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6 08:34: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24 唐诗三首
猜一猜:读一读对联,猜猜是哪位诗人,说出你的理由。
①少陵文章惊海内,诗圣光芒万丈长。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
杜甫
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四处
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
中一首。
【写作背景】
“三吏”:
“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诗歌大意,深入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受诗人
忧国忧民的情怀。
石壕吏
唐·杜甫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第一课时
一、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戍( ) 幽咽( ) 石壕( )吏
逾( )墙走 老妪( ) 邺( )城
晨炊( )
1.字音字形
háo




shù
chuī
2.思考: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讲述了 的事。
反映了“安史之乱” ,表达了
诗人 。
在石壕村一位老妇人为庇护家人自请被抓
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安史之乱
②读《石壕吏》的结尾,读出 与 。
3.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悲痛
激动
平静
绝望
无奈
悲戚
①老妪的情感变化——
无奈
悲戚
二、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
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   )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
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 )与老翁别。

【理解诗意】
投宿
越过

多么
上前
说话
最近
苟且活着
吃奶的孩子
老妇
应征
能够
没有,停止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越过墙逃跑了,
老妇出门察看。
【参考译文】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得多么悲苦!
听到老妇人上前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着的人苟且
活着,死了的人生命就永远结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
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
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她进进出出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
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从你今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微、断续的
哭声。天亮我登程赶路的时候,只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头告别。
2.借助译文,复述原文
3.请用诗中的原话精炼概括图片内容。
开端
发展
结局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词”
“独与老翁别”
高潮
“急应河阳役”
三、课后达标
熟读并背诵《石壕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背诵《石壕吏》。
2.随机检测注释及句子翻译。
二、研读课文,探讨交流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儿媳:出入无完裙
孙子:尚在乳下
老妪:急应河阳役,暮年从军
罪魁祸首是安史之乱。
“请”
1.诗中的抒情主人翁因何而苦?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苦?
你如何理解诗中所隐含的他人之苦?罪魁祸首是什么?
“请”字放大了战争的悲剧性。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老翁:妻离子散
应征之苦
2.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
另一方面,他非常清楚当时的天下大势,唐军要想取得
安史之乱的胜利,就必须马上补充军队。而补充军队就需要
这样到处拉人,石壕吏做的就是最基础的工作,是正当的,
无法阻拦的。这关系到大唐王朝的安危。
诗人内心充满忧国忧民的苦闷、矛盾:
一方面,他目睹了石壕吏的蛮横,非常同情这一家人;
诗人用博大的悲悯之心、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
体察人间冷暖,广济苍生。
【小结】
三、巩固练习,文言知识积累
1.老翁逾墙走 古义: ;
今义: 。
2.听妇前致词
古义: ;
今义:
【古今异义】
跑,逃跑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对……说话
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
祝贺、哀悼之类的话。
【一词多义】
二男新战死
最近
温故而知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死者长已矣
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惧其不已也
停止
1.听妇前致词
【词类活用】
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四、巩固延伸,探讨交流
藏问于答:
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最通俗的解释
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吏问妪答】
石壕吏:__ 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家有男丁否
尚有他人否?
内室是何人
妇亦可应征!
【课文主旨】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 的
故事,揭露 ,反映了唐代 引
起的战争 ,表达了诗人

石壕吏乘夜捉人
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安史之乱
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课后达标
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