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模块模拟试题(一)(世界史、经济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2.如图是《三辅黄图》中记载的汉代长安东西两市平面图,其皆成方形,四面设肆,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这反映了汉代
A.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B.经济重心还未南移
C.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D.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3.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護、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开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B.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C.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D.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4.1825年美国伊利运河通航,在“铁路时代”来临之前,伊利运河为美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一条快速、安全、经济的捷径。不仅纽约州政府大力支持,而是东部的制造商以及移居到西部的人口也成为主要推动力量。这说明伊利运河( )
A.加强了美国各地间的联系
B.增强了美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C.促进了铁路交通设施建设
D.助推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
5.“一池三山”作为中国仙苑式皇家园林的经典山水格局,首创于汉武帝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其格局与求仙活动密切相关,又承载着帝王向往仙境的情感诉求,是中国理性思想中天、地、人和谐的真实呈现,具有珍贵的文化与艺术价值。这说明“一池三山”园林模式( )
A.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佛教思想 B.体现出道家遵循自然的思想
C.凸显了古代科技实用性功能 D.反映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
6.有学者说:“日益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发展水平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随着对华侵入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主要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A.始终压抑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对中国近代化起双重作用
C.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D.使中国实现了经济近代化
7.下表是1870—1900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城市人口(单位:万人)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巴黎 185.2 226.9 244.8 271.4
伦敦 389.0 477.0 563.8 658.6
柏林 82.6 112.2 157.9 188.9
据表可推知,当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全国人口增加明显 B.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C.工业城市不断增加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8.下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农村医疗资源贸乏状况得到缓解 B.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C.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建立 D.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9.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会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它成立初期的主要借款对象是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这些贷款有利于扩大各国购买力,促进国际金融的发展。该国际组织( )
A.成立于1945年,促进了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B.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C.是法德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
D.有利于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10.19世纪末以来,随着收割机、播种机、化肥、火车、轮船和冷冻手段投入使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的粮食和肉类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说明( )
A.交通建设决定了工业的发展 B.技术进步使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C.世界南北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11.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1864 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8 年 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
1958 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还发明了杯装方便面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结构改变
12.如表所示为1950年和2008年国内航空客货运相关数据统计。据此可知,现代中国( )
时间 运输总周转量 旅客运输量 货邮运输量
1950年 157万吨公里 1万人次 767吨
2008年 376亿吨公里 1.92亿人次 407万吨
A.飞机成为人们长距离移动的首选 B.航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C.交通业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航空货运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13.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 )
A.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B.人类由迁徙到定居
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
14.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既无野生小麦,也无人工栽培小麦。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 B.促使美洲的农作物大量外传
C.解决了美洲的温饱问题 D.使美洲与欧洲往来更加频繁
15.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他们服务人数更多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生产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建立
16.17世纪中叶,荷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工业制造和金融中心,垄断了制糖业、纺织印染业、军工工业。当时荷兰拥有的船舶总吨位比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四国的吨位总和还多。荷兰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B.自身地理位置优越
C.积极拓展海外贸易 D.大量建立股份公司
17.18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商品流转额最高的是纺织品、纺织原料和粮食。各殖民地、附属国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商品交易。证券交易所逐渐从街头、路旁、咖啡馆迁入大楼营业。伦敦皇家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都形成于18世纪下半叶。这些变化( )
A.有利于各国贸易的增长 B.刺激了对新航路的探索
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18.“工业革命”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第二,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第三,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下列属于第二层含义表现的是( )
A.实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欧美各国社会立法日益完善
C.推动人们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D.工厂制度及垄断组织的出现
19.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欧洲中部的大国——德国发生了群众性远距离人口流动潮,总的趋势是从东、北部农业区转移到中、西部工业区,鲁尔工业区兴起了一批人口在20万以上的大工业城市。这可用来说明当时德国( )
A.统一成为城市化必要前提 B.城市化源于远距离人口流动
C.大城市人口增长最为显著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0.据统计,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这反映出( )
A.人民币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B.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发生改变
C.中国资本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D.入世使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
21.古代大运河是古代南北的大动脉。从图一到图二,大运河的主要变化是截弯取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政治中心转移至大都
C.推动元朝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D.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
22.民国时期,上海有竹枝词道:“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不久,上海又有竹枝词说:“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材料可说明新式交通工具
A.传播进程的曲折与发展 B.冲击了传统的伦理观念
C.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 D.促进了各区域间的交流
23.1945年,杜鲁门提出为全体美国公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案后受强烈抵制而未达成,美国大资本家认为这是一个与共产主义有瓜葛的政策。2009年,当奥巴马提议成立由政府经营的保险公司也未成功,且招致口诛笔伐: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医疗”。据此可推知,美国( )
A.推行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 B.注重协调国内各阶层的利益
C.医疗保障的水平领先于世界 D.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相当合理
