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3(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6 10: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3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
1.下列词语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凹凸(tū) 诞生(dàn) 青脆 语重心长
B.飞溅(xiàn) 蝈蝈(guō) 恐怖 见微知箸
C.纬度(wěi) 华罗庚(huá) 搜集 浅笑盈盈
D.鄙夷(bǐ) 蜇人(zhē) 洪亮 信手拈来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已经临近毕业,但是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依然十分端正,没有心浮气躁的现象。
B.只要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就一定能尽可能避免感染疾病。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会为此努力拼搏,让梦想变成现实,而有些人只想不做,让梦想变成空想。
D.即将告别母校,告别敬爱的老师,告别亲密的同学,我的内心十分酸楚。
3.关于制作成长纪念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制作时,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和老师、同学的寄语祝福等。
B.制作时,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把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一年一年地展示出来。
C.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必须买一本装饰精美,带有音乐和散发淡淡香味的笔记本作为母本。
D.扉页的“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4.对《老师领进门》一课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多年后见到田老师,“我”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说明了“我”尊敬老师。
B.田老师口才好,而且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田老师不仅教“我们”学知识,而且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从他教“我们”那首小诗时说的话可以看出来。
D.田老师在教导学生时,对“我”特别偏爱,让“我”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5.下面诗句中不能用来赞美老师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我望着浅笑盈盈的您,一字一顿地念着‘方——老——师’。”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递进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8分)
7.(8分)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和老师zhāo xī( )相处产生的深厚情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流淌而xiāo shì(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qín miǎn( )的ɡēnɡ yún( )给我带来的ɡǎn rǎn( )。老师适当的chénɡ jiè( )让我顿时kāi qiào( ),让我沿着正确的人生ɡuǐ jì( )不断前行……
8.(7分)用“”画出正确的字词,并选词填空。
(娓娓 尾尾)动听 身临其(镜 境) 戛然而(只 止)
(逃 桃)李满门 引人入(盛 胜) 迫不及(带 待)
(1)这篇小说情节曲折, 。
(2)河边的鹅卵石 地向我们讲述着它们奇妙的经历。
(3)今天有足球赛的直播,我刚进屋就 地打开了电视机。
(4)这篇游记写得很生动,读者有 之感。
9.(2分)成长纪念册一般包括 、扉页、 、封底和一个响亮动人的名字。
10.(5分)品析词句,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歌唱”在句中的意思是 。这里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来到延安,新的生活令他激动不已,因此连用五个“歌唱”来表达自己对 的热情赞颂。这样写的好处是 。
11.(6分)根据语境和提示填空。
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真是 , (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想用“ ”(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来告诫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 !祝愿我的老师 !祝愿我的母校 !(在每条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表示祝福的四字词语)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0分)
12.(16分)对比阅读。
(一)作文上的红双圈
1972年的5月,我正上高二。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红双圈。”那时候,老师们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本文作者:黄蓓佳)
坐在最后一排
上小学时,我一直非常自卑。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一排。坐在这里的都是调皮的男生,我与他们无话可说,而想听课又看不清板书,所以每次上课,我只是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梅花为什么叫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我能不能变成一朵梅花?我会是白梅还是红梅?……滥竽充数混了半学期。班主任调走了,来了个年轻的女教师。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她微笑着自我介绍。我不屑地瞧着她。真有那么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我也假装做起来。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题目懒得做。我正噙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出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才发现老师已站在了我身后。“小脑袋瓜儿想什么呢?”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后,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嗯。”“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有时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她没说话,轻轻拍拍我的头,走上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我当时肯定有些眩晕和迷醉。直到下课后大家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上面大片大片的空白,我该多丢人哪。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些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可因为近视而看不清板书仍给我的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但我没告诉白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一天,她来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合看。等到做课堂练习时,她便看着我做题。“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我没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第二天,她宣布下周进行语文测试,并郑重声明“前五名有奖”。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就是不能得奖,最起码也要考得比以前好点儿啊。公布成绩那一天,白老师评完卷子,最后才公布分数:“第一名:乔小叶……”天哪,我是第一名!我愣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不错,有个别同学进步很大,比如乔小叶。她坐在最后一排,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但要奖给她前五名应得的奖品,还要再给她一份特别的奖励。张玉娟、姜春雷……你们几个站起来换一下座位。乔小叶!”我站起来。“这是你的位置。”她指着第一排中间,“你今后就坐在这里。”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下来。“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亲爱的人。
(本文作者:乔叶)
(1)(3分)这两篇选文都是回忆性的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 之情,但表现的重点不一样:《作文上的红双圈》重在表现语文老师的 对自己的人生起到了引领作用;《坐在最后一排》重在表现白老师给“我”营造了一个 的环境,让“我”走出了自我的狭小天地,找到了真实自信的自我。
(2)(2分)选文(一)中说:“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当年在校学习时刻苦努力的结果。
B.“我”在中学读书时就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有文采。
C.老师打的九十八个红双圈,预示着“我”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D.老师打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开启了“我”文学创作的大门,引领着“我”走向成功。
(3)(2分)下列对选文(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借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B.这篇文章体现出作者对这九十八个红双圈的感激,如果没有这九十八个红双圈,作者也许不会走作家这一条道路。
C.第2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自己当时又兴奋又矜持又激动的复杂心情。
D.“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这句话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看似偶然的一件小事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偶然的事会产生必然的影响。
(4)(2分)选文(二)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贯穿始终。请你仔细研读选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填序号)
自卑→( )→胆怯、畏惧→( )→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 )→( )。
A.感动 B.不屑 C.感激 D.快乐和幸福
