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7 17: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4分)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竟来不及与母亲做最后的jué别;莫怀戚在化解分歧的那一霎时,亦感到爱的责任重大;冰心说母亲就是一直zhē蔽我们的荷叶。所以不要再犹豫不决,好好去珍惜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吧。
1. 请给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莫怀戚在化解分歧(   )的那一霎(   )时,亦感到爱的责任重大。
2.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jué(  )别 (2)zhē(  )蔽
3.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7)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乡愁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8)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_。”
(《咏雪》)
(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生长着。
(朱自清《春》)
(10)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4. [2022·重庆A卷改编]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4分)
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的两处白描写出对应的人名。
(1)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 )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喝的是茶,品的却是人生。②人生就像一场演出,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③将生活中的点滴细细回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因追求而可贵。④_________努力过、付出过,风雨过后的天晴_________不是传说。⑤把握今天,珍惜眼前,走好每一步,你人生的每一场演出都会精彩绝伦,博得掌声。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名词的一项是( )(1分)
A. 人生 B. 点滴 C. 今天 D. 珍惜
(3)请在第④句的横线处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 某校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活动一:拟写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活动二:转述话语】爷爷生病住院了,妈妈让王华发短信告诉爸爸,爸爸回复了一条短信,但忘了加标点符号,爸爸让王华将他的话转告给爷爷。(2分)
短信:我因航班取消今天不能赶回家看望爷爷代我向爷爷说声抱歉两天后到家
转述:
【活动三:补写对联】学生会开展对对联活动,请你帮助赵明同学为下面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上联。(1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父母之恩恩重如山
A. 兄弟姐妹手足情深 B. 朋友之情情深似海
C. 存感恩之心必终生铭记 D. 儿女情重重如山
【活动四:表达准确】活动中,陈丹同学写了一篇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3分)
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自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母亲下班回到家时,帮她倒杯热茶;当母亲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时,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母亲要睡觉时,帮她打一盆热水,洗洗脚;【B】在我们考试后,给她奉上一张沾沾自喜的答卷。
(1)【A】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
(2)【B】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
三、阅读 (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 (共8小题,计30分)
(一)[2022—2023·咸阳秦都区期中]<热点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每年3月4日是国际HPV知晓日。HPV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其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感染HPV会导致患宫颈癌的概率大大增加。据统计,2020年全球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为60. 4万,死亡病例数为34. 2万,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女性癌症第4位。幸运的是,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接种疫苗就可预防HPV感染,从而减小患宫颈癌的概率。福建省卫健委联合多部门于近期启动福建省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该项目覆盖全省各县(市、区),拟为具有福建省学籍或户籍、未接种过HPV疫苗且年龄在13周岁—14周岁半的女性(年龄界定截至2022年8月31日),按照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进行HPV疫苗免费接种。
材料二:
材料三:
HPV病毒有很多种类,不同价型的HPV疫苗在预防HPV病毒种类上也存有差异。一般来说,HPV疫苗“价”数越高,可预防的HPV病毒类型就越多,保护也就越全面。二价疫苗,面向9—45岁女性接种,可预防HPV16、18型病毒,大约70%的宫颈癌就是由这两种类型的病毒导致的;四价疫苗,面向20—45岁女性接种,在二价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HPV6、11两种型别HPV病毒的预防;九价疫苗,面向16—25岁女性,在四价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HPV31、33、45、52、58型别HPV病毒的预防。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普遍认为接种HPV疫苗最佳年龄为9—13岁,因为HPV疫苗在青春期前的女孩中的免疫反应最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从而对个体的保护作用最大。
7.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福建省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将向省内所有女性提供HPV疫苗免费接种。
B. 感染HPV会导致患宫颈癌的概率增加,因此HPV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C. HPV病毒有很多种类,其中HPV16、18型病毒导致约70%的宫颈癌发生。
D. 九价疫苗可预防九种型别的HPV病毒,预防HPV病毒型别超过四价疫苗。
8. 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3分)
9. 学生晓宜今年13周岁,在了解了HPV疫苗后,也想接种。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6分)
妈妈:接种HPV疫苗有什么作用呢?
晓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你年龄还小,现在接种这种疫苗,效果好吗?
晓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我听说HPV疫苗有很多种,你知道要接种哪种吗?
