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 课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 课件(共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6 08: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安徽中考2023复习】专题一 选择题
命题导向
01
2020-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分布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命题预测和趋势
题号 年份 分值 考查内容
1 2020 1分 物质的变化 2020年以前安徽省的中考选择题是10小题, 2020年及以后都改为12小题,有很多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形成了常态化、固定化的模式,主要为左列九种常见的考点。预计2023年以上考点仍是命题的热点,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 2020 1分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 2021
1 2022
2 2020 1分 化学与能源、资源和环保
1 2021
2 2022
2020-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分布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命题预测和趋势
题号 年份 分值 考查内容
5 2020 1分 化学式的意义和计算、化合价 2020年以前安徽省的中考选择题是10小题, 2020年及以后都改为12小题,有很多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形成了常态化、固定化的模式,主要为左列九种常见的考点。预计2023年以上考点仍是命题的热点,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 2021
4 2022
7 2020 1分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5 2021
3 2022
续表
2020-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分布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命题预测和趋势
题号 年份 分值 考查内容
3、6 2020 2分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020年以前安徽省的中考选择题是10小题, 2020年及以后都改为12小题,有很多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形成了常态化、固定化的模式,主要为左列九种常见的考点。预计2023年以上考点仍是命题的热点,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6、9 2021
5 2022 1分
8、10、 12 2020 3分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7、8、 11、12 2021 4分
6、9、 10、11 2022
续表
2020-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分布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选择题命题预测和趋势
题号 年份 分值 考查内容
9 2020 1分 用微观示意图分析化学反应 2020年以前安徽省的中考选择题是10小题, 2020年及以后都改为12小题,有很多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形成了常态化、固定化的模式,主要为左列九种常见的考点。预计2023年以上考点仍是命题的热点,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10 2021
8 2022
11 2020 1分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2 2022
续表
题型解读
02
安徽省化学中考题中选择题是很重要的一块, 2020年以前的中考是10小题, 2020年以后改为12小题,大约占据了整张试卷分值的三分之一。
作为客观性考题,它具有考查面广、考查层次多、考题灵活、思维容量大等特点。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环节,因此熟悉中考化学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至关重要。做化学选择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除对题干认真阅读外,对选项也要仔细甄别。处理选择题时,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选择题主要通过新的信息考查大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看清题意,逐字分析。
解题要点:
(1)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注意选择题的答题方法,若不是很肯定的题目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推出正确的选项。
(3)要注意选择题不能耽误太多时间,要做到快而准确,相信第一印象,如有犹豫,可先做标记,等整张试卷做完后再回头来解决。
典例实训
03
一、物质的变化
常考知识点: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主要关注点:
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或联系地方特色,考查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的实质——有新物质生成。
【例1】(2022·省城名校三模)安徽阜南柳编工艺历史悠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一,下列制作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1& 挑选原料 B.&2& 编织器具
C.&3& 硫磺熏烤 D.&4& 刷漆上色
C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中只是挑选,没有新物质生成;B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D中只是器具表面刷一层油漆颜色,也没有新物质生成;C中硫磺熏烤是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入材质中,防止器具氧化变质,发生化学变化。
针对训练
1.(2022·南京鼓楼区二模)“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
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B.煤矿矿井发生瓦斯爆炸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D.面粉加工厂发生粉尘爆炸
A
2.(2022·怀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辰溪酸萝卜 B.溆浦枕头粽 C.新晃风干牛肉 D.靖州杨梅酿制酒
C
3.(2022·岳阳)下列洞庭湖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
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
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
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
C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常考知识点:
人体需要的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油脂。其
中蛋白质、糖类和油脂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蛋白
质主要来源于肉类和大豆等,糖类主要来源于大米、面粉和马铃薯等。 另外,组成人体
自身的元素约有五十多种,它们有些构成人体重要的组织,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身体健康。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 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
钙等;含量在0.01 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包括铁、硒、锌等。 对该知识点的考查
往往以常见食品的图片或名称为情境,要求对它们中富含哪种营养素或者微量元素进行
判断。另外,饮食习惯与人体健康的考查可能是今后命题的一种趋势。
主要关注点:
1.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元素、物质。
2.食品、药品与保健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掌握其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
3.特别关注食谱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搭配。
【例2】(2022·贺州)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霉变大米淘洗后就可以食用
B.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C.不抽烟、不吸食毒品
D.甜味剂能增加食品的甜度,可在食品中适量使用
A
[解析] A.霉变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淘洗后也不可以食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故A说法错误;B.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以防食物霉变危害人体健康,故B说法正确;C.不抽烟、不吸食毒品,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C说法正确;D.甜味剂能增加食品的甜度,可在食品中适量使用,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故D说法正确。
针对训练
1.(2022·山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名吃“八珍汤”,是由煨面(炒
过的面粉)、羊肉、莲菜、黄酒等配制而成。在这道美味佳肴中,煨面富含的营养素
是( )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类
D
2.(2022·江西)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
用不相符的是( )
A.食盐—调味剂 B.蔗糖—甜味剂
C.碳酸钙—预防骨质疏松 D.小苏打一预防甲状腺肿大
D
3.(2022·南充)“关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B.为节约粮食,蒸煮霉变大米后食用
C.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
D.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
C
三、化学与能源、资源和环保
常考知识点: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主要关注点:
1.“低碳”就是不排或少排 ,其主要核心是节能减排,凡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
资源利用的生活方式都是低碳生活方式。
2.化石燃料的燃烧、一切容易产生固体和气体污染的做法都是与环保相悖的。空气中
的烟尘 等都是空气质量检测中的上榜物质。
