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科普阅读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科普阅读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6 08: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安徽中考2023复习】专题二 科普阅读
命题导向
01
2020-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分布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命题预测和趋势
题号 年份 分值 考查内容
13 2020 6分 以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为背景,考查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粒子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的原理等知识点,以及根据题干信息、燃烧产物和数据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普阅读题是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文献或资料的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广。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的思维,是中考改革的一种尝试,也代表一种更注重科学探究的教育改革趋势。预计2023年中考科普阅读题仍有可能会出现,考查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
13 2021 5分 以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为背景,考查氯化钠的构成和用途、元素的化合价、溶解度曲线、蒸发操作等知识点。
2020-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分布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命题预测和趋势
题号 年份 分值 考查内容
13 2022 5分 以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为背景,考查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子的特性等知识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科普阅读题是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文献或资料的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广。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的思维,是中考改革的一种尝试,也代表一种更注重科学探究的教育改革趋势。预计2023年中考科普阅读题仍有可能会出现,考查方向不会有大的改变。
续表
题型解读
02
1.科普阅读题介绍
科普阅读题是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完全符合科学探究的思维,是中考改革的一种尝试,也代表一种更注重科学探究的教育改革趋势。化学科普阅读题的文章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广。它多为说明文体,内容一般为生活应用、教材延伸、科技前沿等。
科普阅读文章呈现方式多样,不同文章各有不同,且多有两种以上的呈现方式,其具体呈现方式一般由文本主题决定。例如,单纯文字描述的科普文章,其抽象程度高,科学概念表现形式单一;配合图片、图表的科普文章,更加形象,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图表则是抽象文章的具体转化或补充,对于数据的阅读分析彰显理科特色,一定程度上使得阅读理解深化。
2.科普阅读题答题策略
学生做此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总是斟字酌句,这样往往会浪费一些时间。不要一开始就斟酌字句,要先根据后面的问题去读文章(粗读),迅速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带着不确定问题再读文章(精读),找出要点,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作答。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看到题干中的要点,所谓的要点一定与你所学的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或者与某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大致类似,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后面的问题去读题干。首先做这类题不能受困于一个两个的字眼,要放眼于所问的问题;然后再回到题干中找出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些知识要点并不都是陌生的,他们都与你所学过的知识有关。因此做题之前要能对教材上的知识烂熟于心,关键的是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典例实训
03
类型一 能源、资源、环境类
【例1】(2022·亳州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南海——我们的“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
材料1 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 ,可采资源量占 。西沙群
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2 矿产资源: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
材料3 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很丰富。
(1)乙烷 和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性质相似,写出乙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乙烷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材料2中所述锰、镁、铜等是指______(选填“元素”或“原子”)。
元素
[解析] 物质由元素组成,材料2中所述锰、镁、铜等是指元素。
(3)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蛋白质
[解析] 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蛋白质。
(4)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我们要捍卫祖国的领土、领海和资源的完整。在资源的开发
利用方面你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合理开发(或有计划开采等)
[解析] 要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等。
针对训练
1.(2022·山西)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火山喷发
2022年1月14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屿发生火山大喷发,其威力之大,令世界
担忧。卫星照片显示,此次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火山灰、蒸汽和气
体在太平洋蓝色的海面上升腾而起,喷发的火山柱直径约 ,高约 ,呈蘑菇
状笼罩在火山上空,导致空气有毒、石油泄漏、海鸟死亡,甚至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
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大量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地表温度骤降,对植被产
生较大影响。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岩石(如石灰石)被推入熔岩下,变成岩浆,释放出大量气体,炽热的岩浆在火山下方流动,当蒸汽穿过岩石时,喷发点就会积聚压力,岩石受压破裂,气体迅速释放导致剧烈的喷发。
(1)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有什么?_______________(写1种)
(或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气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引起地表温度骤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表冷却对农作物会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山灰阻挡了太阳光(或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面上。合理即可)
会冻伤农作物(或温度太低,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合理即可)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哪一种能源?________。如果这种能源被开发利用,可
缓解人类面临的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热能
缓解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2.(2022·枣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
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 ,某
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 在一定条件下与 反应合成液态燃料
(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 直接转化为
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
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
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
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
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和_____;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__。

