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论语》十二章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中学李建英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尼山全貌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及背诵。
3.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领悟《论语》深刻的内涵。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十有( )五 论语( )
逾矩( ) 曲肱( )yùnwǎngdàiyuèxǐngchuányòuyú ɡōnɡ 读儒家经典lún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省 愠 说 罔 殆 信 传 矩 十有五 堪 饭疏食饮水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指导: 1.单音字换成双音字 2.弄清虚词的用法 3.补充出省略部分 4.调整句子的语序 5.揣摩句子的语气 6.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7.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8.文言文特殊句式论儒家经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三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则。全文思想内容包括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学习方法:要常复习实习、学思相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
而改之。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则,说说你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