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1 生物和生物圈-冲刺中考生物重点难点热点突破精讲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重难点01 生物和生物圈-冲刺中考生物重点难点热点突破精讲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8 19: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初中生物重难点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
考点 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 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①______和②______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活
分布
知识点梳理
2. 分类: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举例
非 生 物 因 素 ③____ 光照影响鼠妇、黄粉虫幼虫等的分布;海洋里由浅到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
温度 南橘北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水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空气 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
光照
生态因素 举例
生 物 因 素 种 间 关 系 ④_______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害虫和青蛙
⑤ ______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共生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寄生 猪和猪肉绦虫
捕食
竞争
生态因素 举例
生物 因素 种内 关系 种内 ⑥______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种内 ⑦ _____ 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争夺水、养分、光照等
斗争
互助
3.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详见实验突破)。
考点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通过环境的改变是否影响了生物的生理活动进行判断。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地衣促使岩石不断地风化;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等。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例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下雨”等。
4.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沙漠中的植物通常叶都退化成针状,根往往扎得很深,能够防风固沙;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水分蒸发又可增加空气的湿度。
考点 3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①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生物与环境
【识图要点】
③_______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1)生态系统
②______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
生物
(2)④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一些自养型细菌。
(3)⑤ 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不仅包括动物,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生产者
消费者
(4)⑥ _______是联系生物和环境的枢纽,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其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但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
分解者
【方法指导】判断一个空间范围是不是生态系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判断;另一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判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提示: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涉及了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的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分解者。
×




2. 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也能进行物质循环。( )
提示: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
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自然
界中的物质循环。
×




×
×

3. 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
提示: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部分组
成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仅组成了生物部分。
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
5. 生态系统中,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
提示:菟丝子属于寄生植物,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⑦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如:草→鼠→蛇→鹰。
吃与被吃
(3)食物链的书写
a.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⑧ ________,终止于最高级⑨ _______。
b.食物链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c.食物链中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⑩ ______和 __________ ,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发生的联系。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11
(4)食物链的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高级的消费者才算作是一条食物链。
(5)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以“甲→乙→丙”为例)
◆短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
◆长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丙的数量先减少再增加;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丙的数量先增加再减少。最终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判断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打“×”。
1.鼠→蛇→鹰( )
提示: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
2.阳光→草→兔→狼( )
提示:阳光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
×




3.草→昆虫→青蛙→蛇( )
4.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
提示: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5.狐→兔→草( )
提示: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
×
×

(6)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 ____ ,食物链越 ____,食物网就越复杂。
12
13


【特别提醒】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不止位于一条食物链上:在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要吃多种植物,次级消费者也有多种捕食对象,所以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有些生物位于多条食物链上。
4. 生物富集
(1)生物富集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或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 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  ________级别的升高而逐渐   
  ______。
(2)举例:在“草→鼠→蛇→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14
15
16
食物链
消费者
升高
5.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 ____和 ____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 _____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
6. 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 ____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7
18
19
自动调节
食物链
食物网
逐级递减
20
【特别提醒】
(1)食物链的营养级并不是越多越好: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中损失的就越多。
( 2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如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 3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考点 4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①____,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②___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③___千米。
生态
系统
大气圈
20
【特别提醒】生物圈只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圈层的一小部分,不要错误地认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者就是生物圈。
3.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和“④_____”之称,生物种类及数目最多,如热带雨林、福州森林公园、大兴安岭林区。
地球之肺
(2)草原生态系统:大多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如呼伦贝尔草原、希拉穆仁草原。
(3)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多,如太平洋、渤海。
(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由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如长江、黄河。
(5)湿地生态系统: 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⑤______”之称,如沼泽、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6)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如稻田、一块菜地。
(7)城市生态系统:⑥_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必须从外界输入食物,同时要向外界输出垃圾,如北京市、长沙市。
人类
地球之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