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7章 第3节 第1课时乙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7章 第3节 第1课时乙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8 15: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3节 第1课时乙醇(原卷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醇、乙二醇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等量的氢气。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3∶2 B.1∶2∶3
C.3∶2∶1 D.4∶3∶2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伸入内焰,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始终是红色
B.由红色变为黑色
C.在外焰变为黑色,到内焰变为红色
D.在外焰是红色,到内焰变为黑色
3.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酒,是诗仙李白身上一个最鲜明的符号,他以酒为题,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歌。以下关于乙醇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D.乙醇中羟基的电子式为
4.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用糯米、红糖等发酵而成,除乙醇外,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气潮湿寒冷,人们常饮用此酒来增强抵抗力。下列有关酒和酒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酒精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酒精是电解质
B.酒精结构中有—OH所以显碱性
C.酒精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均可被钠置换出来
D.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5.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那些下苦力的劳工,一定要亲眼看着酒铺老板从酒缸里舀出来,才愿意从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里面掏出四文钱来买一碗酒。”下列有关乙醇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如果变蓝则含水
B.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C.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浓H2SO4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的方法
D.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直接加热蒸馏的方法
6.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式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和Ⅱ是同分异构体
B.Ⅰ和Ⅱ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C.Ⅰ和Ⅱ的化学性质相同
D.Ⅰ和Ⅱ含C的质量分数相同
7.14.8 g某饱和一元醇CnH2n+1OH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2.24 L(标准状况),则燃烧3.7 g该醇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B.0.25 mol
C.0.5 mol D.0.75 mol
8.将a g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插入下列溶液中,然后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b g。下列所插入的物质与铜丝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无水乙醇:a=b
B.石灰水:a>b
C.NaHSO4溶液:a>b
D.盐酸:a>b
二、非选择题
9.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 ;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 。
(4)Y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Z。Z的名称为 。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
2.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为C15H28O
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
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3.薰衣草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薰衣草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20O
B.含有羟基官能团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被O2氧化为醛
二、非选择题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加热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5 ℃,易溶于水,有特殊香味;乙醛的沸点为20.8 ℃,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1)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上述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其中应该先加热的是 ,为使装置A中的乙醇成为蒸气,最简单的加热方法是 。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开始后,装置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5)装置E的作用是 ,能初步判定反应后有乙醛生成的依据是 。
(6)装置D中的药品是 ,其作用是 。
5.“无酒不成席”,此乃中国老话。新春佳节,当然更离不了琼浆玉液。饮“春酒”就是其中一大习俗。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茅屋”中的“春”指的就是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如图装置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CO、CO2、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填装置编号) 。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③的作用是 ;装置①中所盛的是 ,作用是 。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 ,它可以验证的产物是 。
(6)尾气应如何处理? 。
(7)海底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物。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温室气体CO2较多的是 。
第七章 第3节 第1课时乙醇(解析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醇、乙二醇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等量的氢气。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A.6∶3∶2 B.1∶2∶3
C.3∶2∶1 D.4∶3∶2
解析: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氢气,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6∶3∶2,故选A。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焰心,若把一根洁净的铜丝,由外焰逐渐伸入内焰,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始终是红色
B.由红色变为黑色
C.在外焰变为黑色,到内焰变为红色
D.在外焰是红色,到内焰变为黑色
解析: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被氧化而变为黑色的CuO,渐渐伸入到内焰时,热的CuO与蒸发的乙醇发生反应生成红色铜单质,CuO+CH3CH2OHCH3CHO+Cu+H2O,故选C。
3.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酒,是诗仙李白身上一个最鲜明的符号,他以酒为题,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歌。以下关于乙醇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
A.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D.乙醇中羟基的电子式为
4.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用糯米、红糖等发酵而成,除乙醇外,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气潮湿寒冷,人们常饮用此酒来增强抵抗力。下列有关酒和酒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酒精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酒精是电解质
B.酒精结构中有—OH所以显碱性
C.酒精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均可被钠置换出来
D.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解析:乙醇是非电解质,在水中不发生电离,A项错误;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在水中不会电离出OH-,其水溶液显中性,B项错误;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氢能被金属钠置换出来,C项错误;乙醇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一种很好的溶剂,D项正确。
5.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那些下苦力的劳工,一定要亲眼看着酒铺老板从酒缸里舀出来,才愿意从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里面掏出四文钱来买一碗酒。”下列有关乙醇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如果变蓝则含水
B.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C.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浓H2SO4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的方法
