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模块模拟试题(三)(世界史、经济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模块模拟试题(三)(世界史、经济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6 16: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模块模拟试题(三)(世界史、经济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范”是中国古代的模具,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铁范,铁范之内均铸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研究发现这些铁范中的“李”、“汜”、“山”均是当地姓氏。据此可以推断,西汉初期( )
A.北方的冶铁技术较为成熟 B.政府尚未实现对铁器的全面管控
C.山东地区手工业高度发达 D.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越官营手工业
2.《汉书·地理志》记载岭南地区“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番禺)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这说明汉朝岭南地区
A.盛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重视发展对外的商业贸易
C.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 D.与各地间的交流活动频繁
3.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4.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5.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 )
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
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6.有学者说:“日益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发展水平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随着对华侵入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主要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A.始终压抑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对中国近代化起双重作用
C.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D.使中国实现了经济近代化
7.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电报、电话,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A.西方引领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B.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动力
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 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
8.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下图是1953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画。由此可见,当时(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增进健康保证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A.公共卫生问题彻底解决 B.国家关注人民身体健康
C.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D.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9.1945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把以粮食的国际储备、国际援助为支柱的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作为最大的课题。由此可知,联合国粮农组织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重要手段是( )
A.推动农业技术交流 B.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C.严控食品生产安全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0.据统计,2009年,美国农业从业人口为205.6万人,仅占美国全部就业人口的1.4%。平均每个农场只有1.07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由此可知,美国( )
A.推行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政府重视大型农场的推广 D.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11.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众多冷链物流相关政策。专家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可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由此可知,冷链物流的运行( )
A.由国家主管部门负责 B.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
C.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D.满足了人们生活需求
12.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13.从公元前8000一前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C.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D.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梁
14.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既无野生小麦,也无人工栽培小麦。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 B.促使美洲的农作物大量外传
C.解决了美洲的温饱问题 D.使美洲与欧洲往来更加频繁
15.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条约》,两国互相承诺给予最惠国待遇。为分享两国的开放市场协定,欧洲各国纷纷与英、法签署包含最惠国待遇的双边贸易协议,1860—1880年期间,英国与欧洲诸国共签订贸易条约31个,法国共签订33个。这表明当时( )
A.西方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格局形成 D.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欧洲主流
16.17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欧洲主要蔗糖供应地巴两国卷入战争,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荷兰人趁机把中国蔗糖输入欧洲,多时竞至三百万磅,中国蔗糖的赢利额有时高达765倍。这一时期中国蔗糖赢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荷兰殖民扩张的影响
C.巴西发生了战争 D.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17.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同时,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这表明,当时荷兰( )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 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18.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他们服务人数更多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生产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建立
19.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洛杉矶的传统中心城区活力衰退;城市功能区分布向西扩展到圣贝纳迪诺沙漠地带,新城区沿(太平洋)海岸线由北向南一直延伸至100多英里外的圣迭戈,容纳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被称为“更好的城市”。洛杉矶城区的变化得益于( )
A.交通条件的进步 B.政府的统一规划
C.海外贸易的刺激 D.老城区的空心化
20.电子商务是消费者与销售者双方的网络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在线电子支付活动以及商务活动的一类更具创新性和综合性特征的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1998年,电子商务开始在中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创造出诸如淘宝、京东等著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的兴起( )
A.突破了商品交易的时空障碍 B.降低了商品服务的费用
C.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 D.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1.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 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 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22.民国时期,上海有竹枝词道:“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不久,上海又有竹枝词说:“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材料可说明新式交通工具
A.传播进程的曲折与发展 B.冲击了传统的伦理观念
C.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 D.促进了各区域间的交流
23.下表中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
A.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 B.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扩大
C.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D.农民医疗问题的彻底解决
