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7 18: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酝酿(niàng) 花苞(bāo) 静谧(mì)  碣石(jié)
B. 窠巢(kē) 肌肤(jī) 吝啬(qiáng) 澹澹(dàn)
C. 莅临(wèi) 天涯(yá) 屋檐(yán) 贮蓄(zhù)
D. 黄晕(yùn) 草垛(duò) 高邈(miǎo) 竦峙(sōng)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彩棱镜 响睛  静默 抖擞精神
B. 捷毛   粗犷  秀气   幸甚至哉
C. 娇媚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
D. 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他们失去的,其实是那颗__________(干净 纯洁 纯粹)无瑕、充满奇思妙想的童心。
(2)华山之险确实令人____________(畏缩不前 一筹莫展 望而生畏),单是爬山就危险重重,更不用说在山上修建索道了。
4.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 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 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8)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9)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10) __________________,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
5. [2022·郴州改编]名著阅读。(2分)
《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串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三位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乙:《狗·猫·鼠》中有一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丙:《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我”。
6.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古人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②只要你为生命坚持不懈地奋斗,你就会得到生命的回报!③我们的明天会充满明媚的阳光、成功的喜悦。④因为我们都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的明天才叫成功。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第③句的宾语部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 坚持的今天叫进取 B. 坚持的昨天叫立足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 [2022—2023·西安高新二中第一次月考]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开展一次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如果由你来参与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设计两项。(1分)
示例:“秋之魂”诗歌朗诵会
(2)活动中,大家需要搜集与四季有关的成语和古诗词名句,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分)
成语:
古诗词名句:
(3)有一种对联叫“集句联”,是指从不同的诗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句子组成的对联。有人用明代诗人薛蕙的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作为上联,请你从备选的诗句中选出恰当的一句作为下联
(  )(2分)
A. 新春偷向柳梢归(张耒) B. 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
C.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
(4)在展示成果环节,作为“秋”小组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30字)(2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 (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2分)
材料一:
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说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半信半疑的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号码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养老金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十几万养老金已经被骗子转走,张女士痛悔不已。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遭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
材料二:
有人对近几年“反诈骗联盟”发布的大数据做了如下统计:
年龄段/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受骗者人群比例 8% 15% 37% 40%
诈骗者人群比例 80% 10% 6% 4%
材料三:
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诈骗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被骗子套取家庭成员的信息,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以调查案件为由打来的这类电话,因为害怕,就按照骗子的指令向指定账户汇款或转账。反诈骗专家说,公检法等执法机关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打电话要求当事人往银行账户存钱。
材料四:
网友给网络诈骗犯画的“自画像”
8. 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9. 请分析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你获得的两条信息。(3分)
10. 请你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给下面的“预防电信诈骗知识小卡片”再补充两条,以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楚)(4分)
预防电信诈骗知识小卡片
(1)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尤其是对说着不标准的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的年轻人打来的电话要提高警惕。
(2)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家人的信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这些案件令群众遭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
B. 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只通过电话,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诈骗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C. 公检法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打电话要求当事人往银行账户存钱。
