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3.4 配合物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3.4 配合物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8 16: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第1课时) 班级/学号 /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熟悉的无水硫酸铜与其溶液颜色不同这一现象,认识配位键的特征,并能与共价键进行简单比较。
2、在配位键的基础上,认识配合物的存在、结构特点及常见配合物的制取等。
【知识梳理】
1.配合物
配位键   共用电子对  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的共价键,即“电子对 给予—接受 ”键,是一类特殊的共价键
配位化合物 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 中心离子或原子 )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  配体或配位体  )以 配位键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形成条件  配位体的原子或离子有孤电子对,中心离子或原子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2.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Cu(NH3)4]SO4其组成如图所示:
(1)中心原子是提供空轨道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此时又叫中心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的有Fe3+、Ag+、Cu2+、Zn2+等。
(2)配体是提供孤电子对的阴离子或分子,如Cl-、NH3、H2O等。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必须是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等。
(3)配位数是直接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如[Fe(CN)6]4-中配位数为6。
3、配合物的形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关离子方程式
 滴加氨水后,试管中首先出现 蓝色沉淀  ,氨水过量后沉淀逐渐 溶解  ,得到    深蓝 色的透明溶液;滴加乙醇后析出 深蓝色晶体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Cu(NH3)4]2++2OH-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    血红 色 Fe3++3SCN-Fe(SCN)3 
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氨水  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 白色   沉淀,再滴入氨水,沉淀消失,得到澄清的  无色 溶液 Ag++Cl-AgCl↓ AgCl+2NH3[Ag(NH3)2]++Cl- 
上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配离子的形成。以配离子[Cu(NH3)4]2+为例,NH3分子中氮原子的 孤电子对 进入Cu2+的 空轨道 形成配位键。配离子[Cu(NH3)4]2+可表示
为     。
4.配合物的应用
超过百万种的配合物在医药科学、化学催化剂、新型分子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典型例题】
CuCl42-也是配离子,是配阴离子,称为四氯合铜酸根,它的中心离子是 ,配体是 ,配原子是 ,配位数是 。
【变式训练】
变式1. [Cu(NH3)4]2+的中心离子是 ,配体是 ,配原子是 ,配位数是 。
变式2. [Ag(NH3)2]+ 的中心离子是 ,配体是 ,配原子是 ,配位数是 。
【课堂反馈】
1.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A.Ag+、NH3 B.H2O、H+ C.Co3+、CO D.Ag+、H+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电子对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⑤CO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3.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CoCl3 6NH3(黄色)这种物质在150℃持续加热,无氨气放出,将1mol该物质溶于水,电离出4mol离子,再加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3molAgCl沉淀,请根据实验事实用配合物的形式写出它的化学式 。
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第1课时)参考答案
1.共用电子对 给予—接受 中心离子或原子 配体或配位体 配位键
2.蓝色沉淀 溶解 深蓝 深蓝色晶体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Cu(NH3)4]2++2OH- 黄 血红 Fe3++3SCN-Fe(SCN)3 白色 无色 Ag++Cl-AgCl↓ AgCl+2NH3[Ag(NH3)2]++Cl- 孤电子对 空轨道 
例1、CuCl42-也是配离子,是配阴离子,称为四氯合铜酸根,它的中心离子是 Cu2+ ,配体是 Cl- ,配原子是 Cl ,配位数是 4 。
变式1. [Cu(NH3)4]2+的中心离子是 Cu2+ ,配体是 NH3 ,配原子是 N ,配位数是 4 。
变式2. [Ag(NH3)2]+ 的中心离子是 Ag+ ,配体是 NH3 ,配原子是 N ,配位数是 2 。
【课堂反馈】
1.D 2.D 3 .[Co(NH3)6]Cl3
配合物与超分子(第1课时)