24.1981~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中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美国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2000年下降了7%;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 B.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C.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 D.美国福利政策的覆盖面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亚洲出现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在伊朗,1905—1911年发生了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在中国,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共同主张,并分析亚洲觉醒的原因。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社会,农业处于支配地位,农业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全。历朝历代无不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它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具有脆弱性,一旦发生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地区性的饥荒和社会动乱,出现灾民大量死亡,农业劳动力减少,粮食供应短缺。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生产,地理环境适宜的地区粮食高产、稳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生产总量都比较高;相反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粮食占有量较低。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在面临灾害或其他危机时,应对饥荒能力强;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应对饥荒的能力弱,粮食安全系数低。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粮食供应问题。曼彻斯特和英国中央政府实施了一些方法对策。首先,1761—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1850年的曼彻斯特,更是有5条运河和6条铁路穿过。这些运河和铁路,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成为“工业革命的生命线”。其次,1815年颁布的《谷物法》抬高了粮食价格,工人无钱购买工业制造品,同时也阻碍了欧洲大陆进口曼彻斯特的纺织品,为此,1838年,他们创建了反谷物法联盟,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第三,大规模的议会圈地在1750年到1850年之间进行,大量的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被圈占的土地既可以是农场也可以是牧场,使土地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为解决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三、论述题
27.【糖与世界发展】
材料 蔗糖是糖的一种,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在公元1000年时,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而蔗糖则频频现身于他们的药品、文学想象以及社会等级的炫耀过程中;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虽然仍是价格不菲的稀缺品;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夏威夷,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回迁徙。甘蔗栽种与甘蔗经过机械或化学的转化而生成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铁范,铁范之内均铸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研究发现这些铁范中的‘李’、‘汜’、‘山’均是当地姓氏”信息可以得出,西汉初期政府允许私人铸造铁器,并未实现对铁器的专卖和全面管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私人铸造现象,仅从材料中的铁范及文字标志无法得出“冶铁技术较为成熟”,排除A项;材料仅仅提供了与山东莱芜地区铁范相关的信息,不能得出“山东地区手工业高度发达”的结论,排除C项;“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越官营手工业”发生在明朝中期以后而非西汉初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记载“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汉朝岭南地区农业耕种方式是男耕女织,具有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同时岭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发展繁盛,综合材料信息可知,汉朝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C项正确;“盛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因其近海,贸易发展,并未指明其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汉朝时期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不能集中反映出汉朝岭南地区与各地间交流活动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唐代的犁铧出土地点广泛且形式不同,这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生产工具,这得益于当时手工业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铁农具的分布地点和形式,并没有涉及其产品质量情况,而且A项中“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中国和世界的冶铁业的技艺水平,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仅仅反映了犁铧这一铁农具的不同形式和地点分布,并没有涉及其他铁农具,无法得出“种类多且分工细致”,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日本电车的发展,铁路公司对电车的出发、到达都提出了精准的时间要求,这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时间观念,以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运行,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交通工具对城市交通规划、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古微州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总之,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明朝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大提升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分工,故排除B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既起到了瓦解我国自然经济的作用,但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说明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双重作用,故选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不是始终压抑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排除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并不是起到示范作用,更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经济近代化,排除CD。故选B。
7.A
【详解】根据题干“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和“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主导和受西方影响相结合,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洋务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设都是政府主导建设,并非民族经济的发展为动力,排除B项;题干中以铁路和电信实业举例,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并非主要特点,排除C项;题干中,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并非体现基础设施建筑主要在大中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画可知,当时国家关注人民身体健康,B项正确;“彻底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医疗保障体系和生活方式变化的信息,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粮食安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合国粮农组织依靠国际储备、国际援助来解决饥饿问题,即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保障世界粮食安全,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各国总结农业生产经验交流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加强粮食安全的措施和意图,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都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用极少的人从事大面积的农业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建立在现代化大农场的基础上,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产业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是政府行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发展冷链物流,可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链物流的运行使得农产品可以更好的流通,降低损耗,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冷链物流由谁负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相关的法制建设,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交通,并非只有欧洲,排除A项;运河的修建不是为了探索海洋,而是为了经济往来,排除C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没有运河的修建,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水稻和粟,C项正确;西亚培育了小麦,南瓜发源于南美洲,排除A项;西瓜发源于非洲,棉花发源于南亚的印度,排除B项;非洲培育出甜高梁,美洲培育出玉米,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作物外传,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的史实不充分,不能得出美洲与欧洲往来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题干所示为1860-1880年期间,欧洲国家相互签署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协定。最惠国待遇是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实行的,即各个国家市场地位平等,贸易机会均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逐渐成为欧洲主流,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经济结构,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材料体现17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荷兰人趁机把中国蔗糖输入欧洲,中国蔗糖赢利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殖民扩张时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正是因为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得中国蔗糖大量输入欧洲获得赢利,A项正确;荷兰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扩大的因素,中国蔗糖赢利主要是因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排除B项;巴西发生了战争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说主要原因,排除C项;全球贸易体系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荷兰的金融稳定、司法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荷兰的崛起,C项正确;金融体系只能体现部分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全部材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荷兰的营商环境,并未提到海外扩张,排除B项;荷兰并未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医疗资源的需求更多,