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7 10:28:25

文档简介

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I卷作答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II卷作答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位置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可以没有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2、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蛇属于第五营养级,是五级消费者
C.图中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图中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3、生态学中常用能量金字塔来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能量金字塔顶部的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
B.最多约有20%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一般没有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多
D.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
4、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D.若在图3中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能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5、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
6、稻鸭共作是一种综合农业技术。鸭子可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为鸭提供充足的水、适量的食物以及劳作、栖息场所,最终获得无公害、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水稻、杂草、鸭子和昆虫组成
C.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多级利用
D.一块稻田中全部的稻飞虱(一种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B.杂食性鸟和蝗虫间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能以生产者为食
C.图示结构中的消费者有杂食性鸟、跳虫等四种,其中杂食性鸟占三个营养级
D.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有机碎屑中的碳被分解为CO2后被生产者再利用的过程
8、“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鸡 7 10 1 3
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2%
D.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9、“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的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B.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维持碳的收支平衡
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不参与全球碳循环
10、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来干扰,也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而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其中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B.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恢复稳态的能力
D.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均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态
11、科研人员调查了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结果如图所示,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脆杆藻大量死亡,可能与微囊藻产生的有毒物质有关
D.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植食性鱼类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比肉食性鱼类多
12、多氯联苯(PCB)是人工合成、不易被降解的有机物,有强致畸性,青岛近海海域及生物体内PCB的含量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
采样点 海域PCB平均含量(ng/g) 肌肉组织PCB平均含量(ng/g)
鱼类 软体类 虾类
1 6.58 116.4 97.5 90.8
2 10.76 547.3 386.7 121.4
3 9.16 524.9 138.3 154.7
A.PCB在生物体内积累造成生物富集现象
B.根据结果推测鱼类可能处于较高营养级
C.PCB扩散到远海水域体现污染具有全球性
D.PCB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13、下列有关人类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被大量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B.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干扰而引发的
D.人类对氟氯烃等化合物的使用导致大气臭氧含量下降
14、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单向性集团内蚜虫的种群密度
15、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16、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是因为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B.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其正常功能
C.桑基鱼塘是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D.植物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缓解温室效应
17、在水库的上游,政府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
D.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9、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建设是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主要体现了协调原理
C.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稳定性较高
20.下图表示某地人工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龙虾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B. 沼气池中微生物同化的能量均来自奶牛
C. 该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甘薯对沼渣中能量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循环
D.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甘薯,故其同化的能量即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操作及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霉可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B.果醋制作中,产生乙酸需要无氧条件
C.泡菜制作中,水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污染
D.果酒制作中,瓶中装满果汁保证无氧环境
22、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挑选新鲜的葡萄,去除枝梗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榨汁
B. 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 制作泡菜时,加入蔬菜后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D. 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设置接种通用培养基作对照
23、已知固体培养基会因碳酸钙的存在而呈乳白色,且乳酸能分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材料进行了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鉴别乳酸菌
B. 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加入锥形瓶后一般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C. 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
D. 分离纯化乳酸菌时,应挑选出不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24、某同学将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大约为5.7×107个/L
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
C.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的活菌数
25、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
4.55
×
10
9
)26.(10分)图1是某稻田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KJ)。请回答下列问题:
(
3.50
×
10
9
) (
1.05
×
10
10
)表: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
摄食能量 同化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Y 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1.05×109 7.95×108 m 2.55×109 3.55×108
(1)图1碳循环示意图中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1中生物分析,图2中粪便中的能量直接属于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卷叶螟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可被___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同化。
(3)上表中m值为____________KJ,Y代表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4)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该计算结果可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8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1)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在水体中的分布,体现了水生植物群落的_______结构,该结构出现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否为群落演替?____。若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既可)
(4)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_____调节。
(5)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8.(8分)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中蚕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
(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不止一种,环境遇到一定干扰时,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通过饲养家畜、池塘养鱼、桑叶养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
29.(8分)为了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 A、B两种培养基,其成分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项目 葡萄糖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尿素 琼脂 水
培养基A + + + + - + +
培养基B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1)通常情况下,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判断,培养基A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获得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B不能用于分离尿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B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在实验室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3)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时要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
30.(8分)土壤中的苯酚(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实验室希望能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下图是部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入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能
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营养成分),除此而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 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调PH→__________→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
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研究者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8分)如图所示为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1)微生物菌种资源丰富,选择发酵工程用的菌种时,若生产的是微生物自身能合成的产品,通常选择菌种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生产的是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产品,一般选择菌种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大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过程的中心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时期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同时要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通气量以及转速等条件。
(4)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发酵产品分离、提纯时要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发酵产品是酵母菌单细胞蛋白,常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分离、提纯。高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试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A D B B B B B C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D B C A A A D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
(1)大气CO库→水稻有机物 b、c、e (2)水稻 分解者
(3)2.55×108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4)11.36% 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的生物会通过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并且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2分)
27.(8分)
(1)垂直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是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3)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4)(正)反馈 (5)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2分)
28.(8分)
(1)大于 消费者 (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3)糖渣、桑叶、蚕排泄物等废弃物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循环 整体
29.(8分)
(1)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适宜pH不同  (2)不能  该培养基缺少氮源,尿素分解菌不能获得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   培养基没有凝固剂,是液体培养基,无法获得单菌落 (3)液体 高压蒸汽灭菌(或:湿热灭菌)
(4)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种群
30.(8分)
(1)碳源 氮源和无机盐 (2)灭菌 通过不断稀释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 (3)用其他碳源代替苯酚(2分) 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2分)
31.(8分)
(1)诱变育种(或自然界中筛选和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2)增加目的菌的数量 (3)发酵罐内发酵 温度、pH
(4)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2分)
(5)过滤、沉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