D.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直接加热蒸馏的方法
解析:乙醇、水均能与金属钠反应,故B错误;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会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直接蒸馏时乙醇和水一起变为乙醇蒸气和水蒸气,难以得到无水乙醇,应先用新制生石灰吸水,再蒸馏,D错误。
6.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式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Ⅰ和Ⅱ是同分异构体
B.Ⅰ和Ⅱ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C.Ⅰ和Ⅱ的化学性质相同
D.Ⅰ和Ⅱ含C的质量分数相同
解析:Ⅰ和Ⅱ的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不仅物理性质有差异,化学性质也有差异;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故C错误。
7.14.8 g某饱和一元醇CnH2n+1OH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2.24 L(标准状况),则燃烧3.7 g该醇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B )
A.0.05 mol B.0.25 mol
C.0.5 mol D.0.75 mol
解析:1 mol一元醇可生成0.5 mol氢气,则14.8 g醇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相对分子质量为74,故其分子式为C4H10O,故燃烧3.7 g该醇可生成0.25 mol水。
8.将a g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插入下列溶液中,然后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b g。下列所插入的物质与铜丝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无水乙醇:a=b
B.石灰水:a>b
C.NaHSO4溶液:a>b
D.盐酸:a>b
解析: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发生反应:2Cu+O22CuO,当插入无水乙醇中时,发生反应:CuO+CH3CH2OHCH3CHO+Cu+H2O,故a=b;当插入NaHSO4溶液或盐酸中,CuO被溶解,故a>b;当插入石灰水中时,Cu和CuO与石灰水均不反应,固体质量增加,故a二、非选择题
9.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C2H6O;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CH3CH2OH―→2CH3CH2ONa+H2↑(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
(4)Y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Z。Z的名称为乙酸。
解析:(1)根据题意,X的分子中含C原子的个数为≈2,含H原子的个数为≈6,含O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X的分子式为C2H6O。X能与钠反应,则X为乙醇。
(2)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3)X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乙醛(Y),其结构简式为。
(4)根据题意知Z为乙酸。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C )
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
解析:含有—OH,可与Na反应生成H2,A项正确;含碳碳双键,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含碳碳双键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KMnO4溶液褪色,C项错误;含有—CH2OH,可被催化氧化成醛,D项正确。
2.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为C15H28O
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
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A项,橙花叔醇分子中碳原子数为15,不饱和度为3,分子式应为C15H26O,错误;B项,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两者分子式不同,故芳樟醇与橙花叔醇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错误;C项,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氢气完全加成后所得产物的分子式分别是C10H22O、C15H32O,两者都属于醇,且含有1个羟基,碳的连接方式相同,不饱和度均为0,互为同系物,正确;D项,两种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都是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二者也都能燃烧,因此芳樟醇和橙花叔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3.薰衣草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薰衣草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A.分子式为C10H20O
B.含有羟基官能团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被O2氧化为醛
解析:A分子式为C10H18O,A错误;从结构可以看出,薰衣草醇含有羟基,B正确;含有碳碳双键和—CH2OH,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被氧气氧化为醛,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加热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5 ℃,易溶于水,有特殊香味;乙醛的沸点为20.8 ℃,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1)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
(2)实验时上述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是AB(填序号,下同),其中应该先加热的是B,为使装置A中的乙醇成为蒸气,最简单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合理即可)。
(4)实验开始后,装置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由红变黑,再由黑变红;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有水。
(5)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乙醛,防止倒吸,能初步判定反应后有乙醛生成的依据是装置E中的物质有刺激性气味。
(6)装置D中的药品是碱石灰,其作用是防止外界的水蒸气进入C中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解析:(1)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2)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为加热,故B处需要加热,实验中还需要乙醇气体,故A处也需要加热;为避免浪费原料,实验中应先加热B装置;为使乙醇变为蒸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水浴加热,且水浴加热时乙醇受热均匀,可以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3)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2KClO32KCl+3O2↑。(4)实验开始后,Cu先变为CuO,CuO再和乙醇气体反应生成Cu、乙醛和水,所以B中可以看到红色的铜丝先变黑,再变红;反应中有水生成,则可以看到C中的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5)E的作用为吸收乙醛,乙醛易溶于水,装置E中导管没有插入液面以下,可以防止倒吸;乙醛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可以根据气味来判断是否有乙醛生成。(6)D中的药品应该是碱石灰,因为E中盛有水,水蒸气会沿导管进入C中,影响对产物中水的检验,所以D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的水蒸气进入C中使无水CuSO4粉末变蓝。
5.“无酒不成席”,此乃中国老话。新春佳节,当然更离不了琼浆玉液。饮“春酒”就是其中一大习俗。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茅屋”中的“春”指的就是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如图装置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CO、CO2、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填装置编号)④②③①。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CO2存在;B瓶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C瓶溶液的作用是证明CO2是否被除尽。
(4)装置③的作用是将CO氧化成CO2;装置①中所盛的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由CO与CuO反应所生成的CO2,从而证明有CO气体存在。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它可以验证的产物是H2O。
(6)尾气应如何处理?点燃。
(7)海底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物。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温室气体CO2较多的是甲烷。
解析:(1)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2)欲检验乙醇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中有CO、CO2、H2O,应首先检验H2O,再检验并除去CO2,最后检验CO。(3)装置②的作用是利用A中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利用B中NaOH溶液除去CO2;利用C中澄清石灰水判断CO2是否被除尽。(4)除尽CO2后,利用装置③中的CuO将CO氧化为CO2;然后在①中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CO2生成,从而判断CO是否存在。(5)装置④中盛有无水CuSO4,用来检验H2O。(6)尾气主要成分是CO,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除去。(7)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醇大,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甲烷产生的CO2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