(5)(3分)选文(二)中,作者的改变是从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开始的,她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事,其中作者详写的是 和 这两件事,其他事则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6)(2分)下面对选文(二)的标题“坐在最后一排”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选文中的“我”虽坐在最后一排,却取得进步,仅仅是因为老师的关心、帮助、指导、鼓励。
B.“坐在最后一排”在选文中先后多次出现,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C.文题与“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相照应。
D.以此为题,意蕴深刻,座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即使起点很低,你也能取得进步。
(7)(2分)下面是作者为写“回忆白老师”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的语文测试卷及获得的奖品。 B.作者上小学时的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
C.白老师批阅的练习册、作文本。 D.白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放风筝的照片。
13.(14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改变命运的一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 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小男孩把“能不能”呢喃了几遍,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好成绩。”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一种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儿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柔软的心。
秦老师不经意地瞧了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她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温暖的目光立刻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眼睛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对秦老师心怀感恩,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了九十八分的好成绩,被扣去十分,还有八十八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小男孩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时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板,捐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都会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板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命运。
(本文作者:黄邦寨)
(1)(2分)短文第3自然段刻画出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形象?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胆小 B.怕羞 C.知恩 D.可怜
(2)(2分)第7自然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的是( )。
A.送给小男孩一分 B.借给小男孩一分,让他期末用十分来还
C.给小男孩的总成绩加一分 D.给小男孩的作文加一分
(3)(2分)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5自然段中“习惯性”一词可以看出小男孩平时经常挨竹鞭
B.“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柔软的心。”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秦老师对学生柔情的一面
C.“挨妈妈的竹鞭时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此处的泪水是激动、感恩的泪水
D.秦老师开始不同意给小男孩的作文加分,后来禁不住小男孩的请求,给小男孩的总成绩加了一分,看来秦老师不是一个坚守原则的人
(4)(4分)第5自然段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儿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儿犹豫不决”?请结合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4分)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命运?

四、作文(共1小题,每小题30分,满分30分)
14.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要求:(1)以书信的形式写。(2)表达出真情实感。(3)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语序不当。应为“认识并改正了”。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朝夕;消逝;勤勉;耕耘;感染;惩戒;开窍;轨迹
8.【答案】娓娓 境 止
桃 胜 待
(1)引人入胜
(2)娓娓动听
(3)迫不及待
(4)身临其境
9.【答案】封面;正文
10.【答案】赞美;排比;新生活;内容集中,语势强烈,节奏鲜明
11.【答案】示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业有成;身体健康;灿烂辉煌
12.【答案】(1)感激;九十八个红双圈;和谐自由(2)D (3)C
(4)B;D;A;C
(5)课上的造句练习;发现“我”近视并为“我”调座位;突出中心,使文章主次分明,强调了老师的重视和尊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B;C;D (7)B
【解析】(1)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这两篇选文,作者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选文(一)中的“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选文(二)中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亲爱的人”。选文(一)借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的鼓励对“我”的引领作用。选文(二)重在表现白老师给“我”营造了一个和谐自由的环境,让“我”走出了自我的狭小天地,找到了真实自信的自我。
(2)本题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这句话是说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老师打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是“我”成为作家的重要条件。所以本题应选D。
(3)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并与选文内容、表达的情感、写作方法等进行对照,不一致的即不正确的说法。选文(一)的第2自然段中表现作者当时又兴奋又矜持又激动的复杂心情的语句是:“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这是心理描写。
(4)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理清作者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需要认真品读选文(二),关注描写作者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词句, 如第1自然段中的“自卑”,第2自然段中的“不屑”,第4自然段中的“胆怯”“畏惧”“快乐和幸福”,第5自然段中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第9自然段中的“热泪汹涌而出”表现出“我”的感动之情,第10自然段中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表现出“我”对白老师的感激之情。 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即可。
(5)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文章写得详略得当,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文(二)中课上的造句练习和发现“我”近视并为“我”调座位两件事写得比较详细,这样写有利于突出中心,使文章主次分明,强调了老师的重视和尊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本题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仔细研读选文,深入理解选文内容。文中“我”虽坐在最后一排却取得进步,有双重原因:一是老师的关心、帮助、指导、鼓励等;二是“我”勤恳用功,努力进取。所以,A项说法错误,BCD为正确答案。
(7)本题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为写“回忆白老师”收集整理的资料可以是与白老师有关的学习方面的资料,也可以是与白老师有关的生活方面的资料。其中B项的资料不恰当,因为“作者上小学时的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范围太广,许多资料可能与白老师无关。
13.【答案】(1)C (2)B (3)D
(4)当得知小男孩要求加分的真实原因后,秦老师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她很想给小男孩加一分,但她又一向很讲原则,让她放弃原则很难,因此她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定。
(5)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对小男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以后,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心怀感恩的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仅事业达到了高峰,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
14.【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要求把自己想给老师说的话以书信的方式告诉老师。首先确定你想要给哪位老师写信,其次想一下在信中你都想要和老师说些什么。例如,让你难忘的关于该老师的一件事。或者在信中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谢,亦或不好意思当面向老师提出的建议等等都可以在信中写出来。先在自己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提纲,然后再下笔。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语言要生动,要有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