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生物2023年七下期末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图中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分泌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人体的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入球小动脉
3.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
A. 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皆可
4.血浆含有的物质中,一定不是从消化道吸收来的是( )
A.葡萄糖 B.血浆蛋白 C.氨基酸 D.水
5.如图所示为模拟呼吸运动的示意图,其演示的是( )
A.吸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吸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D.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6.以下哪一疾病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进行缓解和治疗( )
A.低血糖症 B.夜盲症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贫血
7.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有防凝血作用
B.②数量较多,能够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C.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成熟的③没有细胞核
8.当异物阻塞被救者呼吸道时,救护者可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急救,使被救者的膈突然上升。此时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肺内气压变小 B.肺内气体变多
C.肺部向外呼气 D.胸腔容积扩大
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一一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
B.巨人症一一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醉酒后,步态不稳一一酒精麻醉小脑,协调、平衡身体的能力受到影响
D.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
1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
B.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C.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
D.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11.今年3月,一位携带膜肺(人工肺)的重症病人转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膜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
C.血液流经膜肺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膜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
12.下列病症和病因,对应正确的是( )
A.侏儒症患者的病因是幼年时缺生长激素
B.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是缺钙
C.夜盲症的病因是缺维生素C
D.佝偻病的病因是缺胰岛素
13.下列物质,不经过消化就可吸收的是( )
A.水分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肪
14.通过听觉可从外界获取许多信息,下面关于耳与听觉的形成过程,错误的是( )
A.人的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
B.耳聋一定是耳的某部位病变
C.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D.鼻咽部长期有炎症时,易引起中耳炎
15.张某在街上被违章行驶的电动车撞倒,大腿骨折,皮肤破损,失血约200mL.张某到医院后想到下列四条处置措施,其中没有必要的是( )
A.将股骨进行复位固定 B.输血200mL,以及时补充血量
C.对皮肤进行伤口止血处理 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
16.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由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是( )
①脚气病 ②糖尿病 ③巨人症 ④呆小症 ⑤先天性愚型病 ⑥夜盲症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17.林琳经常出现晚上视物不清、牙龈出血的现象,医生诊断她患了夜盲症和坏血病。这主要是因为她偏食,造成体内缺乏( )
A.维生素C和维生素D B.维生素A和维生素C
C.维生素A和维生素D D.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18.右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肺泡和乙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D.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19.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示意图。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缓慢、单行通过
C.动脉血管内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静脉
二、填空题
21.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 组成的,血细胞包括 、 和 三种。
三、读图理解题
22.如图是某学生在参加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时的部分反应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听到警报声,该同学迅速跑出教室,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 的反射;图中的A位于人耳的 内,该结构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2)同学们跑出教室所需的能量由循环系统运输,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3)为保证同学们顺利疏散,班长推开门,让后面的同学通过。他伸肘推门时,上臂的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奔跑时,呼吸会加快加深,下列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___。
A. B. C. D.
四、资料分析题
23.请分析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几年前曾经肆虐的甲流,因为甲流疫苗的广泛使用而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没有接种过甲流疫苗的人则往往容易患病.
资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的传播带来隐患.狂犬病患者一般发病很快死亡.专家提醒:如被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流患者属于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被宠物咬伤后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 ,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属于 免疫.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属于 .学校为防止甲流大面积流行,采取了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五、实验探究题
2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深入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们用自己的完美“逆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1)3月l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肺炎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以下是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新冠肺炎疫苗效能,进行了相关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都 (填相同/不同)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A组:不注射新冠肺炎疫苗,20天后注射新冠肺炎病毒。
B组: 。
③ 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 (填高/低),则说明该新冠肺炎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2)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地控制了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研究目的是 。
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防护能力最强的是 口罩。
(3)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
B.扔进专用垃圾桶
C.扔进普通垃圾桶
(4)新冠病毒 (填有/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小晶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原因是 。
六、综合题
2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使得胸腔容积 时,肺便 ,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于是外界气体就被 。
(2)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使得胸腔容积 时,肺便 ,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于是气体就被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对脂肪进行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A符合题意。
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2.【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A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主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3.【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中,静脉血管一般都分部较浅,管壁较薄,弹性相比于动脉小,容易穿刺,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在给病人注射药物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血管的类型、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动脉血管一般分布在较深的部位,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一般都分部较浅,管壁较薄,弹性相比于动脉小,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答案】B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淀粉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氨基酸,所以水、葡萄糖、氨基酸是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内的,而血浆蛋白不是从消化道吸收来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5.【答案】C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模拟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6.【答案】B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A.低血糖症,是由于人体血糖水平低于正常数值引起的,可适度补充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可补充食物: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故夜盲症可通过服用维生素进行缓解和治疗,B符合题意。
C.人体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可能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儿童智力障碍,可通过海带、紫菜、虾、海盐等食物补充,C不符合题意。
D.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7.【答案】C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解:A.①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A错误。
B.②为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B错误。
C.③为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正确。
D.成熟的③红细胞和①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示中③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②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①血小板非常小,形状不规则。
8.【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9.【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望梅止渴”现在的意思是看到梅后,唾液腺分泌唾液。该反射经过了大脑皮层的调节,属于复杂反射,A错误;
