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
老舍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丽画面,也情不自禁地被这济南的冬天的美景陶醉了。为什么会产生共鸣?因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发挥了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这节课让我们来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二、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感受文辞之美。
1.学生自主赏析。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用以下句式:我认为 最精彩传神,它妙在 。(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抒情方式、作者的情感等角度赏析。)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并做好批注。
2.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学生组内交流,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全班展示,教师即时点评。
交流点拨示例: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赏析】“像我”独立成分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目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赏析】间接抒情,隐隐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声,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如果说成“没有风”,则与实际情况不符。
③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出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以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山居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
⑤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赏析】“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覆盖下的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赏析】“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山在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下的娇美情态。“太秀气”直接抒情,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小山强烈的赞美之情。
⑦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赏析】两个“卧”字用得准确、传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安适、恬静的美好境界,抒发了作者对雪后济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3.背诵,想象意境之美。
学生背诵自己特别欣赏的段落,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一段,边背边想象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体会意境之美。
同桌互背,享受收获的喜悦。
(二)比较阅读,发现共同之美。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只要能结合两篇课文说出相同之处,就予以表扬肯定。)
示例:1.情景交融。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都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
3.虚实结合。文章在描写眼前实景的同时都结合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三、拓展延伸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积累拓展五)
示例:1.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漫天飞舞。小溪中露出的石头上都覆盖着白雪,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幼狮在雪地里沉睡;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我的家乡在山东的一个山区,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分明。时值初冬,北风卷地,满山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阔叶树的叶子基本落光了,只有那些坚强的针叶树叶子还绿中带褐。河水还在不停地奔袭,只是水变浅了,变得更凉了,水草枯萎,那嬉戏的鱼儿早已不知去向。惨白的太阳有气无力地露露脸后,马上躲进灰蒙蒙的云里去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的感觉只有阴冷。
四、达标检测
1.假如你是文字编辑,你能准确地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吗?
响睛 慈善 垂柳 刮风 园圈
着落 宽敝 镶嵌 摇蓝 烦燥
答案:响睛—响晴 园圈—圆圈 宽敝—宽敞 摇蓝—摇篮 烦燥—烦躁
2.根据语意,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缕缕白云,美是依偎在山腰上的点点残雪,______________, 。
答案:(示例)美是倒映在水中的条条垂柳 美是漂浮在湖面上的叶叶浮萍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第②句中的“顶”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顶”字准确地写出了小雪落在矮松上的样子。
(2)第④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文中的话解释“带水纹的花衣”。
答案:比喻、拟人。传神地描绘了小山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覆盖下的小山充满了动态美。“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3)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案:描写了小雪后小山的秀美。
4.对比阅读。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两个文段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段写的是冬天的水,【乙】文段写的是秋天的水。
(2)【甲】文段中水的特点是温柔多情,【乙】文段中水的特点是甜美。
(3)两个文段同出自一位作家之手,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甲】文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乙】文段中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答案:总结性地写出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答案: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了秋天的济南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一文里,绘山景、描水色,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带有了一种悠长的味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一段。
2.跟同学合作,编一册有关冬天的诗文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