D. 电信诈骗的受骗者主要是中老年人,所以应多向中老年人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一些麻雀带来了春的消息
张君燕
①早起,乡间小路是湿的,但并不泥泞,只是恰到好处地安抚了浮尘躁动的心。昨晚下了雨,有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道,还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原来,在枝头未见新绿、大地未换上新装之时,一种强大的生命气场已然形成。春天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四面埋伏。
②路人走过,惊起田野旁干枯的灌木丛中的一群麻雀。大概是惊扰了麻雀甜美的梦吧,它们扇动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发出抗议。但很快,它们就将恼怒抛之脑后,欢快地去觅食了。
③在乡间,麻雀司空见惯。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在豫西北地区,人们习惯称呼麻雀为“小虫”,这缘于麻雀体形娇小,也包含了无尽的亲切与怜爱。
④每年最冷的时候,麻雀就不见了,估计是躲在某个树洞中避风,与伙伴们挤在一起取暖,只在饥饿时飞出来寻找食物。麻雀胃口不大,也不贪心,吃饱了就回到巢穴中,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
⑤某个阳光和煦的清晨,麻雀突然多了起来。先是一阵阵热闹的鸟鸣,然后便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们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电线杆是它们的乐园,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最让它们感到快乐。
⑥春江水暖鸭先知,麻雀则最先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当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时,春也从岁月深处款款而来。仿若有人在天地之间按动了某个开关,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发生:柳树发芽了,榆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杏花开了,梨花开了,粉嫩嫩的桃花也开了……
⑦麻雀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告这一喜讯。它们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乡下没有高楼和车流,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村口的大槐树、山脚下的野草地和返青的麦田都是它们爱去的地方,它们可以和耕牛、山羊聊聊天,还可以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不用怕弄脏了身体,春雨会为它们沐浴,春风会替它们理顺每一根羽毛。
⑧傍晚时分,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嘴里衔着一根小小的枝条。紧接着,又一只麻雀飞过,爪子上缠着一丝枯草。这些小东西们一定是玩够了,终于想起来要筑一个新的巢,好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
(选自2022年03月18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2. 班级举办以“春天”为主题的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2分)
A. 热烈奔放 B. 平和舒缓
C. 哀伤低沉 D. 慷慨激昂
1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
14.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
15. 麻雀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请你结合全文,说说麻雀做了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来传播春的消息。(4分)
16. 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古诗文阅读 (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分)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分)
19.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请说明理由。(3分)
20. 我们也参与到咏雪的活动中来吧!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雪的诗。(1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 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1. 说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2分)
2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四、作文(50分)
23. 请以《__________的早晨》或《_________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突出景物特点;(3)不得抄袭、套作;(4)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 A 【点拨】B项,“啬”应读“sè”;C项,“莅”应读“lì”;D项,“竦”应读“sǒng”。
2. C 【点拨】A项,“睛”应为“晴”;B项,“捷”应为“睫”;D项,“郎”应为“朗”。
3. (1)纯洁 【点拨】“干净”指没有尘土、杂质等,强调“净”;“纯洁”指纯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多形容人的心地;“纯粹”多指物质的纯度高。此处形容“童心”,且与“无瑕”搭配,应选“纯洁”。
(2)望而生畏 【点拨】“畏缩不前”指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一筹莫展”指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望而生畏”指看见了就害怕。结合语境,应选“望而生畏”。
4. (1)山岛竦峙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风正一帆悬
(5)海日生残夜 (6)枯藤老树昏鸦
(7)秋风萧瑟 (8)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9)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10)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5. 示例:(1)憎恨猫一类的人、同情弱者的充满爱心
(2)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
【点拨】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把握。作答此题,要联系名著相关篇目中写“我”的内容,参照甲同学的发言,概括“我”的形象。
①《狗·猫·鼠》中的“我”鞭挞像猫一样虚伪、欺负弱小的人,同情像隐鼠一样受摧残的弱小者,富有爱心。
②《藤野先生》中的“我”在日本求学时思想发生转变,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创作,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
