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7 18: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须臾(yú)  拼凑(zòu)  嫩芽(nèn)  确凿(záo)
B. 屏息(píng) 绽开(zhàn) 威慑(niè) 贪婪(lán)
C. 蝉蜕(tuì) 荫蔽(yīn) 和蔼(ǎi) 憔悴(cuì)
D. 搓捻(niǎn) 盔甲(kuī) 静谧(mì) 尴尬(gài)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宽恕 感楷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 玦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 捶打   弹簧   幌然大悟  絮絮叨叨
D. 遗憾  分歧   不求甚解  人声鼎沸
3.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3) 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7) 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8)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9)“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10)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 [2022—2023·西安高新二中第一次月考]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
(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_________,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里。(2分)
(2)《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人生需要目标感,拔节生长向晴空。②以个人青春为例,有的人走捷径,往往是拔苗助长,有的人犹豫不前,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树立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让行动更有指向性。④_________精准聚焦,靶向瞄准,_________能破除障碍,战胜困难。
(1)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④句的横线处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 请你参加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在下面田字格中依次书写“安”的笔顺。(2分)
(2)请简要说说“常来长安”这句宣传语的妙处。(3分)
(3)下面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宣传词,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个句子。(2分)
山,生息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根系。
水,孕育出一部源远流长的史诗。
中华民族在这里发端,中国人自豪而珍贵的记忆从这里开始。
这里浓缩着华夏人民的遗传基因,
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 (共9小题,计30分)
(一)[2022·汉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10题。(12分)
材料一:
①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②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③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
④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过春节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
⑤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比如,除夕,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吃团圆饭、守岁,另外还贴春联、年画、剪纸等;正月初一迎神、拜年;初五开小市;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大市、迎财神、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等。
⑥春节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过好春节是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①春节礼俗中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感恩、祈福、反省等。
②感恩。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③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
④反省。自上古所形成的祭祀礼俗,伴随着先民的自我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选自《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有删改)
材料三:
小语家的年夜饭菜单(节选)
菜名 菜品 寓意 命名分析
龙凤呈祥 鳝鱼鸡煲 家有喜事,吉祥如意 以鳝鱼比龙,以鸡比凤
节节高升 竹笋炒年糕 事业、学业进一步发展 以竹子节节生长比进步,“糕”与“高”谐音
7. 阅读材料一,下列有关“春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B. 过春节俗称“过年”,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
C. 春节不单单是一种综合性的娱乐活动,其中还蕴藏着相关的民俗文化。
D. 春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它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
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人常在二十四节气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
B. 正月初一祭灶、祭祖、迎神、拜年;初五开小市;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大市、迎财神、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
C. 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D.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除了天子,其他人都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
9. 材料三的年夜饭文化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哪种文化精神?请简要分析。(3分)
10. 请你为小语家推荐一道你熟悉的或自创的菜,仿照材料三表格中的形式,将其写出来。(3分)
(二)[2022—2023·宝鸡凤翔区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看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试着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吃饭,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饺子一直是她老人家的最佳食品。我知道让妈妈在吃这方面不受委屈,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馅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1. 本文作者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勾勒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赞美了人间亲情的伟大。(3分)
12. 第③段中加点字“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13. 将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4分)
14. 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的结尾处加一句话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请你把这句话写出来。(4分)
15. 小小的花边饺,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一两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5分)