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B错误;
C、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步态不稳,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传出神经受损,人不能完成反射,故不能缩手。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传导给大脑,人会感觉到疼痛。所以, 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故神经冲动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人才能产生感觉。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解:A.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为应激性,故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钙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故B错误。
C.佝偻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影响人体对钙、磷的吸收而引起的,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故C错误。
D.谈虎色变是人类对语言、文字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1.【答案】A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病人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说明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符合题意;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气体的扩散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血液流经膜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所以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膜肺只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不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2.【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生长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故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故B错误。
C.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育症,故C错误。
D.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钙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13.【答案】A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即淀粉只有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在消化道内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只能吸收小分子的能够溶于水的物质。
14.【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A、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听觉,因此耳聋不一定是耳的某部位病变,B错误。
C、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
D、咽鼓管是中耳通到咽部的通道,当由于鼻咽喉感染,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5.【答案】B
【知识点】血量与输血;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解:A.人发生骨折后要及时复位并且固定,让骨膜不断产生新细胞,促进骨的逐渐的愈合,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血量约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不会影响健康,B符合题意。
C.皮肤伤口出血后要进行止血,防止失血过多,C不符合题意。
D.在治疗过程要进行抗菌消炎,预防伤口感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大约400mL),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大约在1个月的时间内能够得到补充。
16.【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①脚气病是由维生素B1引起的;②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③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④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⑤先天性愚型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⑥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据此答题。
17.【答案】B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现在已经知道,大多数维生素是某些酶的辅酶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的种类很多。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夜盲症的症状是夜晚时看不清东西。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坏血病的症状是皮下、牙龈出血。根据同学的症状可以判断他体内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C。
【分析】维生素种类很多,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F等,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一旦缺乏,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患病。
18.【答案】D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丙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氧,丙内流的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不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2)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
19.【答案】A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①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含血红蛋白且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符合题意。
B、②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B不符合题意;
C、③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运输养料和废物,C不符合题意。
D、④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0.【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动脉内不一定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血管内不一定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C符合题意。
D.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无偿献血或血常规化验采血时,针头刺入静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1.【答案】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通过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我们发现:
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据此答题。
22.【答案】(1)复杂;耳蜗
(2)心脏
(3)舒张
(4)B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听到警报声,该同学迅速跑出教室,从反射的类型看,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复杂的反射。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因此,图中的A(听觉感受器)位于人耳的耳蜗内。
(2)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主要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来推动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所以,同学们跑出教室所需的能量由循环系统运输,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所以,班长推开门,是伸肘,他上臂的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4)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奔跑时,呼吸会加快加深,下列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B。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而血液就是它们运输物质的工具;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
(3)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3.【答案】(1)传染源;抗原;特异性
(2)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注射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产生的抗体只对某种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因此,注入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2)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属于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学校为防止甲流大面积流行,采取了定期消毒、开窗通风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传染源;抗原;特异性(2)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24.【答案】(1)相同;注射新冠肺炎疫苗,20天后注射新冠肺炎病毒。;低
(2)探究不同类型口罩的过滤效率;N95
(3)B
(4)无;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和繁殖(病毒只能寄生生活)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①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该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分组时,需将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都相同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新研制的新冠肺炎疫苗效能”变量是疫苗,所以,A组不注射新冠肺炎疫苗,20天后注射新冠肺炎病毒。 B组注射新冠肺炎疫苗,20天后注射新冠肺炎病毒。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所以,结果预测:若B组(注射疫苗)比A组(不注射疫苗)发病率低,则说明该新冠肺炎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2)①根据题干信息“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可知,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类型口罩的过滤效率。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防护能力最强的是N95口罩(过滤效率是98.7%)。
(3)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有可能还含有病原体,将其扔进普通垃圾桶有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因此需要把这些口罩扔进专用垃圾桶。
故答案为:B。
(4)新冠病毒的个体非常微小,无细胞结构,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构成。新冠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能独立生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不可以生存。所以,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的原因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和繁殖(病毒只能寄生生活)。
【分析】(1)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5.【答案】(1)收缩;增大;扩张;减小;吸入
(2)舒张;缩小;收缩;增大;呼出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使的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
(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使的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收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时,肺内气体就被呼出,完成呼气运动。
故答案为:(1)收缩、增大、扩张、减小、吸入;(2)舒张、缩小、收缩、增大、呼出。
【分析】词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