③《范爱农》中,作者通过追述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的遭遇,表现了自己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作者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同时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进行批判。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 (1)古人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明媚的阳光、成功的喜悦
【点拨】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成分。谓语动词“充满”后面的是宾语部分。
(3)B A 【点拨】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结合后面的“明天”可知,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故横线上应填B A。
二、综合性学习
7. (1)示例:“冬之韵”摄影展 ;“自然之美”手抄报。
【点拨】本题考查设计活动项目。答题要领:应明确活动的主题、目标,从而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注意:活动项目要能体现活动的主题或内容。
(2)示例:万紫千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点拨】本题考查成语和古诗词名句积累。符合条件的有很多,根据自己的积累按照要求完成即可。
(3)C 【点拨】本题考查对对联。对对联的原则: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 内容相关、 平仄和谐。根据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的结构、平仄等可知,下联用C项的诗句合适。
(4)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落叶,秋天的菊韵桂香……太多太多,难以言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秋”小组的成果。
【点拨】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拟写时注意,要有称呼,要紧扣活动的意义或主题,语言要充满热情。
三、阅读
(一)8. 电信诈骗让群众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还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一般而言,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有概括材料内容的作用,可结合这两处的内容来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前面写张女士受骗的经过,结尾总结。故结合“近年来……还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可概括出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电信诈骗让群众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还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
9. 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受骗者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年龄越大的人越容易上当受骗);电信诈骗案件中的诈骗者年龄年轻化,多为30岁以下。
【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图表中“受骗者人群比例”这一行的数据可知,在受骗者人群中,20~29岁的比例是8%,30~39岁的比例是15%,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受骗者所占比例是23%,人数比较少;40~49岁的比例是37%,50岁以上的比例是40%,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受骗者所占比例是77%,人数很多。由此可得出结论: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受骗者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年龄越大的人越容易上当受骗)。
结合图表中“诈骗者人群比例”这一行数据可知,20~29岁的比例是80%,30~39岁的比例是10%,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诈骗者所占比例是90%,人数非常多;40~49岁的比例是6%,50岁以上的比例是4%,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诈骗者所占比例是10%,人数非常少。由此可得出结论:电信诈骗案件中的诈骗者年龄年轻化,多为30岁以下。
10. 示例:(3)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4)对方如果3—5句话就提出汇款、转账要求,很可能是骗子。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思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筛选信息,提炼关键词句,除了题干所给的两条预防电信诈骗知识,再提取至少两条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
结合材料三中的“受害者对这类案件缺少警惕……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可知,骗子套取受害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能够转移其资产,由此可得出预防电信诈骗知识之一: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
结合材料三中的“有些受害者接到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以调查案件为由打来的这类电话,因为害怕,就按照骗子的指令向指定账户汇款或转账”可知,骗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以调查案件为由打电话让受害者汇款、转账,所给账户一般都是陌生账户,由此可得出预防电信诈骗知识之二:不向陌生账户汇款、转账。
结合材料三中的“反诈骗专家说,公检法等执法机关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打电话要求当事人往银行账户存钱”可知,预防电信诈骗知识之三:要警惕自称是公检法机关的人打来的电话,公检法机关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往银行账户存钱。
结合材料四中的“目的明确,通常3—5句话就提出汇款、转账要求”可知,预防电信诈骗知识之四:对方如果3—5句话就提出汇款、转账要求,很可能是骗子。据此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11. B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筛选。结合材料三中的“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诈骗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可知,B项中的“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只通过电话……”的表述不准确。故选B。
(二)12. B 【点拨】根据文章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以及作者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可知“平和舒缓”风格的配乐更适合这篇文章。
13.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燕子比作客人,把麻雀比作自家养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亲切、活泼,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点拨】此处的两个比喻起到了对比的作用,“自家养的孩子”相比“客人”,更亲密无间,对麻雀的喜爱溢于言表。
14. “躺”“听”“趴”三个动词极富表现力,准确传神地写出了麻雀休息的场景,表现了麻雀的自由自在。
