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临门一脚”专题训练(十五):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临门一脚”专题训练(十五):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8 13: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
A. 仍在纸板上呈现
B. 被纸板挡住
C. 在纸板前方
2. 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让一束细光沿纸板E射到O点,在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无论如何调整纸板F的位置,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3)小明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F板上总能看到反射光线.因此他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操作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观察,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撤去不透明纸,小华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物、像的位置A、A′.
(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自备器材做该实验,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两个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甲所示).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 硬币成像在a处
B. 硬币成像在b处
C. 硬币成像在c处
D.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
A. 仍在纸板上呈现    B. 被纸板挡住
C. 在纸板前方
6.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__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 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 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 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________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7.“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
A. 仍在纸板上呈现
B. 被纸板挡住
C. 在纸板前方
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__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 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 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 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________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9.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________cm.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________(选填“MM′”或“NN′”)面反射形成的.
(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________的位置,___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次数 1 2 3 4
lA/cm 5.40 7.15 9.80 12.50
lB/cm 5.20 6.96 9.61 12.32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________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1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甲所示).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
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 硬币成像在a处
B. 硬币成像在b处
C. 硬币成像在c处
D.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_____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i ∠γ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参考答案
1. (1)竖直(垂直) 顺 (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C
2. (1)纸板未与镜面垂直 (2)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或错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入射角) (3)不合理 没有将纸板F向前或者向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 (1)仍能 反射 (2)等大 (3)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选用的是厚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
4. (1)玻璃板 相等 远离 (2)对称 (3)A
5. (1)竖直(垂直) 顺 (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C
【解析】(1)实验前,应将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放置,这样才能在纸板上显示出反射光线;如果入射光线沿入射点逆时针转动,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要增大,所以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3)纸板翻转后,两个纸板没在同一平面上了,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应该向前倾斜,在纸板前方.故选C.
6.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薄 (2)30 (3)不能 (4)偏高
【解析】(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2 s后蜡烛A移动的距离为s=vt=5 cm/s×2 s=10 cm,此时蜡烛A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10 cm+5 cm=15 cm,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距离为30 cm,即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30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到;(4)如果将玻璃板不与水平面垂直,而是向蜡烛A倾斜,由于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则蜡烛A的像成在上方,位置偏高.
7. (1)竖直(垂直) 顺 (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C
【解析】(1)实验前,应使纸板和平面镜垂直,这样才能在纸板上显示出反射光线;如果入射光线沿入射点逆时针转动,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要增大,所以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3)纸板翻转后,两个纸板没在同一平面上了,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应该向前倾斜,在纸板前方,故选C.
8.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薄 (2)30 (3)不能 (4)偏高
【解析】(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为了减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2 s后蜡烛A移动的距离为s=vt=5 cm/s×2 s=10 cm,此时蜡烛A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10 cm+5 cm=15 cm,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距离为30 cm,即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30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到;(4)如果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而是上端向左倾斜,由于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则蜡烛A的像呈在上方,位置偏高.
9. (1)0.30 (2)MM′ (3)右侧 直接 (4)大于
(5)探究玻璃板的厚度对像和物到反射面距离差值的影响
【解析】(1)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玻璃板刚好正对刻度线,因此读数为0.30 cm;(2)A发出的光大部分在MM′面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产生一个错觉形成一个虚像,少部分光线进入玻璃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的一部分在NN′界面发生反射,反射光再经过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产生错觉形成虚像,因此直接通过MM′反射所成像看起来较亮;(3)白卡片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有无棋子A的像,若为实像,则像直接呈现在光屏即白卡片上;若为虚像,则白卡片上没有像;(4)像到反射面MM′的距离应该是像到NN′的距离加上0.30 cm,由表格数据可知lA<lB+0.30 cm因此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可能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引起的,因为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实际上是B通过厚玻璃板折射形成的虚像,并不是它的实际位置,玻璃板越厚,这个虚像和B的实际位置相差越远,因此可以探究玻璃板的厚度对像和物到反射面距离差值的影响.
10. (1)虚 (2)3.50 不变 (3)②
【解析】(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L起始端在0 cm刻度线上,末端在3 cm后5格,故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3 cm+0.1 cm×5=3.50 cm,平面镜成等大等距的虚像,故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3)蜡烛与它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应该在图中的②处.
11. (1)玻璃板  相等  远离 (2)对称  (3)A
【解析】(1)玻璃板与平面镜相比,具有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到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因此,实验时应选择玻璃板;后面的那支蜡烛刚好与镜面前的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镜前的蜡烛远离镜面时,它所成的像也将远离镜面;(2)实验表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可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3)当硬币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平面镜时,因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故硬币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仍然在a处.
12. (1)入射角 (2)等于 远离 (3)不能 同一  (4)漫反射
【解析】(1)EO是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i是入射角;(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所以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光线OF远离法线ON;(3)在实际操作中,前后折动纸板,在纸板B上是看不到反射光线的,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纸板反射的光线,说明这种反射属于漫反射.
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