分类别的方法,使得说理条分缕析,让读者一目了然、更为明晰地把握住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文章在谈中国建筑的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文法
词汇
各类文章
大文章
小品
横额、对子
可译性
(二)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和文学”来谈“建筑学”的?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遵循的惯例法式及形成的风格手法
建筑构件和因素
各类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
亭轩楼榭等
影壁、牌楼等
功用性能的一致性、相通性
通过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说明对象更加鲜明生动,让所讲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1. 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3000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作比较和列数字:通过作比较和例数字凸显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悠久历史,传递民族自豪感。
(三)以下局部内容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2.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
下定义:通过下定义将“斗拱”的内涵及特征加以准确解释和说明,使得说理更科学准确精炼严密。
(三)以下局部内容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3. 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引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的装饰作用,既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传递了民族自豪感。
(三)以下局部内容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4. 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 ”;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 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等等。
举例子:通过举例子使得说理更加详实,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以下局部内容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
领会人文精神
感悟作者情怀
建筑师一切人类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而且也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有传统、有活力,最珍贵、最特殊的艺术。
——梁思成
主张: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不仅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中住的问题,更是文化的纪录者,更是历史之反照镜。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