能耗低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能;太阳能燃料充分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其中一个即可)。
化学
(合理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 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AD
3.(2022·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
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 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
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
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 、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
究膜吸收法吸收 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
种吸收剂对烟气中 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填“吸收”或“释放”)
释放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
碳替代
(3)用 溶液吸收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写“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 脱除效果增强。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
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 的脱除效果最好
4.(2021·合肥46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利
用碳捕捉技术实现 的资源化利用,又可以有效缓解温
室效应问题。例如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 ,当
反应压力 、原料气 个数比 时,一定
范围内温度对 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同时积极推
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通过一些具体的
措施抵消掉排放的 ,实现 的“零排放”,逐步实现“碳中和”。
(1)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2)请写出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 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判断, 产率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范围在 之间, 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4)请列举实现“碳中和”具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类型二 科技、材料类
【例2】(2022·黄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宇航服材料揭秘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州十四经过约 顺利到达预定轨道,再次告知世
人,中国已是当今世界太空强国之一。探索太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宇航服研究和航天
技术的融合。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
中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三种类型的宇航服,即舱内宇航服 、舱外宇航服
、舱内/舱外宇航服
整套舱外宇航服的编制层数多达十数层,每层基本都是不同的材料,每层执行不
同的功能。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另一层由弹性可穿戴聚合物氨纶组成,还有
一层尼龙聚氨酯涂层,这层编织物会参与宇航服的加压。在压力抑制层中,编织结构
由涤纶、聚酯化合物组成。其他合成编织物还有氯丁橡胶、镀铝聚酯薄膜、凯夫拉纤
维、 (一种防风、防水、透气薄膜材料)、 (耐热性能在 内,有
过滤和绝缘效果)等。
除了合成纤维以外,其他混合原料也必不可少。如上躯干的玻璃纤维是主要材料;
太空行走期间还有氢氧化锂作为去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过滤器;宇航服的电池结构
有一部分来自于银锌混合物;头盔部分主要由聚碳酸酯材料组成
(1)尼龙、涤纶属于___(A.天然纤维 B.合成纤维)。
B
[解析] 尼龙、涤纶是人们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合成纤维。
(2)氯丁橡胶属于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这两种性质
都属于___(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A
[解析] “高弹性、绝缘性”是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3)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其实质原因主要是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和
铁___(A.弱 B.强)。
B
[解析] 金属越活泼,冶炼难度越大,开发和利用的时间越晚。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其实质原因主要是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和铁强。
(4)宇航服中,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背包装置,这里面备有电源、通风
风扇和通讯设备、二氧化碳去除过滤器、___(A.氧气 B.氮气)。
A
[解析] 氧气能供给呼吸,人类呼吸需要氧气,宇航服中,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背包装置,这里面备有电源、通风风扇和通讯设备、二氧化碳去除过滤器和氧气。
(5)氢氧化锂 的性质与 相似,可以与 反应,写出氢氧化锂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氢氧化锂与 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成材料、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针对训练
1.(2022·昆明)阅读下列材料。
镁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光卤石(主要成分 )、菱镁矿
(主要成分 )、白云石[主要成分 ]等矿石中,海水中也含镁盐。
工业上电解熔融 制取金属镁。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 或水都能反应,当
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使用 或水扑灭,可以用沙土灭火。
镁合金被称作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减轻质量、
节约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已大量应用于自行车组件的制造。
镁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心脏的调节,使心脏的节律和兴奋传导
减弱,从而有利于心脏的舒张;还可以保护心血管、防止动脉硬化。人体缺镁可能会
出现眩晕、出汗过多、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矿物的主要成分不含镁元素的是___(填标号)。
A.菱镁矿 B.白云石 C.光卤石 D.赤铁矿
D
(2)镁在 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合金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__________、节约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
面具有优势,可用于制造自行车组件。
减轻质量
(4)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______(填标号)等症状。
A.眩晕 B.水俣病 C.出汗过多 D.记忆力下降
ACD
(5)向镁和铁的混合物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 氢气,则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

2.(2022·山西)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六个月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它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及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1)飞船发射时,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选用偏二甲肼(
有毒)和四氧化二氮( ,有毒)组成双元动力推进剂,二者反应可生成对环境无
污染的 和_______________,推进剂在使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氮气(或
二者恰好反应(或防止反应物泄漏)
(2)为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一方面,“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的可供呼吸的气
体是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飞船往返过程中,宇航员要穿上压力服,当舱内压
力突变时,压力服会迅速充满气体,这就需要压力服必须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
_性。
氧气(或
气密(或耐压)
(3)舱外宇航服用铝、橡胶、聚酯材料等制作而成,其中的铝属于______材料。舱外
宇航服的最外层使用了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
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
强度高(或耐撞击)
(4)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它们提供动力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 _________________。在即将着陆前,要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发生爆炸(或减轻重量。合理即可)
3.(2021·南充)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0年3月8日,面对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需求井喷,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相
关中央企业加快生产线建设,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保障。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
为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 ,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超细纤维,从而
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良好的口罩材料。聚丙烯
是丙烯 的聚合物。全球丙烯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主要有裂解法、催化裂化法
、甲醇制烯烃 、丙烷脱氢 和烯烃歧化法等。我国和全球丙烯
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方法及份额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中国丙烯产能扩张速度稳定,未来产能增量以 为主。因 的主要成本来自
原料丙烷,丙烷价格越低廉,项目盈利越可观。因此丙烯作为化工领域中重要的基础
原料产品,合理布局及发展烯烃产业结构尤为重要。
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它是有机合成材料,
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__________、合成橡胶。
聚丙烯[或 ]
合成纤维
(2)熔喷布是良好的口罩材料,是因为它具有很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优点(任写两点)。
过滤性
屏蔽性(或绝热性,或吸油性)
(3)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丙烷气体 分解可以制得丙烯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生产丙烯份额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由图2可知:2015-2025年,全球各地
区采用裂解和 生产丙烯份额均有下降趋势,而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法所产
丙烯份额有逐步上升趋势。
催化裂化
丙烷脱氢(或
类型三 生产、生活类
【例3】(2022·杭州)小金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1)生氧药品的选择:小金查阅资料发现超氧化物(用 表示,其中 价)
可与人呼出气中的 反应生成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化学式为______。