古诗文阅读 (共6小题,计16分)
(三)[2022·山西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6. 下列选项中的“好”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好语似珠 B. 好学不倦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分)
19. 《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2分)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2分)
21.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2分)
四、作文(50分)
22.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
题目一:我的老师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补充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要求:(1)文体自选;(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 C 【点拨】A项,“凑”应读“còu”;B项,“屏”应读“bǐng”,“慑”应读“shè”;D项,“尬”应读“gà”。
2. D 【点拨】A项,“楷”应写作“慨”;B项,“玦”应写作“诀”,“浑”应写作“混”;C项,“幌”应写作“恍”。
3. (1)海日生残夜 (2)东临碣石 (3)小桥流水人家
(4)随君直到夜郎西 (5)受降城外月如霜
(6)影入平羌江水流 (7)曲肱而枕之
(8)匹夫不可夺志也 (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4. (1)迎神赛会  五猖会 
(2)示例:《琐记》 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关于“我”偷家里东西卖钱的流言,这件事表现出衍太太是一个表里不一、心术不正、阴险狡诈的人。
5. (1)把“拔苗助长”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2)删去“能否”。 【点拨】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3)示例:只有 才
二、综合性学习
6. (1) INCLUDEPICTURE"安.EPS" INCLUDEPICTURE \d "D:\\23秋\\23秋\\23秋 典中点 7 语文 R陕西(李欣瑶\\安.EPS" \* MERGEFORMATINET
(2)示例:运用双关语,既突出了“长安”这个地方,又寄寓了美好的祝愿。言简意赅,韵味隽永。朗朗上口,使人过目不忘。
【点拨】本题考查宣传语的妙处。“常来长安”仅4个字,语言简洁、含蓄隽永。“常来长安”中的“长安”二字一语双关,既突出了“长安”这个地方,又寄寓了美好的祝愿,长寿平安。四字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更具视觉冲击力,让人印象深刻。
(3)示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密码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时我们要注意句子结构和内容要前后相照应。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素有“金城千里”的美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结构上看,画线句“浓缩着华夏人民的遗传基因”是动宾短语,因此要仿写的部分也是动宾短语;从内容上看,要突出“长安”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作用。
三、阅读
(一)7. C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根据材料一第⑤段中的“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可知,C项有误。
8. C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A项,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的“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祈求丰收”可知,本项“常在二十四节气……”的表述有误;B项,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的“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可知“祭灶、祭祖”不在正月初一进行;D项,根据材料二第④段中的“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可知,本项“除了天子,其他人都要检讨以往的行为”的表述有误。故选C。
9. 体现了材料二中的祈福文化精神。材料三中给菜品取的有美好寓意的名字,体现的是中国人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的渴望,这是祈福文化精神的体现。
【点拨】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家有喜事,吉祥如意” “事业、学业进一步发展”可知,这两道菜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体现了小语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材料二第③段中的“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可知,材料三的年夜饭文化体现了材料二中的祈福文化精神。
10. 示例一:菜名:鸿运当头 菜品:剁椒鱼头 寓意:新年伊始就有好运降临 命名分析:“头”预示着新年伊始,剁椒呈红色,与“鸿”谐音
示例二:菜名:年年有余 菜品:清蒸鲈鱼 寓意:生活富足,年年有积财 命名分析:“鱼”与“余”谐音
(二)11. 花边饺  “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肉馅花边饺
母亲过生日时吃“我”包的糖馅花边饺
【点拨】本题考查文章线索及内容概括。线索贯串文章始终,把文章材料有机联系在一起。概括事件可按照“人+事+结果”的模式作答。
本文以“花边饺”贯串全篇: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便把肉馅的饺子包成花边饺;长大后,“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便用和母亲一样的方式,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哄她开心。由此可见,文章线索就是“花边饺”。
第二空,根据第②段中的“妈妈将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看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可概括出:“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肉馅花边饺。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中的“我包了一个糖馅的饺子”,第⑧段中的“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第⑨段中的“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可概括出:母亲过生日时吃“我”包的糖馅花边饺。
12. 妈妈的花边饺带给“我们”的难忘记忆。
【点拨】本题考查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第③段先写在艰苦岁月中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接着说“这些记忆”仿佛一直沉睡着,直到自己当了父亲才清晰起来。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它”指代妈妈的花边饺带给“我们”的难忘记忆。
13. 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不好。第⑦段画线句中的“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又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显得生动、形象、有趣。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明确态度,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不好。第⑦段画线句是对锅中饺子的形象描写,“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饺子的形态,描写生动有趣,突出了饺子的灵动可爱,也表现了场面的热闹欢快。
14. 示例:将亲情之爱在我们家延续下去,代代相传。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题干中的“在文章的结尾处加一句话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即要求对文章的内容主旨进行概括。本文以“花边饺”为线索,写了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关爱,写了长大后“我”对母亲的体贴照顾。“我”用母亲教的包花边饺的方法去哄母亲开心,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借助花边饺传达了出来。需要紧扣两代人之间爱的传递来答。
