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指交替变化)现象。行金版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A.呈现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区域间商贸联系加强 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
2.公元前220年起,秦朝陆续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驰道的修建
A.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维护了秦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C.使秦朝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 D.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3.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4.在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
5.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不断对外征伐。随着统治版图的不断扩大,境内民族成分也日益复杂,政府逐渐确立了双轨行政制度。其具体做法是
A.分设南、北面官 B.编设“猛安谋克”
C.按四等人差别对待 D.推行行省制度
6.南宋社会华靡之风盛行,享乐意识浓厚,但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的忠义英雄就有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B.南宋封建制度的发展
C.市民阶层价值的追求 D.理学忠君思想的熏陶
7.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8.清顺治年间颁布的“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下列关于这两种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B.清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
C.清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 D.清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9.1841年3月13日,英国武装轮船“复仇女神号”拖带两只小船,驶入澳门西侧的西江水道。在3天的航行中,这支小小的船队,沿途竟打垮了6座炮台,击毁了清军9艘战船,毁坏了清军100多门大炮,并拆除了多道拦江障碍。这一情况反映了
A.英国企图占领澳门 B.清政府已完全放弃抵抗
C.中国毫无海权意识 D.鸦片战争结局的必然性
10.右图为1908年2月26日刊登在《神州日报》上的一幅漫画。它反映了作者
11.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概览表。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 宪政党 1912年3月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统一党 1912年3月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年5月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年8月 孙中山、 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民主党 1912年8月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12.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A.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
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3.194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呼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呼吁旨在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彭德怀指出:“抗美援朝运动使全国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同仇敌忾、打退美国侵略者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通过各方面来支援军队及朝鲜人民反抗侵略、保卫远东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彭德怀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A.显示了抵御外辱的信心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增加了经济建设的动力
15.有人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时指出:那时候年轻人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在家做点小生意,没有必要一定去务农。我在家待不住,就在深圳、广州与上海之间跑,贩卖牛仔裤。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国家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C.沿海经济特区的数量逐渐增加 D.社会认可市场经济体制
16.“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这反映了中国
A.在国际事务中起决定作用 B.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对外交往局限在经济领域 D.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3分)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的这种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疆域管控和治理的认识。(8分)
18.(12分)城市是一个众多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城市职能发生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时,王玄谟论及彭城形势时说:“南界大淮,左右清、汴,城隍峻整,襟卫周固。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途三千,达于齐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
——摘编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材料二 现在我们在城里见到的大街小巷的名称,有些在宋代就有了,都是以不同的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与主要市区之间有一个吴山,吴山境内有几十个庙,叫鲁班庙……每个庙的名字都意味着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地区也因此而闻名。
——摘编自吕振羽《中国历史讲稿》
材料三 清末民初的扬州,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批重要的现代脑力劳动者,形成了专门的职业阶层,这是扬州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象征,包括教师、律师、医生、编辑、记者、作家等职业人员已有一定数量。当然,黄包车夫、挑水工、轿夫、船夫、女佣等在当时的职业中也占一定比例。
——摘编自朱煜《扬州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城市所起的主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以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的大量出现体现了怎样的经济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特征在宋代出现的有利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城市职能的变化。比较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指出扬州人口构成比例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4分)
19.(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中国文明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什么核心思想主张 有何重要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这一改变过程经历了哪几个层次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3分)
20.(12分)下表示意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发展状况
1927年 在上海建立第一家瓶装厂,最初翻译为“蝌蝌啃蜡”,古怪的味道,奇怪的名 字,销售情况非常差
1928年 350万英镑重金悬赏征求译名,获得最佳品牌名——可口可乐。相继在南京、 天津、青岛等地建立瓶装厂
1948年 上海厂成为美国境外第一家年产100万箱的瓶装厂
1949年 可口可乐公司撤离中国大陆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可口可乐被视为美帝国主义“倾销”到全世界的“特权产品”, “腐蚀被侵略民族的青年们的意志”
1978年 可口可乐公司正式宣布重返中国,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代售协议
1979年 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
1981年 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2008年 中国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
——据徐琪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进退流转》等整理
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初入中国、撤离中国、重返中国三个阶段,请从时间上划分这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5CDBDA 6-10 DCBDB 11-15 BBCBA 16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3分)(1)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2分)(答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同样给分)
积极影响:①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③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分)
(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影响:①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②加强了民族团结。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分)
认识:①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疆域有效的管控和治理。②对疆域的管控和治理要因时因地进行适时调整。(4分)
18.(12分)( 1)作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安定;维护封建统治。(3分)
(2)特征: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2分)
有利条件:农业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相对宽松;货币的发展(交子的出现)等。(3分)
(3)变化:由侧重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城市经济功能增强。(2分)
趋势: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2分)
19.(15分)(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影响:开眼看世界,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4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4分,每点1分)层次:由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2分)
(3)作用: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3分)
20.(12分)示例:①初入中国阶段,1927~1948年。(1分)
依据:1927年“可口可乐”初入中国上海后,销售不畅,调整营销策略后初步打开了销路。二战结束后,美国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进一步加深,中国成为美国商品倾销市场,销量大增。(3分,1点2分,2点3分)
②撤离中国阶段,1949~1978年。(1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与封锁态度;美苏冷战的国际局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更加敌对;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侵略的代表。(3分,1点2分,2点3分)
③重返中国阶段,1978年至今。(1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可口可乐公司及时进行策略调整,抓住时机重返中国市场;可口可乐见证着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上独特的一笔。(3分,1点2分,2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