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首页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复习目标
序号 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知道 掌握 理解
1 呼吸系统的组成 √
2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
3 肺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
4 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 √
5 健康生活 √
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知识框架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肺
呼吸道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
气体处理
与外界的通气
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中考要点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1.呼吸系统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呼吸道
呼吸系统
肺泡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考点2.呼吸道对空气的作用
鼻毛:阻挡尘埃病菌
分泌粘液:使空气清洁、湿润
毛细血管:使空气温暖
纤毛:向上摆动,清除病菌
粘液:湿润、杀菌
鼻腔
气管
痰
软骨结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的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同时使进入体内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温暖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考点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实验模拟:
①呼吸道 ② 胸廓 ③ 肺 ④膈肌
呼吸运动
膈肌 肋间肌 胸腔容积 肺 肺容积 气压差 气体进出 动作 图示
收缩 向下 收缩 上举 变大 扩张 变大 肺内压<体外压 进入肺部 吸气 图2
图三A-B
舒张 向上 舒张 下降 变小 收缩 变小 肺内压>体外压 从肺部排出 呼气 图1
图三B-C
气体进入肺部,是由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是由膈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内外气压差形成的。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考点4.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泡
支气管在肺里形成各级分支, 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 上皮细胞。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考点4.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部的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璧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人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肺部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原理实现的。
例题1.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典型题例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C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D.图乙中,血液从①端流到②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B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例题2.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丙都表示吸气状态B.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乙都表示吸气状态C.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乙都表示呼气状态D.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丙都表示呼气状态
A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B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例题3.下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b代表不同气体,c代表富含血红蛋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代表氧气 B. b代表二氧化碳C. c代表红细胞 D.肺泡中的a只需要透过肺泡壁就能进入血液
D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B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例题4.甲、乙分别为膈肌的运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①是 (填器官名称),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甲中的a是 (填气体名称),该气体扩散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结合。(2)图甲所示膈肌收缩时,人体处于 状态(填“吸气”或“呼气”),此时图乙中肺泡内的气体压力 外界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下列运动中,相同时间内需要能量最少的可能是 (填运动名称)。
运动 慢跑 游泳 散步 打篮球
每小时耗氧量(升) 120 120 60 90
肺
氧气
吸气
低于
散步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B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例题5.为了“探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 。(2)请你推测,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3)一段时间后,丙瓶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由此说明: 。(4)请你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新陈代谢产生的
吸收二氧化碳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
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组织细胞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1.当你过生日用力吹蜡烛时,膈肌的变化是( )
A.收缩变为舒张 B.舒张变为收缩 C.顶部下降 D. A、C两项均是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气管 B.肺 C.鼻腔 D.喉
3.防溺水演练时,同学们把头伸入水中憋气30秒,然后抬头呼气。呼气时( )
A.膈肌收缩 B.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膈顶部下降 D.肺内气压大于外界
A
B
D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4.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C.外界气体进入肺的路线: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D.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C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5.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其演示的是( )
A.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B.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缩小C.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D.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A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6. ECMO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如图所示,膜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C.膜肺发生的过程相当于外界气体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D.在半透膜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部分尿素
A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7.北欧人的鼻子高且长,这是与寒冷气候相适应的,由此你可以想到( )
①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了呼吸道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③北欧人鼻子高且长,有利于对吸入的寒冷干燥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④人呼吸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8.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的②为呼吸道,可以保证气流通畅,并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B.图二中肺泡和肺部毛细血管之间a、b交换依赖于气体的扩散作用C.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血液从A端流到B端后,氧气含量增加D.图二所示的肺泡内气体按照d方向出肺泡时,膈肌处于图三中的乙状态
D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图为肺内气体交换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与飞沫传播感染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 。(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部分患者出现肺部受损,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图中 (填字母)所示的生理过程。(3)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变成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4)在肺部CT检查时,医生要求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时,胸部容积变大,肺内气压 。(5)目前多个国家都在加紧研发新冠肺炎疫苗。疫苗作为 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
肺
A
血红蛋白
动脉血
变小
抗原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10.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造成"尘肺病"。患者出现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机生命。下面甲图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乙图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在吸气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状态,此时D处于 状态。(2)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会对吸入的空气进行 处理。因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此时影响了图甲中肺与[ ] 内血液的气体交换。
B
收缩
2 组织细胞
清洁湿润温暖
1 毛细血管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10.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造成"尘肺病"。患者出现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机生命。下面甲图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乙图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人患“尘肺病”后,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 。(5)“尘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很难治愈,接下来它会对其它系统产生影响,威胁人的健康。这说明人的各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体现了人体是一个 的生物学观点。
气管和支气管
统一的整体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11.2021年3月我国北方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范围的强沙天气。沙尘天气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上升下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作答(注:“[]”填数字,“ ”填文字)
(1)含有沙尘的空气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呼吸道不仅保证了气流通畅,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 ] 的气体温暖、湿润、 。(3)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病毒会造成很多疾病。哮喘是[ ] 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会出现呼吸困难。
1→4→2→5→3→6
6 肺
清洁
3 支气管
第6课 人体的呼吸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12.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含住玻璃管C吸气和呼气
(1)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该同学吸气时,应捏紧 (选填“B”或“D”);呼气后,观察到 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2)在实验中设置甲瓶的目的是 。(3)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扩大,气体就被吸入。
D
乙
二氧化碳
对照
C
收缩
第6课 人体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