【点拨】“躺着”“打个盹”表明这里描写的是麻雀休息的场景。麻雀想躺着就躺着,想趴着就趴着,想打盹就打盹,没有人打扰,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自由自在。
15. 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和耕牛、山羊聊聊天,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筑一个新的巢,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
16. 本文通过描写麻雀生机勃勃的活动场景,以此传播春的消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和赞美。
【点拨】本文标题概括了主要内容,提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据此概括。文章从第②段开始写麻雀,从第⑤段开始写麻雀的活动,作者写麻雀也是在写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联系文章第①段中的“强大的生命气场”和结尾段中的“迎接春天”可知,作者借助麻雀抒发了自己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赞美。
(三)17. (1)相比 (2)趁、乘 (3)急 
(4)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
18. (1)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的翻译: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未若,不如;因,趁、乘。
19. 示例: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更好。理由:柳絮是轻盈的,以柳絮喻雪,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盐相对来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撒盐空中”一喻欠缺白雪翩飞的轻灵意蕴。
20. 示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21. 示例:“洪波涌起”仅四个字就逼真地展现了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写出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点拨】本题考查诗歌中重点字的表达效果。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涌”字的表达效果。
22. 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烘托出一种雄伟壮阔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先根据此诗的主旨和这两句诗的意思判断抒情方式,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四、作文
23. 思路点拨:
①根据自己的作文素材积累,选择一个较熟悉的,补全题目。
②如果选择《________的早晨》,就要扣住某地早晨的特定景物、特定场景,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充分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写校园的早晨,要抓住校园早晨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点,最好运用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写景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并在描写时加入自己的感受或情感。
③如果选择《________的四季》,就要选一个熟悉的地方,将这个地方四季的景色展现出来。写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安排好详略,可详写一两个季节,略写其他季节。写景时要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例文一:
小城的早晨
当朝霞冲破东方地平线的时候,美丽的小城醒了。一切都欣欣然睁开了眼,菜市场、早餐店、广场、河边……渐渐热闹起来。
早晨的第一声喧闹来自菜市场,只见小贩们挑着担,早早地来到菜市场,只为能占个好摊位。他们大声吆喝着,只为自己辛苦的劳作成果能卖个好价钱。一位女士不经意间瞟到一个摊子,摊上有水灵灵的茄子、鲜嫩嫩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菜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生机盎然。她瞧了瞧摊主,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婆婆,蜡黄的脸上刻着皱纹,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用粗糙的手捋了捋花白的头发,只为给客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看到这儿,女士忍不住迈开腿走过去。“老人家,您这菜怎么卖?”女士彬彬有礼地问道。“茄子两块五,白菜一块八……”老婆婆答道。“那每样给我称一点儿吧,家里人多。”女士面不改色地说着谎。“唉,好嘞!”老婆婆喜笑颜开,不觉得有丝毫不妥。付过钱,女士提着菜,朝里边的肉摊走去……
街道上、巷道里的早餐店早早地开了门,店主生怕饿着了顾客,早已将一切准备好了。店里飘出的香味,勾着一个个过路人胃里的馋虫,人们不自觉地走进店中,点早餐吃。来吃早餐的人络绎不绝,老板乐呵呵地接待着,心中乐开了花。
悠扬的歌声从广场传来,一群大妈大爷在广场上锻炼。瞧,大妈们的舞姿优美动人;看,大爷们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招一式都透露着沉着冷静,一气呵成。
河边与中心城区的热闹不同,那里十分幽静。一些爱晨练的人们沿着河边晨跑,欣赏沿途的美景,累了便坐下与垂钓的人们拉拉家常,好不悠闲自在!
阳光冲破薄雾洒向小城,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例文二:
美丽的四季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自然随着四季的更替给人们带来春的盎然、夏的烂漫、秋的收获、冬的乐趣。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悄悄探出了头,小花在向人们招手,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小动物们也都苏醒了,小朋友们都把厚厚的棉衣脱了……春天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萌萌的!
夏天到了,天热起来了。花儿开得更娇艳了;湖边的树下,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夏装,享受着凉风的吹拂;鱼儿在湖里时隐时现,嬉戏抢食;小朋友们在湖边的沙地上垒起了一座座城堡,有城堡就有美丽的小公主……夏天就像天真烂漫的女孩子,甜甜的!
秋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凉爽的风儿吹得树叶像蝴蝶在飞舞,孩子们捡起落叶做成各种手工作品;树上的苹果、梨都熟了,空气中弥漫着果香;萤火虫打着“灯笼”为熟睡的孩子们巡夜……秋天就像成熟优雅的妈妈,美美的!
冬天,雪花飞舞。孩子们穿得像一个个小面包,在洁白的“地毯”上滚来滚去,他们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欢笑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孕育着生机……冬天就像严肃有爱的爸爸,酷酷的!
四季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最美的礼物,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让大自然四季的美丽延续下去。热爱大自然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命从热爱美丽的四季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