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6 16: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学习合作设计探险方案,能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
3.学习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及解决困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险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1)播放视频(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片段)。
(2)提问: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刚刚观看的这段视频是哪部小说里的片段?(引导学生说出小说的全名及作者)
(3)提问: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探险类小说)
(4)引导学生思考:还知道哪些探险类小说,简单介绍一下主人公及故事梗概。
2.谈话导入,确定习作内容。
导语:同学们刚刚提到的这些探险家,确实值得我们佩服,他们是勇敢、顽强、刚毅、智慧的化身。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探险的梦。今天这堂习作课我们一起去圆这个梦想,进行一次假想的探险之旅,编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
3.明确“探险故事”概念。
(1)出示文字:“探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释义为:“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
(2)提示:可见探险有一定目的,过程非常艰辛,而且有一定危险性。
【设计意图:课标对小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课前先通过一段电影视频引起学生对探险小说的关注,再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经验交流对探险小说的阅读体验,这样更容易将学生引入本课习作的主题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明确“探险故事”的概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二、小组合作,设计探险方案
1.明确方案内容。
过渡语:既然探险是一项很艰辛的活动,那在我们活动之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好先设计一个探险方案。
思考:探险之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地点、目的、成员、装备……)
2.设计方案表格。
导语:同学们思考得很全面,
可以把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个简单的探险方案,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出示表1:
表1
( )探险方案
探险地点 探险目的
人员组成 所需装备
可能出现的险情 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确定探险小队人员组成。
提示:探险无小事,如果几个人都不是专业的,还有没有相关经验的小孩子,在发生危险时,很可能难以脱身;如果其他人都是探险专业户,只有一个小孩子,怕没有人可以交谈,大人们甚至可能会帮忙挡掉所有的危险,那就达不到探险的目的。出示表2:
表2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见多识广的向导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 胆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心细而胆小的妹妹
引导学生观察:表2中两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如果从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位和你组成一个探险小队。你选择的是哪两位?为什么?
(2)选择探险的地点、目的及所需装备。出示表 3:
表3
场景 装备
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 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 药片、帐篷……
过渡语:确定探险小队的成员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去哪儿探险,是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还是南极冰川·…···
思考:去这里探险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探险的目的和探险的地点都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3)想象可能出现的险情及解决方法。
导语:根据选择的探险场景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险情,面对险情又该如何解决。
提示:出现的险情应该符合场景条件及队员组成情况,要合理想象。
(4)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探险方案(表1)。
4.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险方案,集体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虽然是一篇想象习作,但由于探险活动的特殊性,应该先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引导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在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之下,把本次习作的要素想清楚,并为后续编写探险故事奠定基础。】
三、合理想象,构思探险片段
1.营造探险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学生汇报中选择一个较常见或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场景,教师用语言进行引导想象。(在整个想象的过程中,可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气氛。)
(1)经过漫长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探险之地。(板书:人险地)
(2)想要遇到更有趣的事物,探寻没有人知道的秘密,需要走到险地的深处,小队走进了……突然……(板书:遇险情)
(3)探险小队的某个人说出了某个点子,全队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脱离了险情。(板书:脱险情)
2.生相互交流,头脑中想象画面。
课件提示:你的故事中出现队友了吗?
你带的探险装备发挥作用了吗?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指导学生把“遇险”的经过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学生在前期已做好活动方案的情况下,对探险故事有了整体的构思框架,相当于列好了一个习作提纲。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人物特点及环境条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帮助学生在重点段落上进行遣词造句,使习作更加具体、生动、有血有肉,从而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自主习作,完成探险故事
1.多媒体呈现:怎样写探险内容的作文?
(1)把探险过程写完整。
到哪里去探险?和谁去探险?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这些内容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要完整。
(2)要写出具体内容。
探险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 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变化等都要写出来,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
(3)写出感受。
探险的过程往往是神秘而紧张的,要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就需要时时关注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心理变化。这样,人物心理的变化,也印证了探险的紧张气氛。
2.开始写作。
(1)过渡语:听起来同学们的探险之旅都非常有意思啊!下面我们就拿起笔,一起记录探险过程中的难忘时光吧。
(2)生自主写作,师边巡视边提示:写的时候要把过程写具体,注意加人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设计意图:在前期点面结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头脑中有了画面,口中有了描述,此时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
五、交流评价,完善探险之旅
1.学习修改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字词段运用”,学习叶圣陶先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2)梳理总结各种修改符号的名称及用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2.运用修改方法。
尝试运用修改符号先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再同桌互换修改。
3.集体交流评议。
(1)确定批改重点。
出示文中最后一段话: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具体就更好了。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后总结批改重点:想象是否合理?是否把遇到的因难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了?是否写出了心情的变化?
提示:前两点是必须做到的,最后一点如果做到更好。
(2)指名一生读习作,其他学生根据批改重点集体评议。
(3)学生针对评议结果各自修改习作,使之符合习作要求。
【设计意图:结合“语文园地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修改方法,并尝试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
六、课外延伸,拓展探索精神
1.布置拓展作业。
(1)修改完善自己的探险故事全班学生可以一起合作编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神奇的探险之旅”。
(2)课后可以一起去看看有关探险类的小说,以丰富探险知识为将来真正的探险活动做好准备。
2.谈话结束。
结束语:今天,就在这短短的两节课中,老师跟随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次惊险而刺激的探险之旅!在探险的旅途中,我学到了知识,认识了自然,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教益……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续编你的探险故事,写成探险日记。将来和同学们、老师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对拓展性活动加以一定的指导,并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来分享自己的作品,既落实了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建立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