3.各类污染问题、环保措施等。
【例3】(2022·成都)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
做法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B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2060年前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石油炼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太阳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燃煤脱硫,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酒精作燃料,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针对训练
1.(2022·自贡)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C.植树造林,努力营造“绿水青山”
D.大量开采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D
2.(2022·合肥庐阳二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
护的是( )
A.推动化肥减量增效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
3.(2022·亳州一模)每年九月份是绿色出行宣传月,该活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绿色发展观念。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方式出行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C.多开采森林木材,改善我们的生活
D.使用纸袋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C
四、化学式的意义和计算、化合价
常考知识点: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在于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
成、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如 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水分子、表
示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2)化学式的相关计算: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②计算其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③计算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3)化合价的计算: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
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氧元素通常显 价,氢元素通常显 价。
主要关注点:
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3.特殊物质、陌生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求解。
4.由原子结构求元素化合价。
5.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例4】(2022·眉山)“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 ,它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
B.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
C.黄酮素由3个元素组成
D.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B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
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一个黄酮素分
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B.黄酮素 是由碳、氢、氧三
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 ,故B正确;C.
黄酮素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故C错误;D.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D错误。
针对训练
1.(2022·齐齐哈尔)绿原酸(化学式为 )是中药金银花的成分之一,可抗菌、
抗病毒,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绿原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绿原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组成
B
2.(2022·省城名校三模)2022年世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小麦、水稻和玉米是我们中
国人的主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是 。下列有关淀粉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C.属于有机物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3.(2022·武威)我省陇南市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一种叫茶氨酸(化学式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氨酸中含有氮气 B.茶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C.茶氨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B
五、元素周期表
常考知识点:
安徽省中考通常以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为载体考查元素的类别、元素符号、质
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难度系数较小。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各部分信息表示的含义如
下(以 为例):
注意 (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可判断元素种类:带有“钅”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反之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汞属于金属元素)。
(3)相对原子质量是个相对值,其单位不是“ ”,而是“1”,常省略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根据该公式能计算出原子中所含的中子数,中子数
是整数。
主要关注点:
1.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
2.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了解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元素的相关信息。
4.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其相互关系。
【例5】(2022·衡阳)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
锑、铕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铟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
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铟带“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
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
不是“克”,故B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
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知,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故C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 ,故D选项说法错误。
针对训练
1.(2022·苏州)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B.碲的元素符号为
C.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碲属于金属元素
2.(2022·毕节)测体温,防疫情。某额温计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
,其中锂元素 的化合价为 、钽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
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A.元素锂、钽均属于金属元素 B.钽酸根离子可表示成
C.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钽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3
3.(2022·凉山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钛原子的电子数为22 B.钛为非金属元素
C.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D.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常考知识点: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熟练掌握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中考针对该知识点设置的考点有仪器使用是否规范、药品取用是否合理、气密性的检查、浓硫酸的稀释、药品的称量、量筒的读数、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等。
主要关注点: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例6】(2022·陕西)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5& 溶解
B.&6& 加热
C.&7& 测
D.&8& 稀释
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且液体体
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没有用外焰加
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 试纸测定溶液的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
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不能用水湿润 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就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