晓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好吧,妈妈支持你去接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母亲手中那根棍
张金刚
①“哒、哒”,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医院走廊里,有些突兀。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拄着拐棍,慢慢走向楼上的化验室。一声,再一声,敲得我心上有些生疼。
②这木棍是我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褪了皮,直溜、光滑、坚硬;选一枝杈处,留段握柄,截断,磨光,正好给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她眉头一皱,不乐意了:“我不需要这玩意儿,拿走,拿走。”我随手撂在了门后墙角,任其搁置数年,积了厚厚的灰尘。
③这次母亲头晕、腿疼,我将擦拭干净的拐棍递给她。母亲叹了口气,一手扶着门框,一手颤颤巍巍接过,第一次拄着上了去医院的车,边走边念叨:“到底还是拄上了呀!”一向要强的母亲,终因拄上那根拐棍,服了老。
④印象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棍。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
⑤“娘,我回来了!”我远远望见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年轻的面容。哪料母亲猛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看来是有人提前告了我一状。
⑥我生怕被母亲逮住,便扔下书包,撒腿就跑。母亲跑得快,我跑得更快。她停步喘口气的当儿,还不忘将搅棍横在嘴边,转着圈儿地啃光粘在上面的玉米面,边啃边嚷:“给我站住!”我跑上了山,母亲忽地站定,一跺脚:“不好,疙瘩煳了锅了!回来再找你算账。”母亲一扭头,挥舞着搅棍,冲回了家。
⑦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我“嘿嘿”一笑,分明闻到了丝丝煳锅的味道。如今,母亲已没心气搅疙瘩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还挂在墙上。
⑧近年,我回老家次数多,常拿起那些老木工具,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每次干活儿,母亲都会嘱咐我穿上那双在家时穿过的布鞋。那是十几年前我陪母亲在灶前闲聊,先聊到她打小没念过书,连名字都不会写,我便握着她的手,让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地教她在地上写“李向荣”。后来,她又在墙上陆续写了很多遍,越写越好。再聊到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她便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我把那双布鞋穿在脚上,下地、进山、走路,踏实得很……
⑨上医院二楼时,母亲身体明显侧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加了把力。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打滑或拄空,叫母亲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母亲虽然重复说:“拄着棍儿,能走,能走。”却分明又将身体压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使足了劲,反倒走得快了、稳了。
⑩住院观察一周,无大碍,便回了村。那根六道木拐棍却成了近八十岁的老母亲的手中之物,从不离身边,可行动也仅限于院里院外几十米的范围。坐在院里,她还不时将拐棍挥在手中,轰轰鸡,扒拉一下柴草,指点父亲和我做这做那。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日后,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
(有删改)
10. 本文以《母亲手中那根棍》为标题,有何作用?(3分)
11. 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2. 文章第④~⑧段写了与“棍”有关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3. 下面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简要赏析。(4分)
再聊到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她便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
14. 根据文章第⑩段的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古诗文阅读 (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期日中 期:约定
B. 相委而去 委:舍弃
C. 方与之食 方:陈元方
D. 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
1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B. 《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C. 吴起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
D. 陈太丘即陈寔,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分)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2分)
18. 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 作者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____________之景、最能表现羁旅行人____________之情的十个意象入曲,最后才以点睛之笔揭示主旨。
(2分)
20. <新考向>在这首散曲中,作者运用了类似电影中“蒙太奇”的技巧,一个个意象,如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山村秋景图,并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意象之中。请任选一首运用类似手法的诗词,简要分析其效果。(2分)
注:蒙太奇,本为电影术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指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四、作文(50分)
21. 走进自然,泥土、野花……啊,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茶、妈妈的饭菜……啊,好香!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啊,好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不少于500字。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 qí shà
2. (1)诀 (2)遮
3. (1)思君不见下渝州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应傍战场开 (4)水何澹澹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潮平两岸阔
(7)断肠人在天涯 (8)未若柳絮因风起
(9)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10)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 (1)陈莲河 【点拨】由“名医”“长而胖”等可知, 这个人是陈莲河。
(2)范爱农 【点拨】由“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可知,这个人是范爱农。
5. (1)将“世界”后的顿号改为分号。
(2)D 【点拨】“珍惜”是动词。
(3)示例:只要 就 【点拨】前后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应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二、综合性学习
6. 【活动一】示例:心灵如一朵花,需要感恩的雨露来滋养它。
【点拨】拟写宣传标语要紧扣主题,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拟写时还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
【活动二】 示例:爷爷,爸爸让我转告您,他因航班取消,今天不能赶回家看望您,两天后才能到家,他感到很抱歉。
【点拨】转述就是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活动三】B
【活动四】(1)亲自 (2)沾沾自喜 满意
三、阅读
(一)7. A 【点拨】本题考查信息获取。根据材料一中的“该项目覆盖全省各县(市、区),拟为具有福建省学籍或户籍、未接种过HPV疫苗且年龄在13周岁—14周岁半的女性(年龄界定截至2022年8月31日),按照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进行HPV疫苗免费接种”可知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8. 2019—2021年中国适龄女性HPV接种率逐年上升,其中,东部地区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或东部地区增长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读材料二的图片,横向来看,2019—2021年中国女性HPV 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纵向来看,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接种率最低。据此作答。
