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复习背诵 NO.4
选必2 生物与环境 核心必备知识
第1章 种群
1.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如何降低种群密度?
1.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2.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什么?为什么要随机取样?
2.随机取样、取平均值、样方的大小和数量适宜
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注意:考试时对于偏离正常值的原因一定要准确)
3.①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②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③标记物不易消失、脱落;④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调查期间没有大量个体的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⑥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4.“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条件分别是?
4.“J”形增长: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S”形增长: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种内竞争和天敌
5.什么是环境容纳量(K值)?
5.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6.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先增加再降低。①开始数量增多的原因?②.后期下降的原因?
6.①开始,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
②随着酵母菌数量增多,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积累、pH变化等,导致生存条件恶化,种群数量下降。
7.P20(1)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看,不同分布区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 (2)分析狼的存在对普氏原羚种群发展和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7.(1)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不利于种群的繁殖和基因交流,可能降低种群的基因多样性;还可能造成近亲繁殖,出现较多有遗传缺陷的后代,不利于种群的繁衍和物种的进化。
(2)①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从协同进化的角度看,狼的存在有利于普氏原羚的进化
②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第2章 群落
1.落实基本概念:
①种群P1、群落P22、生态系统P48
②物种丰富度P23、群落优势种
③5种种间关系的概念(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
2.动物分层的原因?群落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的意义?
原因:植物分层为动物创造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物种生态位的概念?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别要研究什么?
3.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4.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4.因为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回扣概念答题)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
原因: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出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用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的演替。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6.被捕食者曲线的判断依据?P24
6.被捕食者数量一般比捕食者多;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先减少
7.研究群落物种组成的意义?P23第一段
7.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8.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意义、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P28
8.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前挂后连: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9.板栗-茶树结构中,两种植物高矮结合、根系深浅搭配的意义分别是什么?P32立体农业原理?
9.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
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
P32立体农业原理: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10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什么决定的?还受到谁的影响?P41最后一段
10.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作用而决定的。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3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分别是?
2.消费者:①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废物资源化,如秸秆喂牲畜、秸秆培育食用菌、粪便产沼气、沼渣肥田的意义?
3.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或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对稻田除草、除虫的意义?
4.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间作套种、多层育苗,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5.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6.生物富集的特点?
6.①全球性②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7.为什么农田中要不断施加氮肥?
7.①农田土壤中含氮量不足以使作物高产;②农产品不断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
8.①海豚进行捕食、探路等行为依赖于超声波;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②在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
③在森林中,狼用眼睛辨别猎物,以追捕猎物,兔同样能够根据狼 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8.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9.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10.生态平衡的特征?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的基础?
10.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③收支平衡(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负反馈调节 具备自我调节能力
11.分析某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的原因?
11.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两条背过,并且知道例子
12.①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利用生态系统;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3.为什么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义)?P76倒数第二段
13.①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②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活动与生茶的环境保持稳定。
14.生态足迹的概念?特点?
14.概念:是指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15.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湿地的作用?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
15.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也属于就地保护)
(注意: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6.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理解即可)P93
17.生态工程的优点?生态工程的遵循的基本原理?
17.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
选必2 生物与环境 核心必备知识 达标验收
第1章 种群
1.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如何降低种群密度?
2.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什么?为什么要随机取样?
3.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注意:考试时对于偏离正常值的原因一定要准确)
4.“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条件分别是?增长率、增长速率曲线
5.什么是环境容纳量(K值)?
6.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先增加再降低。①开始数量增多的原因?②.后期下降的原因?
7.P20(1)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看,不同分布区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 (2)分析狼的存在对普氏原羚种群发展和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2章 群落
1.落实基本概念:
①种群P1、群落P22、生态系统P48
②物种丰富度P23、群落优势种
③5种种间关系的概念(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
2.动物分层的原因?群落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的意义?
3.物种生态位的概念?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别要研究什么?
4.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6.被捕食者曲线的判断依据?
7.研究群落物种组成的意义?P23第一段
8.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意义、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P28
9.板栗-茶树结构中,两种植物高矮结合、根系深浅搭配的意义分别是什么?P32立体农业原理?
10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什么决定的?还受到谁的影响?P41最后一段
第3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分别是?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废物资源化,如秸秆喂牲畜、秸秆培育食用菌、粪便产沼气、沼渣肥田的意义?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对稻田除草、除虫的意义?
5.间作套种、多层育苗,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6.生物富集的特点?
7.为什么农田中要不断施加氮肥?
8.①海豚进行捕食、探路等行为依赖于超声波;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②在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③在森林中,狼用眼睛辨别猎物,以追捕猎物,兔同样能够根据狼 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9.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10.生态平衡的特征?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的基础?
11.分析某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的原因?
1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两条背过,并且知道例子
13.为什么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义)?P76倒数第二段
14.生态足迹的概念?特点?
15.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湿地的作用?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
16.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理解即可)P93
17.生态工程的优点?生态工程的遵循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