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版块之一,是一个聚焦数字经济,贯穿全年的国际性赛事。2022年,大赛设置数字医疗、数字“双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字共富七大专题赛,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全球范围内高质量推动互联网产业精准对接,为全球互联网共治共荣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大会力量。这反映出(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 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亚洲出现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在伊朗,1905—1911年发生了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在中国,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共同主张,并分析亚洲觉醒的原因。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人。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铜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而大量的人口都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由此开始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论述题
27.【糖与世界发展】
材料 蔗糖是糖的一种,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在公元1000年时,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而蔗糖则频频现身于他们的药品、文学想象以及社会等级的炫耀过程中;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虽然仍是价格不菲的稀缺品;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夏威夷,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回迁徙。甘蔗栽种与甘蔗经过机械或化学的转化而生成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唐代的犁铧出土地点广泛且形式不同,这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生产工具,这得益于当时手工业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铁农具的分布地点和形式,并没有涉及其产品质量情况,而且A项中“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中国和世界的冶铁业的技艺水平,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仅仅反映了犁铧这一铁农具的不同形式和地点分布,并没有涉及其他铁农具,无法得出“种类多且分工细致”,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前,城市中有严格的坊市界限,题干“其皆成方形,四面设肆,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正是体现了汉代商业活动有严格限制,故D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官”“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AB两项;秦汉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護、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可知,秦汉时期的农具种类多样,用于不同的农业活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劳动,即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C项正确; 材料仅体现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并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能够反映出秦汉时期铁农具种类繁多,但并未体现政府对生产工具革新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未体现牛耕,且涉及的铁农具并不局限于铁犁,根据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伊利运河为美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一条快速安全、经济的捷径”“东部的制造商以及移居到西部的人口也成为主要推动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利运河的开通便利了美国东西部交通,方便东部的移民迁入和企业进驻,助推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D项正确;伊利运河加强了美国东西部的联系,而非“各地间的联系”,排除A项;伊利运河便利美国国内交通,而非对外联系,排除B项;伊利运河修建时,“铁路时代”尚未来临,运河一定程度上替代铁路的作用,故不能促进铁路交通设施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推崇神仙思想,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而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有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的理念,B项正确;“一池三山”中的三山以道教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并非受佛教思想影响,排除A项;“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古代科技实用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园林建筑,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既起到了瓦解我国自然经济的作用,但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说明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双重作用,故选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不是始终压抑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排除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并不是起到示范作用,更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经济近代化,排除CD。故选B。
7.D
【详解】从1870—1900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城市人口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反映出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城市人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不能体现是否重视农业,排除B项;城市人口增加并不代表城市数量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根据宣传标语“赤脚医生遍山村 合作医疗气象新”可知,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通过医疗赤脚医生下乡活动来缓解农村医疗资源贸乏,A项正确;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问题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排除C项;赤脚医生深入农村,只是缓解农村医疗资源贸乏,从中无法可知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为会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可知该国际组织是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促进了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A项正确;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排除B项;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德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排除C项;世贸组织的成立有利于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收割机、播种机、化肥、火车、轮船和冷冻手段投入使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的粮食和肉类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技术进步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农产品产量增加,出口更便利,国际市场竞争加剧,B项正确;交通建设不是工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未提及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别,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食品生产,而非殖民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食物的保鲜与储藏,随着技术的进步,食物的储藏变得更方便,更有效,这便利了人们的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餐饮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食物的储藏,而不是各类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我国航空业无论是客运能力还是货运能力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航空服务能力上了好几个台阶,B项正确;飞机出行成本较高,并不是人们长距离移动的首选,在货运方面也不具有成本优势,排除AD项;仅凭航空业的发展不足以说明交通业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排除C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装变为食物生产者,有了农业生产带来了人口增长率的提高,所以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形成与发展,C项正确;人来早期的生产生活中,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和手工业关系不大,排除A项;人类由迁徙到定居是人口年增长率提高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装变为食物生产者,不在是采集和渔猎,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小麦逐步传入美洲并被迅速推广,成为人们的主食,小麦产业随之兴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作物外传,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的史实不充分,不能得出美洲与欧洲往来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医疗资源的需求更多,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医疗的进步,并不是政府的经济调控,排除B项;环境污染并不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排除C项;西方福利国家正式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荷兰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拓展海外贸易,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由此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故选C;荷兰的崛起得益于自身对海外贸易的拓展,而非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大量建立股份公司,排除AD;地理位置是其崛起的有利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60年代以后,生活用品逐渐超过奢侈品,成为国际货物贸易的主流,殖民地、半殖民地也出现了大型的商品交易活动和商品交易场所,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也日益活跃,从而形成了伦敦、纽约等国际性金融中心,这些