9. 示例:可预防HPV感染,减小患宫颈癌的概率。 妈妈,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是9—13岁,这时接种对个体的保护作用是最大的。  我今年13岁啦,应接种二价疫苗,因为二价疫苗面向的是9—45岁的女性。
(二)10.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全文围绕着标题展开。
【点拨】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有: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作者的情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文章以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开头,讲述了母亲用棍打“我”、“我”教母亲用棍写字、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母亲拄着棍走路等事件,“母亲手中那根棍”贯串全文。因此,标题既概括了全文,又是文章的线索。
11. 内容上,强调母亲常握着一根棍,这“一根棍”贯串了全文的主要情节;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叙写“我”对母亲手中的“棍”的回忆。
【点拨】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内容上,“倒是常握着”强调母亲常握着一根棍,全文围绕“一根棍”来叙事。结构上,“印象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棍”承接上文第③段中的“一向要强的母亲,终因拄上那根拐棍,服了老”,“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引出下文“我”对母亲手中的“棍”的回忆。
12. 第一件:“我”犯错误,母亲用棍教育“我”。第二件:“我”教母亲用棍写她的名字。第三件: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根据提示锁定第④~⑧段。根据第⑤段中的“哪料母亲猛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可概括出:“我”犯错误,母亲用棍教育“我”。根据第⑧段中的“我便握着她的手,让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地教她在地上写‘李向荣’”可概括出:“我”教母亲用棍写她的名字。根据第⑧段中的“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她便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概括出: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
13. 运用动作描写,“扔掉” “折” “敲” “量” “收” “做”等字词形象地写出母亲心灵手巧、疼爱孩子。
【点拨】“扔掉” “折” “敲” “量” “收” “做”等字词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的过程,结合“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 “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她便花了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知,形象地写出母亲心灵手巧、疼爱孩子。
14. 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辛苦操劳一生的敬佩及感恩之情;体现了“我”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反映了子女对母亲的反哺之情。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散步》通过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亲情。“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并且通过“我”和“妻子”的身份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同样,本文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我”犯错误,母亲用棍教育“我”、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第④段中的“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表达了“我”对母亲辛苦操劳一生的敬佩及感恩之情;第⑧段中的“近年,我回老家次数多,常拿起那些老木工具,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我便握着她的手,让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地教她在地上写‘李向荣’”、第⑨段、第⑩段中的“日后,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写出了“我”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反映了子女对母亲的反哺之情。
(三)15. C 【点拨】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C项,句意为:才同他一起吃饭。方:才。
16. B 【点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项,“宋朝刘义庆”的说法有误,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17. (1)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2)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着他。
18. 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军队信服;不守信之人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理解“守信”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文章内容谈守信的意义。【甲】文,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不守信之人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乙】文,根据“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守信之人,可使军队信服。
【乙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四)19. 凄凉萧条 思乡(寂寞悲凉)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与作者情感。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可知,作者选取了“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十个意象,“枯” “老” “昏” “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萧条)的情调;作者通过对这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的思乡(寂寞悲凉)之情。
20. 示例: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前两句中六种意象叠加,让读者由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游子孤独落寞的情怀。
【点拨】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表现技巧。要求从意象的使用方面,赏析诗词中运用的类似电影中“蒙太奇”手法的技巧。回忆自己积累的诗词,任选一首运用了这种技巧的进行赏析即可。
四、作文
21.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啊,好香》的重点应落在“香”字上,而“香”的内容材料已经提示了,可以是泥土、野花的香气,也可以是爸爸的茶、妈妈的饭菜的香气等,选取其中一种“香”来写,写出与“香”有关的事情,注意要安排好详略,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例文:
啊,好香
冬日的午后,阳光宛若芬芳的甘露洒向大地。
我的双眸被耀目的冬阳催开,目之所及,皆是一片暖橙之色,瞬间,心也被这柔柔的阳光填满了。
我起身走出卧室,空气中充满了红枣的甜蜜气息。隔着玻璃门,我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视线追随而去——是母亲。
我定睛一看,方才模糊的身影在双眸中渐渐清晰:只见母亲系着碎花围裙,围裙上浅黄色的花瓣在阳光下愈发灵动,恍若散发着缕缕馨香。母亲注视着锅中的食材,右手拿着木勺,在锅中慢慢搅拌,左手则扶着锅柄。袅袅的热气伴着丝丝缕缕的馨香从锅中逸出,挑逗着我的每一根味觉神经。啊,好香!我想,母亲肯定是在熬银耳汤。
不久,母亲便放下了手中的木勺,关了天然气。她将锅内的银耳汤倒入碗中,精致的瓷勺落入碗底,发出清脆的声音,一股暖意在我心中酝酿。
冬阳中,母亲捧着碗走向餐厅时瞥见了立于一旁的我,她微微一愣,然后朝我笑了笑,招手示意我去品尝。我走过去拿着瓷勺,在碗里轻轻搅动着。只见饱满的红枣吸足了汤汁,半浮在碗中。颗颗圆润的莲子好似洁白无瑕的珍珠,在暖黄色汤汁的浸润下,泛着奇异的光泽。碗中的银耳晶莹透亮,碗里似有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那袅袅热气更是美的点缀,香气就这样慢慢地沉入我的心底,温暖着我的心房。
我舀起一勺银耳汤,放入口中,莲子的清香与红枣的馥郁甘甜相结合,恰似芬芳绵长的母爱。经过烹煮的银耳脆中带柔,和清甜浓稠的汤汁一起,伴着爱的温暖,缓缓流入我的心底,暖了我的胃,更暖了我的心。站在一旁的母亲浅笑不语,静静地望着吃得不亦乐乎的我,时光因为这一刻的温暖而定格。
我轻呷一口银耳汤,馨香缕缕,情意浓浓,就让这爱和温暖永留心底。
啊,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