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回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回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9 20: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回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二(含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3、若要为唐太宗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C.编纂《唐律疏议》 D.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5、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
的动力。右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21世纪教育网
它们是:( )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6、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7、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科举制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唐玄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
A.白族 B.彝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9、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一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A.杜 甫 白居易 B.白居易 苏 轼
C.杜 甫 李清照 D.白居易 辛弃疾
10、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2、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 )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13、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A.北京 B.上海 C.四川 D.广州
14、如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一 材料二
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
15、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8、假如你生活在元朝时期的今天的山东地区,那么你会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管辖 (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辽阳行省 D.江北行省
19、下列图 1、图 2、图 3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0、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21、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2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 )
A.《史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资治通鉴》
23、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4、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 )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
2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26、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力 B.开拓殖民地
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
27、为了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 )
A.东厂 B.三司 C.军机处 D.锦衣卫
2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29、“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
30、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以加强内地同台湾的联系,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府隶属( )
A.台湾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海南省
31、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3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 D.驻藏大臣
33、公元前60年和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分别设置( )
①西域都护 ②北庭都护 ③伊犁将军 ④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4、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35、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西方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36、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A、纺织业 B、冶铁业 C、制瓷业 C、盐业
37、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39、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0、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C.都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D.都提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
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题二
马庄镇回民中学
得分栏
第一卷40分 第二卷60分 总分
1-40 41 42 43 44 45
第一卷选择题(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第二卷(60分)
二、非选择题(60分)
41、16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2分)
42、(12分)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状态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道路 典型事例
汉朝 对外开放 陆路为主 丝绸之路
唐朝 海陆并举 1.玄奘西行印度2. ①
宋、元、明前期 海路为主 1.海上“陶瓷之路”2. ②
明中后期、清 ③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分)
(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
(3)鉴古知今,根据我国古代不同对外政策的后果,谈谈当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43.18分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什么作用?
(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3)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44、14分【梦回盛世大唐】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l)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在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至少举出两例)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综合题二答案
马庄镇回民中学
第一卷选择题(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A A C D A D A D C B B D A A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D B A D C C D D B A D D A B A D C D B
第二卷(60分)
二、非选择题(60分)
41、(16分) (1)赵匡胤。( ( http: / / www.21cnjy.com )2分)女真。(2分)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分)(答民族政权并立得1分)(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3)民族融合。回族。(4分)(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4分)
42、答案:(12分)(1)①鉴真东渡日本、②郑和下西洋、③闭关自守(6分)
(2)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2分)
(3)对外开放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4分)
43.18分(1)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患,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赶走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边疆。6分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土尔扈行部回归祖国,清政府妥善安置。6分
(3)闭关锁国。2分
积极作用:对西方更改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分
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
44、14分答案:(1)虚心纳谏;(或答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
(2)曲辕犁;筒车。
(3)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回答正确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队)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图一 静夜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