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
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
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针对训练
1.(2022·福建)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9& 取样品 B.&10& 滴加肥皂水
C.&11& 振荡 D.&12& 加热水样
B
2.(2022·自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是( )
A.&13& 取用稀盐酸 B.&14& 读取液体体积
C.&15& 气体的验满 D.&16& 处理废弃药品
B
3.(2022·泰州)下列有关“铜绿”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17& 取用“铜绿” B.&18& 点燃酒精灯
C.&19& 加热“铜绿” D.&20& 加入盐酸
A
七、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常考知识点:
中学化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分类法、推理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归
纳法。关于这些方法的应用所命制的试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安徽中考对于分类法的考查常涉及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和混合物,
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对于推理法的考查常涉及溶液酸碱性与 、溶液酸碱性与指示剂、
气体的性质等;关于类比法的考查常涉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可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解
答此类试题。
【例7】(2022·泰安)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B.盐类:苛性钠、小苏打、纯碱
C.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 D.溶液:盐酸、生理盐水、白酒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的分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A.生铁是一种铁合金,硬铝是一种铝合金,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而不是盐,故B错误;C.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中均含有铵根离子,均属于铵态氮肥,故C正确;D.盐酸、生理盐水、白酒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D正确。
针对训练
1.(2022·自贡)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A
2.(2022·遂宁)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资源 B.化学与安全
①我们应该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找泄漏点
②实验时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生活
①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①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②洗涤剂去除油污与汽油去除油污,二者原理不同
A. B. C. D.
B
3.(2022·烟台)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4.(2021·乐山)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21& 空气组成(按体积分数)
B.&22& 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
C.&23& 与溶液酸碱性
D.&24& 原子核结构
D
八、用微观示意图分析化学反应
常考知识点:
安徽省中考常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为例考查考生将微观模型转化为化学符号的能力,在知识层面上考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综合性较强。
主要关注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微观和符号方面理解)。
2.认识四类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类型,解释相关现象。
3.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
【例8】(2022·武汉)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
C.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
[解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
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
答此类题的关键。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氮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
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同;B.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去了一氧化氮中的氧元素,体现
了氢气的还原性;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
针对训练
1.(2022·烟台)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 人工合成了淀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用
制取甲醇(化学式 ),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单质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2.(2022·乐山)新家具和新装修的房屋会产生甲醛,对人体有害。使用一种催化剂后
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
C
A.甲即为甲醛,则甲醛的化学式为
B.反应前后元素和分子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中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2022·昆明)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25& 表示氢原子,&26& 表示氧原子,&27& 表示氯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4.(2021·成都)工业上用 制取合成气会产生积碳,下图是抗积碳示意图。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A. 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合成气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价值大
九、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常考知识点:
安徽省中考主要以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为载体,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以及条件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晶现象等。
主要关注点:
1.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及应用。
4.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质量。
【例9】(2022·扬州)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时, 的溶解度比
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
C. 时, 点表示的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 固体
D.将 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
关系。A.由图像可得, 时,氯化钾的曲线在硝酸钾的上面,因此此温度下,氯化
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B.由图像可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大;
时, 点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面,是不饱和溶液,因此还能继续溶解硝
酸钾固体;D.将 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解度变小,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根据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可得,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针对训练
1.(2022·赤峰) 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C
A. 点表示 时,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时,将 物质加入到 水中可得到 的溶液
C.将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将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
2.(2022·泰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图中 点表示 时丙的饱和溶液
B.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最大
C. 时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 ,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D. 时,向 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3.(2022·杭州) 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
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D
4.(2022·合肥庐阳二模)如图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硫酸钠属于可溶性物质
B.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C. 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 时,硫酸钠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会析出晶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