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变化 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变化 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6 22: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2021级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2021级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时空坐标
帝国名称 兴起 衰落 特征
波斯帝国 (前550-前330) 大流士一世时期成为地跨亚洲非的大帝国, 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至449年)后走向衰落,后被亚历山大灭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6-前323)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前323年帝国分裂 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 (前27-前476) 屋大维建立帝国, 2世纪左右地跨亚欧非帝国 395年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罗马法;基督教
拜占庭帝国 (395-1453) 查士丁尼时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民法大全》
阿拉伯帝国 (632-1258) 7世纪默德建立; 8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 1258年被蒙古汉国旭烈兀所灭 东西文化交流
奥斯曼帝国 (1299-1922) 奥斯曼一世建立, 16世纪地跨三大洲帝国 一战后分裂,1922年被凯末尔革命推翻,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政教合一,
控制传统商路
知识回顾
古代战争
(一)亚历山大远征
国家 名称 亚历山大帝国
征伐 时间
鼎盛 疆域
涉及 文明
帝国 结果
思考:阅读教材第61页结合地图,填写表格
前334年—前324年
西起希腊
东至印度
北抵中亚
南达埃及
古希腊文明
古埃及文明
苏美尔文明
古印度文明
欧亚非帝国
分裂三部分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文明
(二)蒙古西征
国家 名称 蒙古帝国
征伐 时间
鼎盛 疆域 东起太平洋
西至匈牙利
南达南海
北抵北冰洋
涉及 文明
帝国 结果
第一次:1218年-1224年
第二次:1235年-1242年
第三次:1253年-1258年
1219年目标中亚 复仇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欧洲征服今俄罗斯 乌克兰地区 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亚攻占巴格达
儒家文明
佛教文明
伊斯兰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
思考:阅读教材第63页结合地图,填写表格
儒家文明
伊斯兰教
文明
基督教
文明
佛教文明
忽必烈建立元朝「宗主国」
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钦察汗国(金帐)
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创立
察合台汗国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国
伊尔汗国
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建立
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后代海都所建
(一)亚历山大远征的破坏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①希腊城市
底比斯
被夷为平地
材料:攻下底比斯后,亚历山大纵容部下屠城为乐,城市夷为平地,居民一概为奴。如此残酷之手段,令其他城邦不寒而栗……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②腓尼基名城推罗
大屠杀
④在中亚,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中。
③波斯古城
波斯波利斯
遭到劫掠,
波斯王国
被烧毁
波斯波利斯
破坏性: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古代战争的破坏性
(二)蒙古西征的破坏
材料: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摘编自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蒙古人屠城规模
蒙古攻陷巴格达, 下令屠城
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一)亚历山大远征推行希腊化
穿着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之女结婚
头戴传统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
材料1:亚历山大大帝在此范围内大力推行其“希腊化政策”:介绍各种希腊典籍、推广希腊语言,修造希腊式建筑,新建一系列希腊式城市等等,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亚历山大是希腊文化的狂热崇拜者和积极推行者。
材料2:亚历山大为巩固他的帝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温和政策。如亚历山大为久占东方而广纳当地礼仪民俗,自称为埃及太阳神阿蒙之子和波斯国王的继承者,沿袭波斯帝国的管理体制,任用波斯降臣,要求希腊一马其顿将士与东方人通婚,并且身先士卒娶了亚洲女子为妻等。
思考:亚历山大采取了哪些征服方式?有哪些目的?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①推行“希腊化”政策;
②尊重当地的习俗;
③任用当地人管理;
④因俗而治;
⑤联姻等。
特点: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目的:①缓和民族矛盾;②显示政权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③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维护帝国稳定。
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开创的希腊化文化,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古印度以及其他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并不是说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希腊文化与外地文化毫不接触,而是说这次文化交汇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
——杨巨平《“希腊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大汇合》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发展,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文化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古代战争的客观建设性
希腊化(“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材料:“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
“希腊化”的表现
内容 具体表现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促进民族之间交融【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思考:阅读教材P62-63 概括希腊化时代文化融合的表现?
托勒密王朝虽然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阶级,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自身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很多神灵开始共有神性,比如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等同于阿波罗,托特等同于赫尔墨斯等等。同时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对埃及的历史、神话、技术等进行研究和记录,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著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
亚历山大港是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贸易枢纽。托勒密王朝被世界史学界公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诸位君主也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法老。
埃及亚历山大城
内容 具体表现
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促使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促进文学、科学等领域发展
材料: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文化东移
历山大图书馆
阿基米德
“希腊化时代”的冲突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思考: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1)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2)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试图获国王的有利判决。
材料 马卡比起义——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教文化继续发展。
思考: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
犹大·马加比
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为赢得埃及人支持,戴上了传统的法老王冠
下层民众对征服者厌烦和抵制,两者未能完全实现融合,处在并立但分割的状态;
西亚、北非存在普遍抵制希腊化的现象;
差异引发反抗,甚至武装冲突。
(2023春·山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 )
A.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 B.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
C.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 D.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B
A
材料1: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 “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2: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材料3:《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 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交流?结合教材整合分析这时期东西方交流的具体表现?
中国印刷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改变宗教分布,促进宗教传播
客观推动东西方交流
①政治版图(横跨欧亚大陆)
形成四大汗国+元朝大帝国
②人员往来
往东:传教士、马可·波罗
向西:列班·扫马中国史上第一个探访欧洲的人
③民族交融,民族迁徙
色目人进入中国中原大部分融入汉族和蒙古族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西征蒙古军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④文化交流
①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
②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
③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
④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
约翰·柏朗嘉宾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详细介绍了蒙古的情况以及深入探讨抵御蒙古入侵的战术等内容。此书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很高的价值。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列班·扫马(已知最早访问欧洲的中国旅行家)
(2023春·高三单元测试)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2023春·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C
C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延伸。在战争中,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文化,相遇并发生碰撞。古代战争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蒙古西征开启了欧亚文明交流的新时代。我们要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当今社会,我们从不否认战争促进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倡导“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促进文明间的和谐共生。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声音
尽管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可能极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文化的交流也有和平的方式。
战争的本质是政治的延续,文化交流仅是客观上的结果之一。而这样的文化交流,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
家国情怀
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
前334年
前2世纪
前1世纪
13世纪初
1218年
1235年
13世纪中叶
1271年前后
前323年
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三个主要国家
蒙古汗国出现
蒙古发动第一次西征
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
蒙古进行第三次西征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希腊化时代”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两位欧洲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迁,进人中国中原地区) ;亚欧内陆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东西方交流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