15. 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能洗涤我们蒙上岁月风尘的心灵,让它能像初生时那样,纯洁明亮,不染纤尘。
【点拨】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作答本题时,要注意要求,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
(三)16. B 【点拨】本题考查字音字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好”读作hào,意为:喜爱。A项,意为:诗文中的妙语佳句很多。“好”读作hǎo,意为: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B项,意为:喜爱学习,不知疲倦。形容人勤奋好学。“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故选B。
17. (1)同“悦”,愉快  (2)生气,恼怒  (3)疑惑  (4)坚定
18.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知,懂得;好,喜爱。
19. 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四)20. “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涨,江水与两岸齐平的广阔浩渺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解答时,先明确“阔”字的本义是“宽广”,然后分析颔联的意思: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可见“阔”字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恢宏阔大的感觉。
21. 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点拨】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意象、炼字、修辞、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同时也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作文
22. 题目一: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①在写作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专指给自己代课的教师;二是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或者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事物,如将一本好书当成“老师”。
②本文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即写人物时通过小事反映人物性格;也可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想要赞扬老师,可以先写老师的“不好”,然后用正面的事例来表现老师的“好”。
③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成议论文。
例文:
我的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辛勤的园丁——教师最恰当的描写,也是徐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题记
徐老师,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位亲切、细心、有责任心的人。她对待学生尽心尽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充满激情。
记得刚上初中时,学校开新生欢迎会,会议结束后,按次序散场。但因为长时间不活动,我的双腿麻了,我努力地想要站起来,结果却以失败告终。眼看就要跟大地来个亲密接触,徐老师却把我稳稳地接住了。她一边帮我按摩,一边安慰我,让我安心。阳光照耀在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微笑的仙女。从此,我记住了一个姐姐般亲切的老师。
初二时,我终于盼来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但不幸的是我得了感冒,连嗓子也哑了。徐老师发现后特意买了感冒药给我送到宿舍,并叮嘱我要多喝水,好好吃饭,多休息。从此,我又记住了一个慈母般细心的老师。
中考前一个多月,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徐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找我谈话,并时常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我的历史学得不是很好,徐老师就经常叫我在历史课上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就受罚。从此以后,我又记住了一个严父般严厉的老师。
军训时,她会帮我擦额头上的汗水;下雨时,她会提醒我带雨具;降温时,她会提醒我多穿衣服;寒冷的冬天,她会给我热鸡蛋让我暖手;当我对学习懈怠时,她会督促我;当我感到迷惘时,她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
她对我的爱,像春天里的一场雨,给了我冲出泥土的力量;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寒冬里的一抹阳光,给我带来了温暖。在此,我想对徐老师说一句:徐老师,我爱您!
题目二: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①由题目可知,横线上需要补充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如“快乐” “开心” “感动” “后悔” “失落”等。学生可以写事,选取值得回忆的“那一次”。
②“我真________”是写自己的感受。习作只要围绕“那一次”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材,表达真情实感。
例文:
那一次,我真尴尬
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该各奔前程了。回首初中这三年,真的有太多感慨,也许这才叫成长吧。我们一边摔跤,一边爬起,从中获得启迪。正如那一次,我尴尬地站在讲台前……
从初中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们的语文老师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规矩:每节课拿出5分钟时间来做口头作文。老师说,这是为我们的写作打基础,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口才与胆量。它的作用或许真的大吧,但它的“威慑力”却更加显而易见。它的宣布,将一群胆小如鼠的“家伙”吓得够呛,我也不例外。
可是再怕,也不能不讲啊!那“可怕”的一天还是来了……
“丁零零……”随着铃声的响起,我开始万分紧张起来——因为它的响起,意味着要上语文课了,更意味着我做口头作文的时间到了。语文老师依旧在铃声中准时到达,依旧笑盈盈地喊着上课,我却发现我那握笔改稿的手早在这起立、坐下中冒出很多汗。随后,我机械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我的作文题目。写的时候,我努力告诉自己:“放松啊,放松啊!”可一回头面对大家,我的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我抓住了那么一点儿记忆,于是,没头没脑地讲开了。声音虽细若蚊鸣,却已很不容易。我努力抓住那点儿记忆,顺着想啊,讲啊,正当高潮部分,我却突然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我还在拼命搜索,可也只是徒劳一场。望着讲台下那47双眼睛,我更加紧张了。嘴张了张,又合上,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手下意识地从前面背到后面,还不停地擦着满手心的汗,脸已经烧得火烫。时间似乎静止了,教室里只能听见我急促的呼吸声。我下意识地搓了搓手,张嘴终于说出了话,却也只是在重复。“提醒提醒她吧!”老师终于打破尴尬,示意拿着我的稿子的同桌。于是,按着提示,我草草收尾,匆匆回座。当时,我真觉得我像一株“夹竹桃”——尴尬得满脸通红,又夹着尾巴逃走了。
后来,我将当时的一些尴尬情绪写进随笔中,本只想教训教训自己,却得到老师的一些教诲:“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站起来……尴尬的场面也许会是对你永远的鞭策。”
谁说不是呢?自此以后,我不断鼓励自己,锻炼自己,为使自己从胆小如鼠变得敢说敢做而不懈努力着。
人的一生本不可能一帆风顺,成长中更是如此。即使摔倒了,也要努力爬起来;也许奋进中有艰辛,却可以让自己受益匪浅!正如我的那次尴尬,它是我初中生活中一次小小的经历,却教我懂得如何鞭策与锻炼自己,从而明白“杆越高,你也跳得越高”的含义。
两个月后,我们就将各奔东西了。同学们也许早已忘记我那一次的尴尬,但我自己将会永远记住那次让我受益匪浅的经历、那次永远鞭策我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