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这反映出两个国家统治的共同点是
A.建立了广阔的帝国 B.宣扬君权神授
C.依靠法律进行统治 D.实行行省制度
2.《摩奴法典》中写道:“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 而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这体现了种姓制度的特点是
A.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B.职业世袭
C.法律地位不平等 D.自由通婚
3.在雅典,“公民是城邦的动物”、“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有存在的意义”、“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这反映出雅典
A.重视维护城邦集体利益 B.民主政治的滥用
C.人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统治危机的加深
4.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盛行封君封臣制度。这种制度
A.旨在顺应与西亚大国争霸需要 B.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初期
C.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D.为城市市民赢得了自治权
5.基辅罗斯人在信奉东正教的同时,从君士坦丁堡学到了书面语和文化艺术。基辅罗斯还请来希腊建筑师修建教堂和宫殿,兴建了圣索非亚大教堂和彼彻尔斯克修道院。这可用来说明俄罗斯
A.与拜占庭相同的历史传统 B.受拜占庭文明的广泛影响
C.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D.受到拜占庭帝国宗教统治
6.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这场改革,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C.建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B.深信“地圆说”
C.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D.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8.甘蔗原产自印度,16世纪以后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这从侧面证明
A.各国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B.世界饮食结构日渐趋同
C.新航路开辟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D.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9.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传播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禁欲观念的消亡 D.实用主义的流行
10.自然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知识与社会文化,一般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认为“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唯有外力才能克服物体的惯性”;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认为我们可以利用“物体的力量和作用”,使自己成为“主人和占有者”。以上认识
A.明确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C.构建了近代科学的框架 D.为科学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撑
11.有学者认为“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仍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B.确立教会从属于国家的思想
C.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2.《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规定,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这说明,美国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存在一定局限性
C.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 D.维护了国家统一
13.“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的代表马克斯·伦茨说:“俾斯麦运用战争与外交政治才能为普鲁士而奋斗,为德国人赢得民族国家。”该学者强调的是俾斯麦
A.推动了德国完成统一 B.具有机智善变的个性
C.引领德国走上专制之路 D.发扬普鲁士军国主义
15.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不仅宣布成立神道教,颁布“体敬神爱国之旨;明天理人道;奉戴皇上,遵守朝旨”的教义,还在《教育敕语》中把无条件地“忠于天皇”,发生战争时准备为天皇献身作为日本国民的最高道德规范。由此可知,当时日本社会
A.儒家思想深受推崇 B.对外扩张思想逐渐兴起
C.宗教迷信思想盛行 D.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1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论述了巴黎工人七十二天中武装起义、武装斗争、武装自卫的过程,以历史的事实证明:“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这说明巴黎公社运动
A.丰富和补充了马克思主义 B.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确立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 D.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所向披靡,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在征服的地方兴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希腊式建筑。帝国东方的很多人学会了希腊语。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化时代开启。古希腊美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着东方美术,例如太阳神阿波罗出现在佛教艺术中,楼兰遗址的柱子也明显具有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特点。
——摘编自徐显朝《亚历山大东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帝国影响东方文明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或许不是一个孤立现象,但它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其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在它先后所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巨变都要激进得多,那些因政治上同情法国大革命而移居法国的美国革命家和英国“雅各宾党人”发现他们自己在法国都成了温和派。在所有同时代的革命中,只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性的。它的军队开拨出去改造世界,它的思想实际上也发挥了相同作用。它为日后的所有革命运动提供了榜样,其教训融入了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中。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789-1848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拿破仑成功的关键,就是他能够混合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理想:自由和秩序。他靠的是表面给自由、实际重秩序的手段。革命背后的独裁意志远远强过任何旧制度君主的意志,为了完成功业,他利用了全民投票,全民投票很中他的意,他可以借此把自己已经决定好的事呈现为大众的选择。为了恢复被革命撕裂的国家和欧洲大陆的秩序,波拿巴在寻求和解时拿出了他最具政治家风范的表现。他只放逐了不可和解的保王党人和雅各宾党人,并鼓励其余流亡者回国,团结到他的政权周围。他的重要成就还包括颁布《拿破仑法典》,与旧制度下法国那有着大约400部法典的混乱状况相比,它是理性与平等的模板。
——摘编自[英]蒂莫西·布莱宁《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稳定法国局势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影响。(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于是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更适合于资产阶级追求高额利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要求,成为刻不容缓的事。18世纪的几乎所有发明家都是被生产的实际问题所推动着。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思想已逐渐摆脱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到了17世纪,理性思想原则逐渐取代了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思想原则,科学发明一一出现。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发明奠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工业革命正好发生在此时。
材料二:在19世纪末的英国,冶铁、炼钢、造船等工业部门中都形成了垄断组织。到1902年底,英国已有了57个托拉斯及其他形式的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资本输出的对象主要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英国在香港、上海先后成立的汇丰银行,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银行业。1902年,英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2.6亿余美元,占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首位。1910年,英国的资本输出总量约700亿法郎,其中输出到欧洲的约40亿法郎,输出到美洲的为370亿,输出到亚洲为290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6分)
20.(12分)《共产党宣言》是青年必读常读之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2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4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听习近平谈<共产党宣言>》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为题写一则推介词。(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 B 2. C 3. A 4. C 5. B 6. A 7. B 8. D 9 . B 1 0. D
11. C 1 2. B 1 3. D 14. A 15. D 16.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1)具体表现:兴建城市,传播希腊建筑艺术;希腊语得到推广;希腊美术东传;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2分)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2分)
18.(16分)(1)特征:参与群众多(规模大);革命持续激进(程度深);影响遍及世界(范围广)。(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原因: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启蒙思想深入人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措施:肯定自由、平等的革命诉求;建立军事独裁,实行帝制;团结不同政治派别,稳定国家秩序;用法律形式固定革命成果。(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精神。(2分)
19.(12分)(1)原因:手工工场的积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精神的传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原始积累完成;自由劳动力大量涌入;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新变化:垄断组织广泛建立。(2分)影响:资本输出成为主要对外扩张的手段;提升和巩固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列强的资本输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造成其长期落后;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造成贫富分化严重,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0.(12分)示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的。(2分)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该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引导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8分)
总之,《共产党宣言》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引导我们青年人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是我们继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指南。(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