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医疗的进步,并不是政府的经济调控,排除B项;环境污染并不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排除C项;西方福利国家正式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城市功能区分布向西扩展到圣贝纳迪诺沙漠地带,新城区沿(太平洋)海岸线由北向南一直延伸至100多英里外的圣迭戈,容纳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被称为‘更好的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交通条件的进步推动了市区面积的扩大,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辐射扩展,A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要流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海外贸易的刺激并不是洛杉矶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老城区的空心化是洛杉矶城区变化的表现之一,并非影响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突破传统商品交易时空的限制,A项正确;电子商务并没有降低商品服务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排除C项;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是商品、资本在全球的流通,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可得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总结的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城市兴起助推更多文化教育机构及设施的发展,并非内容,所以“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政区设置的改变(如省道府州县等),排除C项;本题材料没有点明这些文教机构中的学员构成及其选官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上海的竹枝词对汽车认识的变化,由过分夸大汽车的危害性到认识趋于科学理性,这种认知的变化从侧面说明了民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的传播进程充满曲折,但在向前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伦理观念的变化以及区域间的交流情况,排除BD两项;题干中的“汽车”属于新式交通工具,而非通讯手段,排除C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据材料“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9年(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各阶层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这说明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不仅涉及城市居民,而且在农村也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不是政府的行政职能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未体现如何解决农民医疗问题,且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美国。根据材料题干信息可知由于受科技水平提升的影响,商品日益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这使得美国的中产阶级能够在收入水平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获得生活品质的提升,C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美国至今未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虽然美元仍是主流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国已逐渐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福利开支,排除D项。故选C项。
25.(1)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2)共同主张: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和经济独立。原因:民族危机的深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并结合所学得出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根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主张根据“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得出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和经济独立。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6.(1)因素:生产力水平;经济模式;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社会财富分配;仓储设施;政府财力;政府政策等。
(2)措施:疏通运河,使用轮船、火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便利商品流通;成立反谷物法联盟,主张自由贸易;敦促政府废除谷物法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重视农业生产,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影响: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英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推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土地贵族;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生产力水平较低”可知,生产力水平;根据“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生产具有脆弱性”可知,经济模式;根据“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地区性的饥荒和社会动乱”可知,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根据“官僚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在面临灾害或其他危机时,应对饥荒能力强”等信息可知,社会财富分配和仓储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财力和政策等。
(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运河和铁路,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可知,疏通运河,使用轮船、火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便利商品流通;根据“创建了反谷物法联盟,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可知,成立反谷物法联盟,主张自由贸易,敦促政府废除谷物法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根据“大量的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可知,重视农业生产,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根据“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为工业提供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成为‘工业革命的生命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英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大规模的议会圈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土地贵族;根据“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明进程等方面分析可知,加强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推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27.示例:
论题: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日益扩大,蔗糖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蔗糖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从奢侈品成为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从而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而殖民者在蔗糖贸易中获取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转型。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欧洲人在美洲的甘蔗种植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从非洲贩卖更多的黑人作为劳动力,使美洲经济呈畸形发展,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总之蔗糖的生产和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力。
其他论题:蔗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的形成。
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蔗糖贸易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时代的来临。
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
【详解】首先要提炼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反映的的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是“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题目要求运用世界史的史实论述,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与新航路有关,根据材料信息,蔗糖的生产与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对世界的、对欧洲的、对非洲的方面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日益扩大,蔗糖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蔗糖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从奢侈品成为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从而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根据材料“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可得出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引发“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殖民者在蔗糖贸易中获取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转型。”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欧洲人在美洲的甘蔗种植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从非洲贩卖更多的黑人作为劳动力,使美洲经济呈畸形发展,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最后进行总结,总之蔗糖的生产和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蔗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蔗糖贸易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时代的来临。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