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孩子们,欢迎来到刘老师的微课堂。这节课,咱们先从一个猜美食的小游戏开始——看美食,猜节日。
元宵节吃什么呢?小小汤圆圆又圆,包汤圆吃元宵。
中秋节呢?对,吃月饼赏明月。
端午节吃什么?粽子香,蘸白糖。
2.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所以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这种美食有关,(师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10端午粽。
二、品读课文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粽子的样子。
师:你知道这美味的端午粽需要用哪些材料吗?
师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我们学习语文时,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抓关键词.你能从这长长的句子里找出关键词吗 (箬竹叶,糯米.枣)
师:你见过箬竹叶吗 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箬竹叶,瞧,这就是箬竹叶,是什么颜色的 很绿很绿的箬竹叶我们可以说“青青的箬竹叶”。倒过来该怎么说呢 (箬竹叶青青的)。从形状来看,箬竹叶是( )你能模仿这种格式说一说吗 (长长的箬竹叶,箬竹叶长长的)
师:粽子的外面包着青青的箬竹叶,(师板书外)里面有些什么呢?
(有糯米和枣)
师出示糯米,瞧,这就是糯米,
和我们平时煮饭吃的大米一样吗 (有点区别)这是什么样的糯米(白白的,小小的)
师出示枣,这是什么样的枣 (红红的)奖励给你一颗大红枣,咬一口尝尝,好吃吗 甜吗 还可以说什么样的枣 (甜甜的枣)
师:"青青,白白,红红,这些叠词的运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婆包的粽子真好看。(板书:好看)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粽子的香味。
师: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师出示实物)准备吃粽子啰!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还不够香,再来,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棕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哇,真香,真是香气扑鼻啊!(板书:好香)
3.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粽子的味道。
师: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甜甜的是什么 (枣子)黏黏的是什么 (糯米)你知道黏是什么意思吗 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很糯)。真是太好吃了!
4.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粽子的花样。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好看、好香、好吃,花样也多,都有哪些种类,请你在文中圈出来
(生汇报红枣棕,红豆粽、鲜肉粽)你圈对了吗?我们来看看这些粽子。
除了这些你还想吃什么馅的粽子 (蛋黄、巧克力,草莓)哇,咱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美食家呀!希望在端午节,你们能吃到亲手包的粽子。那样,老师的心情肯定也会和小作者一样。
你能在第3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来形容老师的心情吗 (美滋滋)找得真准确!孩子们,发现了吗 这个词语是我们学过的哪种格式的词语(ABB)你还会用ABB的词语来形容我吃到粽子的心情吗 (甜丝丝,乐呵呵,甜蜜蜜)
哇,好棒好棒,会这么多ABB格式的词语,为你们点赞。
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给我吃,还会分给谁吃呢 (给邻居吃)是呀!好东西就要大家一起分享,外婆就是这样一个纯朴善良,关爱他人的人。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 。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包含了对亲人的爱,也包含了对邻居的爱。
5.品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端午粽里还包含着对谁的情感。
师:小小的粽子里,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原来,端午粽里还包含着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之情。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念”字,上面是一个今天的今,下面是一个心字,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每到端午节,都会嘴里吃着粽子,心里念着爱国诗人屈原。
三、拓展延伸
人们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去寻找答案,推荐给大家几本和端午知识有关的书籍,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推荐书目:《祭端午》《端午节的故事.》《端午粽米香》。
然后,再把这篇《端午粽》美美地读给家人听。
四、小结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后当我们品尝粽子时,一定不要忘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