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拟态现象,使不易被天敌发现。
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吗?
讨论
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
枯叶蝶
1.背景——问题探讨
这与对枯叶蝶适应性的解释看似矛盾。其实,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等。
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作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
讨论
翅色艳丽的蝴蝶
1.背景——问题探讨
拟叶蝗
菲律宾叶虫
钩线青尺蛾的幼虫
兰花螳螂
拟态现象的实例还有:
找找看,虫虫在哪里
小肠适应消化吸收功能的形态结构
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各种形态结构
①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考点一
一
1
适应的含义
②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仙人掌叶子退化,根系发达,
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北极熊白色的毛发,厚厚的
脂肪层,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1
适应的含义
2
适应的特点
例如: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
①适应的普遍性: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枯叶蝶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吗?
讨论
枯叶蝶的天敌有捕食性鸟类、步甲、土蜂、胡蜂、猎蟒、青蛙、蟾蜍等。
枯叶蝶不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
步甲
猎蟒
胡蜂
2.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相对性)
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在白色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讨论
有局限性。
例,如果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夏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降雪延迟的雷鸟
2.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相对性)
这些都体现了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具有相对性。
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适应相对性的原因。
讨论
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2.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相对性)
1.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
存和繁衍
√
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对“环境”的适应(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耶稣
(公元前4——公元30)
各种生物都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
神创论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
1744-1829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材P107)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1774~1829)
(1)主要内容:
(2)进化的原因:①用进废退;②获得性遗传。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彻底否定物种不变论
由于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都是可以遗传的。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鼹鼠——黑暗中的挖掘者
获得性遗传:
事实:鼹鼠是一种具有立体嗅觉感的哺乳动物,幼年有微弱视力,常年不见天日,成年后退化。
拉马克认为: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视觉派不上用场,眼睛就萎缩退化。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 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②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意义:
不足:
① 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② 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具有局限性。
(3)评价: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注意:
拉马克的进化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选择在前,变异在后,可归纳如下:
环境改变
需求改变
使用或废弃某种器官
获得性性状
遗传
生物新类型
诱导
决定
产生
可以
逐代积累产生
思考:请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以树叶为食,草地退化(环境改变)后,要吃树叶,于是使劲将颈部伸长(需求改变),这样颈越伸越长(用进),并且这一性状能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长此以往,终于形成现在的长颈鹿(生物新类型)。
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英国的博物学家,他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达尔文
“贝格尔号”航行路线
达尔文: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107-108页,然后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2.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和局限性?
3.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
达尔文
1809.2.12-1882.4.19
①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②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主要内容: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理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推理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理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尝试解释: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长脖”是如何进化的?
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 —— 长脖子的形成
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吃不到树叶而饿死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基础
——自然选择的手段,进化的动力
——自然选择的基础,进化的内因
——自然选择的结果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遗传变异
(内因)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殖(条件)
生存斗争(动力)
(2)主要内容:
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变异在前
选择在后
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①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性状)水平。
②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以自然选择为核心,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原始
昆虫
有翅
力大
有翅
力小
残/无翅
有翅
力大
大风大浪
生存
√
生存
√
×
淘汰
残/无翅
过度繁殖
变异遗传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抗强风飞翔
→不飞翔
→能飞翔,不抗强风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1.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
3. 环境对性状的选择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呢?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不定向的
选择作用
定向
**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环境不能定向诱导突变;
**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有翅
力小
练习与应用(P109 )
一、概念检测
1.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判断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
(3)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
√
X
√
(4)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