超氧化钾 超氧化钠 的生氧性能如图丙所示。小金依据人
正常呼吸时需要生氧药品的生氧速度不低于 ,并结合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和生
氧药品的生氧性能,选取了 作为生氧药品。
选取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1点)
生氧速度波动较小或使用时间较长(合理即可)

[解析] 由 可知,反应前 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
别为4、 ,反应后 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 ,化学反应前
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则 化学式为 。由丙图知,在
生氧速度不低于 的情况下, 作为生氧药品比超氧化钠作为生
氧药品生氧速度波动较小,使用时间较长,此即为选取 的优点(合理即可)。
(2)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的因素有______(选填序号)。
①生氧药品的质量
②外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③外界氧气浓度
④生氧药品的种类
①④
[解析] 由丙图可知,等质量的 生氧速度不同,有效防护时间不同,说明
生氧药品的种类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生氧药品的质量不同生成氧气质量不
同,有效防护时间不同。由甲图和乙图可知,外界有毒有害气体及外界氧气不会进入
自救呼吸器,故不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故选①④。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针对训练
1.(2022·成都)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食品标签上的营养素参考值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依据之一,它的计算公式为:营养素
参考值 ,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
饼干配料表 饼干营养成分表
小麦粉、植物油、白砂糖、鸡蛋、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碳酸氢钠、柠檬酸等)、食用盐 项目 每 营养素参考值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1)包装饼干的塑料袋属于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废弃的饼干袋应放入
___(填序号)垃圾桶。
a.
厨余垃圾
合成

b.
可回收垃圾
c.
其他垃圾
d.
有害垃圾

(2)饼干配料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它在人体内最终转
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______。
小麦粉(或白砂糖)
能量
(3)添加剂磷酸氢钙 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
_________。

(4)表中“营养素参考值 ”最低的是________(填营养素名称,下同)。计算表中营
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2.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能防腐杀菌,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但不能用于食品
保鲜。纺织品中添加甲醛能防褪色,有关文件规定纺织品中甲醛最大残留量如下表。
甲醛可用于生产脈醛树脂等胶黏剂,广泛应用于装修材料,相关文件规定甲醛
值浓度不得超过 。下图是3个房子在7个时间点测定的甲醛均值浓度。甲醛
还能用于合成有机材料。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A类 B类 C类
甲醛含量 20 75 300
装修后时间
(1)甲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常温下易溶于水
(2)按照国家标准,B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____

(3)刚装修后的房子里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从微粒的角度
进行解释),通风6个月后甲醛含量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分子不断运动
符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可多选)。
A.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B.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
C.甲醛百害而无一利,应禁用甲醛
AB
3.(2021·遵义)自制米酒
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对我国传统的酿酒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文中记载“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酘米”,即曲要晒干,磨细,浸曲三日,待曲内的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初步繁殖至液体内不断有鱼眼般大小的气流冒出时,即可拌入蒸熟后摊凉的米饭中进行发酵。
《齐民要术》中对酿酒用水及酿酒季节的掌握也有记载,“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取则用。其春酒及余月,皆须煮水为五沸汤,待冷,浸曲,不然则动。”这是对浸曲用水的要求。除初冻的冬月和年底的腊月外,酿酒时一律要把浸曲的水煮沸五次,不然,酒就会变质。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天冷时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可以直接取水浸曲;天气稍暖,就要将水煮沸灭菌。古代没有控制温度的设备,只能选择适宜的季节,通常在春、秋两季酿酒。
谷物酿造的发酵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
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等) 乙醇 乙酸
(1)酿米酒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糖类
(2)天冷时,可以直接取水浸曲酿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冷水温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3)葡萄糖 转化为乙醇 的过程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该转
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自制米酒,测得某次米酒酿制过程中酒精度与 随时间变化的实验
数据如下图。据图分析,米酒的酒精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时间推移,米酒的 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开始几天酒精度不断变大,第7天以后酒精度基本稳定
部分乙醇转化为乙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