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是有利于西方殖民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关系不大,排除A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处于新航路的开辟阶段,时间不符,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处于工业革命的兴起阶段,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叶,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第二,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可知,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变化,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出现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D项正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属于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社会立法日益完善属于社会条件的完善,排除B项;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德国人口转移到中西部工业区,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进而兴起了一批大工业城市,可得出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D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已完成统一,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提的的远距离的人口流动趋势是从农业区向工业区,才能进而推动城市化发展,单纯的远距离人口流动与城市化无关,排除B项;“最为显著”表述不当,材料没有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大城市人口增长最为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利用外资规模和外汇储备剧增,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中国的外资和外汇储备,并未提到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储备,排除A项;中国对外贸易并未改变,而是更加深入了,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对外开放,并未涉及中国资本对全球化进程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运河的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主要是南粮北运,隋唐时期,粮食运往长安,大运河通过洛阳,便于运输,元朝首都在大都,大运河主要是南粮北运到大都,截弯取直可以节约大量运费,B项正确;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不是原因,是大运河的影响,排除A项;C、D项表述与题意关系不大,无法说明是变化的原因,排除。故选B项。
22.A
【详解】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上海的竹枝词对汽车认识的变化,由过分夸大汽车的危害性到认识趋于科学理性,这种认知的变化从侧面说明了民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的传播进程充满曲折,但在向前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伦理观念的变化以及区域间的交流情况,排除BD两项;题干中的“汽车”属于新式交通工具,而非通讯手段,排除C项。故选A项。
23.A
【详解】由题干中的“杜鲁门提出为全体美国公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案后受强烈抵制而未达成”“2009年,当奥巴马提议成立由政府经营的保险公司也未成功,且招致口诛笔伐: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医疗’”可知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商业化的,A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关系,更谈不上利益协调问题,排除B项;美国医疗水平只有和其他国家相比,才能得出水平,而题干并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中强调的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商业化,并没有涉及私人医疗保险,属于偷梁换柱,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数字医疗、数字“双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字共富”“高质量推动互联网产业”可知,互联网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生活,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排除A项;材料强调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并非强调社会服务体系、科技全球化,排除BC项。故选D项。
25.(1)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2)共同主张: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和经济独立。原因:民族危机的深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并结合所学得出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根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主张根据“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得出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和经济独立。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6.(1)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发展为较为集中的工厂生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2)影响:出现了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技术体系;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钢铁时代;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可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根据材料一“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可知,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发展为较为集中的工厂生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根据材料一“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根据材料一“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人。”及所学可知,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2)影响:根据材料二“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而是推出新产品。”及所学可知,出现了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根据材料二“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铜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及所学可知,形成了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技术体系;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钢铁时代;根据材料二“而大量的人口都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及所学可知,推动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7.示例:
论题: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日益扩大,蔗糖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蔗糖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从奢侈品成为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从而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而殖民者在蔗糖贸易中获取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转型。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欧洲人在美洲的甘蔗种植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从非洲贩卖更多的黑人作为劳动力,使美洲经济呈畸形发展,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总之蔗糖的生产和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力。
其他论题:蔗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的形成。
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蔗糖贸易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时代的来临。
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
【详解】首先要提炼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反映的的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是“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题目要求运用世界史的史实论述,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与新航路有关,根据材料信息,蔗糖的生产与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对世界的、对欧洲的、对非洲的方面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日益扩大,蔗糖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蔗糖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从奢侈品成为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从而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根据材料“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可得出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引发“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殖民者在蔗糖贸易中获取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转型。”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欧洲人在美洲的甘蔗种植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从非洲贩卖更多的黑人作为劳动力,使美洲经济呈畸形发展,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最后进行总结,总之蔗糖的生产和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蔗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蔗糖贸易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时代的来临。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